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5:0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6:03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
玄妙的道,天地得到它就化*形;气的精华,自然得到它就形*的见识和才能。上天造人,就如同揉和黏土,制作陶范用来铸造器物,道的聚合消散、气的运行停息,往往不能齐备于一人之身。一旦齐备于一人之身,那么他一定是空前绝后、千载难得一个的人才。
婕妤姓上官氏,是陇西上邽人。她的祖先是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在男子一脉,到了春秋时做了楚国的上官大夫,因此得到上官氏为姓,并代代相传。在女子一脉,到了西汉出了一位汉昭帝的皇后,家族的显贵功勋从此源源不绝。婕好的曾祖父上官弘,做过前隋滕王杨瓒府上的记室参军、襄州总管府属﹑华州长史﹑会稽郡赞持﹑尚书比部郎中。和谷城公吐万绪一起平定南朝,被授予通议大夫。他学识渊博,文风多变。作为隋炀帝的门客入侍,*上肃清江南的世家大族;持剑出征,军事上扫平了南朝残留的不祥之气。
婕妤的祖父上官仪一,是我朝晋王府参军﹑东阁祭酒﹑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赠中书令﹑秦州都督﹑上柱国、楚国公,食邑三千户。他的文才如海涛汹涌澎湃,他的道德如崖岸高耸。他是可以糅成良弓的木材,是可以磨成利剑的精铁。他博闻强识,哪怕是不入流的书籍也一一读完,使天下几乎无书可读;他文采斐然,笔法多变,如烟霞幻化莫测,成为天下文章宗主。他在官位上平步青云,在朝堂上为君王献谋划策。他为君王谋划时*远瞩,他辅佐君王理政时独当一面。同僚和下属,争着来咨询和探望他;而上官氏的宅第辉煌壮丽,上官氏的荣耀代代相传。他富有却不追求奢侈,显贵却不忘贫贱之交。活着的时候有美名,皇上嘉奖的诏书摆满华丽的屋子;死了之后还能拥有皇上的垂爱,追封他的玺诰下达九泉。
婕妤的父亲上官庭芝,担任左千牛卫,出身是周王的府属。他是人才中的佼佼者,是士大夫中的第一人。他审时度势,在宫中以侍奉皇上为重,所以谨言慎行,不多说一句;在朝堂以讨论国是为先,所以能言善辩,侃侃而谈。他像万寻大树一样孤高,弘扬我朝大国风范;他像千里马一样出类拔萃,声望闻名远近。可惜他受到楚国公不幸命运的牵连,被解除官职,剥夺官服,辞别皇上,逐出京城,父子二人一起被流放,一起在忧惧中辞世。平反之后,朝廷追赠他黄门侍郎、天水郡开国公等官爵,食邑三千户。朝廷派人到流放之地寻访他的遗骨,可惜连裹尸的藤席°都没有找到。只有他当年写作的诗文,还藏在宫中的秘府。
婕妤,她的美好贤淑得自上天的恩赐,她的贤德明智有赖神明的襄助。她生长在诗书的花园中,随手拾取其中的精华。她以文墨作为织布的机杼,纺织出如锦绣一样精美的诗文。她十三岁就成为才人,书法精妙,精通各家书体,能力出众,急才比流星还迅速。先帝中宗拨乱反正,除旧布新,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继承李唐大统。神龙元年,册封婕妤为昭容。此时韦庶人(韦后)玩弄君权,动摇皇位,指使奸佞之臣接连挑拨,想要先帝立爱女勃逆宫人(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一。勃逆宫人也暗中谋划,想自立为帝,封贼党为臣子。昭容十分悲伤,极力进谏,迫切地表达自己的忠诚,乞求先帝发布诏令,除掉乱党。先帝心存宽厚,为妻女掩盖罪过。昭容感到事情无法实行,无计可施。于是,昭容首先请求揭发乱党罪行并治罪,但她的话无人理会。然后,昭容请求辞去昭容之位而隐退,先帝阻止她,不允许。再后来,昭容又请求削发出宫为尼,计划最终失败。最后,昭容请求饮鸩自杀,结果几乎葬送性命。
先帝怜惜昭容的才华和能力,聪敏而坚贞(此句的感,若理解为通“悯”亦可),厂求名医挽驭昭容奄奄一息的生命。过了好几个月,昭容才慢慢痊愈。昭容上表请求自降为婕妤,再三请求,先帝方才准许。等到先帝驾崩,天下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此时,政令出自后宫,韦庶人想要残害百姓。篡位之事牵涉到韦氏家族,逆党想要*李唐的宗庙社稷。此时皇太子李
隆基谨慎地谋划诛逆大计,位跻圣人之列,用上等的智慧挫败逆党的阴谋。既不违背天命,也回应
