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3: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3:08
学校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技能型、技术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坚定不移地走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道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学生、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长期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与时俱进地共建双赢、创新的办学模式,坚持不懈地把学校办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并能起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我校自2008年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福建省初评估以来,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坚持在内涵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管理上出效益,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服务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办学模式与培养模式改革。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在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建设厅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9月由我校和省建筑协会牵头组建了福建省建筑建材职业教育集团,首届理事会成员单位有34家,其中行业协会有福建省建筑业协会、福建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福建省散装水泥协会等5家,中职学校有福建建材工业学校、厦门市城市建设中等职业学校,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等8家,建筑业企业有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福州建工(集团)总公司、福建二建建设集团公司、福建省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等15家,建材企业有福建省水泥有限公司、福建华润混凝土有限公司等3家,还有福建建筑人才服务中心、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3家。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与福建天福建筑公司、福州世代家园装饰建材有限公司、福州永鑫顺装饰建材有限公司、福州富得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福建华茂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福州世纪金源大饭店、福耀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1)人才培养模式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召开专业建设专题会议,汲取行业企业专家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与改革、教材开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意见,明确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作:根据专业的特点和校企双方的实际,双方对校外实训基地共建共管,使之成为教学、生产、培训、鉴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3)团队建设合作:建立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建立由我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校企双方的管理人员组成的教育管理团队。企业支持教师挂职锻炼,选派专家、技术人员来校讲座,选派企业技术能手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此外,学校还踊跃参与福建省中职机械职教集团、福建省中职通信职教集团的工作,为福建省中职学校推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应有的贡献。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我校通过福建建筑人才市场与福建省七建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福建省恒声建设有限公司、福州信源造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福州省安制冷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四安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为企业订单培养工民建、工程造价、水电安装、会计、机电等专业学生。2009年,学校与福州世纪金源大饭店、福耀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单式的联合办学模式,招收了金源班、福耀班、鲁班冠名班等定单培养班级,定单培养的学生企业除了安排岗前培训、推荐就业外,企业每年还提供一定的资金作为学生的奖学金。定单培养采用连续学习和分阶段培养、实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实用,使学生真正做到零距离就业,真正做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受到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我校开始尝试实行半工半读制度,安排近300名机电、模具、数控等专业学生从2005年4月11日至2006年1月到福州金得利公司半工半读,学校通过调整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在生产实践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利用工余时间(白天上班、晚上或周末上课)完成本专业学业,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和学分制,将原定最后一学期的综合实习提前进行,学生按计划取得相应学分后,学生可以提前毕业。 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减轻部分学生家长的家庭经济困难,又可以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此后,我校逐步推广半工半读制度,又先后安排了近400名学生到福州金得利公司、福州富得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及其它校外实训基地半工半读。
4、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校内综合实训后,所有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均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根据《福建建材工业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各专业制定了《顶岗实习指导书》等相应计划,组成了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对实习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报告进行考核和评定,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范围。为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学校不断完善学分制、选修制,逐步建立健全弹性学习制度,改变单一强调连续学习为连续学习和分阶段培养相结合。2003年5月,我校制定并实施《福建建材工业学校学分制实施细则》,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的学习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或继续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分阶段完成学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完成学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通过这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推行,我校的办学模式、专业建设更贴近市场,更贴近学生需要,进一步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二)教学与评价体系改革。我校大力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改革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向实用性、专业化转变,教学方法向技能性、多元化转变,教学手段向直观性、现代化转变。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学生提问式、师生互动式、课堂讨论式、专题讲座、专题辩论、案例教学、市场调查、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如工民建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利用学校的工程项目如实训大楼的开建之机,开展教学活动,授课地点由教室转移到现场,以培养建筑识图、测量放线、施工组织管理、工程预算等专业技能为目标,以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施工为主要内容,制定相应的实训方案。