电脑低音炮音响怎么测试质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3: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3:25
不同的音响器材,超重低音的重放能力也不同,这受制于器材本身的电声学指标。必须避免那种靠提高音量的方法去勉强放出超低音的做法,那种情况会造成
低音过于“肥大”、“臃肿”,并且中高音区也因为音量过大而产生了失真,对于有些音响来说,那样做法的后果,对于人的耳朵简直就是“灾难”,嘈杂声、轰隆声一片,严重背离了音乐作品的原义。要能够完整地欣赏到唱片中的所有内容,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频带(20Hz~20KHz)”音响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必须能够均衡地发出以前常常被忽视或者曲解的,频率为20Hz~80Hz的超重低音来。这是音响科技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常用于测试低音炮的几张碟子
1.《拯救大兵瑞恩》
这是一部表现战争的残酷、血腥而著名的影片,其中的*炮声、爆炸声相信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能发烧友会觉得这里面的超低音是非常强大的,许多音响商也是不厌其烦地反复播送其中的战斗场面,当然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众人介绍它采用的低音炮是何等威猛。
然而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这部片子里,导演斯皮尔伯格并没有那样慷慨地到处使用超低音!比如那样刺激感官的抢滩登陆,竟然根本没有超低音什么事情。影片中采用的炮声频率比较单一,大约就是60Hz左右。远处传来的隆隆炮声,其频率也就是60Hz~80Hz。又如,米勒上尉自作主张攻占雷达站,那几声震得翻译厄本拿望远镜的手直哆嗦的手榴弹爆炸声,也只给出了50Hz的重低音。
影片中出现不多的超低音,被画龙点睛地用在了最紧张的地方:(Disc 2)51分33秒,处于战前放松状态的战士们被一种隐隐约约的声音所警觉,那是远处传来的坦克引擎的轰鸣声,气氛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伴随着这种越来越强的重低音,预示着一场重大厮杀即将开始,士兵迅速展开了各个方面的战斗准备。这一段时间里那坦克的隆隆声不断接近,但声音频率一直是50Hz~80Hz。直到严阵以待的机*手眼前那垒在掩体边上的石头都被虎式坦克隆隆的行进给震得掉了下来,气氛紧张得连气都快透不过来了的时候,56分19秒,久违的超低音才“千呼万唤始出来”,频率在22Hz~50Hz左右。此后这个钢铁的庞然大物把这种声音效果一直维持到了57分39秒,被预先埋置在路边的炸药爆炸所中止,战斗打响了……。还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影片中对声音信号的幅度作了比较严格的控制,一些听起来非常巨大的爆炸声,比如导致米勒上尉临时性耳聋的那一炮,频率为50Hz~30Hz,从LFE通道检测到的信号幅度仅仅为1.5V(峰值)。而“步兵的守护神”强击机投掷的*,也仅仅“掀起”1.1V的振幅,还不如坦克履带发出的噪音大,——这就是电影声音。
2.《龙卷风》
尽管它获第69届奥斯卡最佳音效提名,我仍然感觉,这部电影的声音效果并不像许多媒体宣传的那样好,原因是,它的拟音效果大量使用的是重低音部分的50Hz~80Hz,对于大多音响器材来讲,频率在80Hz左右的声音普遍过重,容易出现“起哄”。在露天剧场遭龙卷风袭击后,一直有一个80Hz的背景声,制造出一种不安的气氛。后来的油罐车落地爆炸等场面,出现的只不过是50Hz~60Hz的重低音,类似低音鼓的效果。但是音量给得很大,各种奇怪的噪音也都毫不吝啬地加了进去。看完这样的大片,有一种胸口发闷,耳朵里嗡嗡响的感觉。有些遗憾,龙卷风本来应该是自然界最强烈的气流变化现象,是一种破坏能量非常集中的灾害天气,其过程绝对不应该少了超低音频,从电影声音角度应该利用它做足文章,以使此片的心理震撼力更加强大。然而导演詹·德·邦特恰恰没有运用这个重要元素。是忽略了?或是怕电影院的音箱发不出来?