己白勺乌望。艮口将亡国之际挽救了帝王基业,在艰难时世中安定了了帝王之位。昭容身处危难,却泰然自若。姑且在宫中陪侍逆党,以作内应,把自己命运交给天地神明。大难袭来,突然同就役力刘所示,在以变的混乱之中死去。享年四十七岁。圣上明察,心中十分悲伤,于是下达敕令,厚葬婕妤并追赠官职。太平公主口很悲痛,赠予五百匹绢作为葬仪,派遣使者凭吊祭祀,祭词十分情真意切。大唐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婕妤被埋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一切都依照相应的礼节来执行。随葬的龙龟八卦等物,将和婕妤的如花容颜一起销灭。随葬的乐器,也会和婕妤的尸骨一起下葬。
墓志铭如下:
上官氏是世家大族,功勋卓著,源远流长,名士和*辈出。上官家族生下的婕妤,发扬家族的卓越才能。她进入宫中任职,真是能力与职位吻合如符契!此为第一首。
婕妤遇难,就像娥皇女英仙逝,像宛委山崩塌,像明珠在旋涡中沉底,像珍贵的和氏璧碎裂。看着婕妤坟前的松树和梗树,静听婕妤坟墓周边的松风之声。千年万年不绝,这是婕妤诗歌的吟诵之声!此为第二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6:04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时期有“巾帼宰相”之名的内舍人,她的墓志内容补充了她在唐隆政变被杀后,由太平公主礼葬的相关信息。
墓志是什么?
就是古人去世之后,我们会有一个词叫做“盖棺定论”,古人会将他的生平记录在墓志当中,随着墓主人一起下葬。墓志一般会有哪些内容?首先墓志的盖上面,会有表明身份的内容,比如上官婉儿的墓志上面写的是“大唐昭容上官氏铭”;把这个盖打开之后,下面一块石板上面就会写上她的生平、姓名、籍贯、死因、葬时、葬地等信息。
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大概是900多个字,介绍了她一生的经历。当然,因为上官婉儿在历史当中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因为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之后,她和韦皇后一起被杀,自此之后她在史籍当中基本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所以这份资料对我们后人了解当时的历史以及上官婉儿这个人是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上官婉儿的墓志透露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信息,当时她生前的*好友,在历史当中也很有名的太平公主,去让睿宗皇帝为上官婉儿建墓葬、书写墓志,也可以看出当时在武周时期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结盟?亲疏关系如何?可以侧面印证史籍当中记载的一些内容。
另外上官婉儿的墓志跟史籍当中的记载还有一些出入的地方,比如说上官婉儿在墓志当中记载的是“陇西上邽人”,但是在新唐书、旧唐书当中记载的是“陕州陕人”。陇西上邽人是在今天的甘肃天水,而陕州陕县是在今天河南的陕县,所以这个记载也是有出入的,需要考古学者去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西安地区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地下有很多达官贵人的墓葬。由于现代化的建设,很多地方需要进行开发,所以这些墓葬也就会被发掘出来。上官婉儿墓葬所在的咸阳市也是要进行开发,当时就对这片地区进行了勘探,就发现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大型的墓葬,这个墓葬有斜坡的墓道,有5个天井,还有弧形的墓室,判断应该是唐代时期一个比较大型的墓葬。
但是这个墓葬在发掘的时候发现它被损毁得比较厉害,当时考古学者一度以为是被盗了。但是在发掘过程当中却没有发现相应的盗洞,也没有发现后面的历朝历代破坏的痕迹。随后又发现了这块保存完好的墓志,才知道这是上官婉儿的墓葬,我们在正式场合一般都称之为唐昭容上官氏墓。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认定,是说上官婉儿的墓之所以被毁,并不是因为盗墓,而是因为上官婉儿去世后没多久进行了一次官方的毁墓,因为当时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后,他的政见其实是跟上官婉儿相违背的,即使上官婉儿当时已经在政变当中被杀害了,但还是没躲过后来的清算,官方下令将上官婉儿的墓给毁了。