针对培训目标,部分课程将授课地点由教室转移到校外实训基地,由指导教师、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通过校企合作的互动机制,进行观摩教学、现场示范教学,创办了企业课堂,把学校课堂带到企业,使企业课堂渗透进学校,真正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再如会计电算化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结合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用企业的财务资料训练学生掌握小型企业财务人员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教师在教授《财务管理》课程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分组设计班级元旦活动消费方案、模拟策划小企业投资方案、建立个人消费小档案等,通过项目组织和实施教学,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树立学生科学消费的理念和节约意识,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1、教学环境与教学应用。好学生是由好环境熏出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学校新建了百米文化长廊,融企业文化、德育教育、师生荣誉、学校历史于校园景观中。学校每学年都组织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活动,树立以竞赛促学习,以考证促就业的观念,把世界百强企业文化、历次竞赛获奖的学生照片、简介制成镜框,悬挂于学校实训场所各个明显的通道,各个班级定期利用黑板报、墙报、海报大力宣传。这样,既给获奖学生以勉励,又给其他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为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鼓励各专业教师大胆创新,实施课堂授知与现场传艺相结合、课堂研讨与现场操作相结合、实务操作与模拟仿*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大力推行专业技能实训与岗位训练,实现教学课堂从教室向实训室、向现场转移的多元化,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工民建专业利用学校的工程项目开建之机,开展教学活动,授课地点由教室转移到现场,由指导教师、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又如模具、数控专业的部分课程将授课地点由教室转移到福州富得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观摩教学、现场示范教学,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实现做中学与学中做的协调统一。
我校特别重视教材建设,教材的选用、编写均严格按程序办理,通过合法、正规的渠道征订教材,坚决杜绝盗版;坚持优先选定国家规划教材的原则,保证选用的教材能够符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教育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依据综合化、模块化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组织相关教师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编写了《建筑材料》、《数控加工实训》、《财务软件应用》、《实用财经数学》等19部校本教材,教材在编写理念、编写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以必需、够用为指导思想,理论内容不求系统完备,实践内容务求实用、适用,同时校本教材也体现了校企合作的特点,如《建筑力学》由我校教师与福州天福建筑公司总经理林立言、机械设备成套局总工魏可明、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福州分院院长吴昊等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编写。
2、师资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一贯重视队伍建设,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双师素质为重点,以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为目标,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扎实、作风过硬、技术精堪、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特聘福建省建筑业协会会长叶德文、福建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副会长李恭洲、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丘亮新、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敏、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荣忠等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技术人员72人为兼职教师,增强了师资力量。
(1)精心打造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学校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在培养教师尤其中青年骨干教师方面学校采取了四个结合:即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引进优秀人才与立足本校培养相结合;学历培养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科带头人与培养青年教师相结合。从2007年开始学校根据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重新选拔了19名学科带头人,选派38名教师参加了国家及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专门召开了培训教师经验交流会。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成长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教学团队的建立,发挥了极大作用。
(2)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学校每年在暑期都举行继续教育培训班,通过请教育教学专家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座、优秀教师介绍经验、到兄弟学校和企业参观学习、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将继续教育落到实处,要求教师撰写学习体会或论文,并从中选取优秀文章汇编成校刊。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自2006年以来,有100多篇论文在CN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奖。教师积极参加编写教材、论著,已正式出版并推广使用,主编或参编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数学(共用基础平台)》、《新编常用金属材料速查手册》、《新编实用建筑电气安装速查手册》、《体育与健康》、《建材制造产业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等10多本教材,学术研究已蔚然成风。
(3)加强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培养。首先,学校将师德教育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使青年教师从一开始就明确从业规范和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其次,学校在新教师走上讲台之前统一进行教学基本要求的培训,由老教师讲授如何备课、编写授课计划和教案、如何上课等,使新教师对教学常规有一基本认识;再次,为促进新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制定了《关于新教师培养的条例》,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他们传、帮、带。我校的新教师培养已形成制度化,并取得明显效果,新教师在我校的教学活动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学校通 过《教师进修管理规定》和多种措施鼓励教师进一步深造,有22位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另有大量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课程进修和短期培训。
从2004年开始,我校陆续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到德国等国家及台湾访问、考察学习和培训,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更新和掌握中职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收获颇大。回来后及时总结,形成论文,并在全校教职工中开设讲座,传播国外先进的中职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经验,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更新。学校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注重自身建设,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团结一致,既顾全大局,又相互补台,在各项工作中着力提升作为领导的规划、协调、执行和学习等方面能力,坚持每周一次的校领导班子办公会议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完善任务分解落实机制。做到会前沟通、协调,会上研究决定,会后贯彻执行,协调出凝聚力,集体决定形成合力。此外,领导班子成员一如既往地立志建立学习型的领导班子,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保持对最新信息的掌握和了解,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还承担了一定的教学任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指导教学工作,并结合自己对教育现象和特色办学的研究,积极撰写论文,近几年来,班子成员在CN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共30多篇。钱可铭校长、许育龙副校长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技术教育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AJA030011)的子课题《建材制造产业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福建地区的课题研究。校领导班子成员还承担了省中职党建研究会会长、省职教体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省中职建筑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各项工作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