3.《侏罗纪公园Ⅲ》
1993年6月,第一部DTS故事片《侏罗纪公园》问世,从此DTS以近乎完美的声音效果和强烈的环绕声表现力风靡全球。这电影拍到第三部,音响效果的制作水平已经达到炉火纯青。22分05秒,飞机坠入原始森林的轰然巨响,声音强大而且频谱复杂,其中就有低于20Hz的次声波成分,充分表达了能量的释放过程。27分30秒,两只巨大的食肉恐龙进行殊死格斗的场景,声音中出现了大量的20Hz成分,塑造了它们那无可匹敌的重量感和力度感。41分51秒,一只贪婪而狡猾的速龙被困在铁栅门后,发出凄厉的叫声,其声音频谱竟有很大成分落在了20Hz!剧情显示,这个声音传得很远,很快招来了附近的速龙同伙。看来编剧和导演对于恐龙的发声器官很有研究,并且也知道超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其衰减相对比较小这种规律
4.《U-571》
提到这部大片,都会联想到“深水*”一词。的确,影片中一枚一枚的深水*,不仅“潜得深”,而且威力大,非常考验器材。(Disc 2)6分50秒以后,深水*的爆炸,产生了大量的超低音,甚至有大量的次声波出现,频率在10Hz~30Hz。25分11秒~26分25秒,一连串的深水*的爆炸声中,夹杂有许多20Hz附近的超低音和次声波。30分45秒,潜艇为了躲避深水*下潜到海面以下200米的时候,因为海水压力过大,造成管路破裂,情形十分危急,这时候的电影声音有50Hz的低音鼓不断加入,制造了更多的“紧张空气”。41分20秒,正当严重受损的潜艇失去控制浮出水面,完全暴露在敌舰炮口下的危急关头,勇敢的士兵用生命最后一秒钟,排除了故障,艇长抓住机会让“U-571”孤注一掷地发射出了最后一枚鱼雷,击中了德军驱逐舰,引起了剧烈的爆炸,声浪中出现频谱复杂的声波,其中主要的成分为20Hz。
5.《珍珠港》
(Disc 1)22分00秒,日本海军的舰载轰炸机和攻击机编队开始行动,在疯狂的鼓点伴奏下,飞机飞临目标,这时出现类似心跳节奏的鼓点又掺进了大量的超低音频,配合了一幅幅的画面切换:美海军基地雷达站的观测室、外交谈判中止、截获日军绝密电文、日机编队飞越海岸……在这种声音和画面的共同作用下,观众心理上已经感到非常紧张。26分15秒,夸张了的飞机引擎声,强烈跳动的低音鼓声,都加进了相当纯净的20Hz的超低频进行渲染。随后,鱼雷击中目标,爆炸声,攻击机扫射声,子弹打中甲板声,惨叫声等等都在超低音频的推波助澜下,效果得到了极大强化。*击中亚利桑那号以后,在巨大的气浪引起的空气脉动里面,又有20Hz的魔影出现!在这之后,频繁出现的轰炸、扫射、爆炸以及燃烧场景,都含有大量的20Hz超低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20Hz的超低频并没有产生轰隆隆不绝于耳的感觉,而是相当清晰地衬托着别的声音素材,所以除了心跳加快、手心出汗以外,并不让听众的耳朵难受。(Disc 2)残酷的战争已经过去,42分20秒开始,画面上出现的是亚里桑那号战舰的残骸静静地躺在了深蓝色的海底,这里的超低音却是作为“音符”而出现的,非常纯,几乎是正弦波,20Hz~25Hz,甚至低达18Hz,迫人耳鼓。画外音:对我们来说,二战始于珍珠港。1117名官兵,至今长眠在亚利桑那号战舰中……。随后的画面是天真的儿童,晚霞,野菊花,情人的拥抱。直至那个*10频道《讲述》节目中经常引用的主旋律出现……这效果真可谓感人至深!
还有几首乐曲:
立川直树-悲情城市
La List de Schindler(大提琴版本的辛德勒名单主题曲)
Hans Zimmer-Hummell Gets The Rockets
鬼太鼓座-Sogaku
刘星-闲云孤鹤
何训田-尘鼓
何训田-朱哲琴-阿姐鼓
Bjork-All is Full of Love
Don Davis-Tetsujin
何训田-千江月
参考资料:http://shop.lovehif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