我校以校行政领导、班主任、生管老师、学生会、团委会五支队伍为基本力量,构建学校学生管理网络。特别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每周召开班主任例会,每年举办两期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培训班,如2008年7月在全校开展班主任工作好经验评比活动,收到预期效果,经领导、专家认真评选共有26篇好经验获奖,汇编成《班主任工作好经验专刊》,供各班班主任相互学习交流,为班主任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宝贵财富。
3、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学校现有五个教学部:公共课程教学部、建筑建材专业教学部、机械汽修专业教学部、财经商贸专业教学部、信息技术专业教学部,其中建筑建材专业教学部是我校龙头专业教学部,5个省级重点专业中有3个是建筑建材类专业,建筑类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在全省中职校建筑类专业中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开设、调整专业,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我校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制定了《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方案》,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办学优势,着力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与工程材料、建筑设备安装、会计电算化、机电技术应用等5个省级重点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形成以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依托、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四大特色专业群。已形成以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与工程材料、建筑设备安装专业为龙头,以建筑装饰、建筑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已建成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龙头,以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已搭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以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图像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动漫设计等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已构建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龙头,以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四)管理制度创新措施。学校积极推进、创新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如学校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向社会公开招聘正式入编的教师,到目前为止有13位优秀教师正式入编。建立健全了由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的咨询委员会决策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任主任,由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的教学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调整了2009至2010学年教学督导组成员,进一步完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
1、实行校长负责制,发挥党、群团组织的作用。我校依法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在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自己分管的工作独当一面,较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可以说本届的党政工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是我校的一大亮点。
2、实行全员聘任制,规范岗位设置。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我校教职工分为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员岗位、教辅人员岗位和工勤人员岗位四类。按照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在对我校工作任务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学校内部机构,核编定员、定岗定责,促进了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良性格局。
3、强化目标责任制,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3年以来教代会先后讨论通过了《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工作考核量化评分标准》、《行政后勤人员工作考核量化评分标准》、《教师教学优质奖考核评定办法》等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要求每学期各科室的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任务分解,责任到人。通过量化考核强化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增强了岗位责任意识,同时,由于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作为考核依据,从而使对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以及全校教职员工的工作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公平、更客观、更合理,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4、全面推行竞聘上岗、轮岗制度。我校制定了《福建建材工业学校干部选拔任用暂行规定》,根据按岗聘任、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实行科级干部竞聘上岗。结合学校实际,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校的竞聘上岗方案,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和原则、竞聘岗位、任职条件、程序方法、时间安排、组织考核与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所有的科级岗位只要出现空缺,一律实行竞聘上岗,2003年以来已有13名同志通过竞选走上了科级岗位。同时,学校还开展了校内科级干部的轮岗交流制度,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5、规范内部工资和奖金分配制度。学校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先后制定或修订了《福建建材工业学校津贴发放条例》、《专职教师教学工作量及其津贴的规定》、《福建建材工业学校公有住房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奖金分配激励机制,体现了以岗定酬、优劳优酬、岗变酬变,向教学第一线和管理骨干适当倾斜,发挥了分配制度的最佳功效。
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优化教书育人的环节管理,改进常规,增强实训,突破课改,完善机制;在学生管理制度上着力推行人性化、理性化的两化管理理念和生为本、教为根、导为主、严为先的12字方针,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采用六级管理制度,组建了督察组、师生巡逻队,设立教学、安全保卫、后勤服务110电话,学校安装有数字监控安防系统,制订各种应急预案;在行政管理制度上,完善规章制度,坚持透明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重在检查落实,赏罚分明。
(五)办学成就与社会影响
培养学生具有就业创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是我校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不断加大就业创业工作指导力度,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创业服务,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创业勇气、创新锐气、创优志气的高素质人才。就业服务工作推广1234管理模式,向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星级服务,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坚持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通过广泛联系用人单位,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组织专场招聘会和大型供需见面会等形式,构建相对稳定的就业网络,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近几年来就业率均达98%以上。同时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我校毕业生以诚信、敬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而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我校通过工民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后的1~3年内主要从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3年以后主要从事施工员、预算员等岗位的工作,因此,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应以五大员为主,将来的职业规划应提升到二级建造师或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