通过这一细节也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到了当时的*生活,包括唐代到了中期的时候,上层*社会发生的这些变动,从武周王朝到后来的开元盛世,期间出现了哪些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其实在这个墓葬中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线索。
考古工作也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种文明并不是我们口述的文明,而是这些考古挖掘出来的实物去证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6:04
意义重大,有*传统历史记载
唐隆元年(710年),时为临淄王的唐玄宗李隆基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一举将控制朝廷、谋求皇位的韦后集团彻底消灭。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核心成员都在“唐隆政变”中被杀,唐朝顶级的*女性仅剩太平公主一人。在“唐隆政变”中被杀的*女性中,最令后世感到同情的便是一代才女上官婉儿。
传统史学界认为,上官婉儿尽管和太平公主有较好的关系,但却与韦后是一伙人,《旧唐书》记载的是“时昭容上官氏常劝(韦)后行(武)则天故事”,所以李隆基杀上官婉儿亦可以理解。
然而上官婉儿坟墓的出土,碑文却*了历史,尤其是填补了她的一段人生经历,以至于有学者研究之后感慨:怪不得李隆基要杀她,因为这既是一个*大敌,也和一个人极为相似。
2013年,考古专家在陕西空港新城北5里处发现了上官婉儿墓地,墓长36.5米,局里地面的深度是10.1米,当考古专家费了大力气进入墓地后,却惊诧的发现里面遭到了大破坏,陪葬品几乎没有。
在清理墓室的甬道时,专家们发现了一块被厚厚尘土掩盖的墓志,只见墓志中有这样六个字“年十三为才人”。也就是说上官婉儿在13岁时,被册封为唐高宗李治的才人,是武则天的“情敌”,这一段史书上没有记载,42岁时被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先后嫁给了唐高宗和唐中宗这两个父子皇帝。这段经历和武则天极为相似。
我们都知道,上官婉儿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才女,其在当时的影响力已经足够左右局势,就算无法达到武则天的高度,也绝对是一股能够动摇皇权的*势力。所以,有学者感慨的认为,难怪李隆基要杀她,因为杀上官婉儿,既是防备出现武则天第二,消除了隐患,也除掉太平公主的一条膀臂。
至于历史上所说的上官婉儿与韦后一档,其实也是失实的。根据墓志铭记载,上官婉儿和韦后关系并不是很好。当年安乐公主仗着韦后的宠爱索要"皇太女”的身份,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结果遭到了上官婉儿的极力反对,甚至差点饮毒药而死。可见,上官婉儿并不是韦后的党羽,而是太平公主一派的。
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才人,且与韦后不和,这两点都属于重要的历史,为何正史却不记载呢?或许是当权者为了削弱上官婉儿的影响力吧,从而让李隆基的刻意杀伐合理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6:05
上官婉儿墓志上的982个字,记载了一些历史上从未记载过的内容,其中包括上官婉儿的生平经历以及她的家族史,墓志上所记载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具有爆炸性的,因为这里面的内容完全*了一些之前史书上的记载,虽然墓志上所记载的文字并不是很多,但信息量其实还是很大的。
上官婉儿祖父上官仪的墓志上曾记载过他是河南三门峡人,但上官婉儿的墓志上却记载她的祖籍是甘肃天水,这未免让人觉得有些冲突,祖父既然在河南三峡,上官婉儿又怎么会在甘肃天水呢?这个实在是让人想不通,但后来专家解释说上官家族最初是由南方迁移到甘肃天水的,但在之后又有了分支,有的则到了河南三峡,有的则继续留在甘肃天水,所以说虽然两个人墓志上所记载和祖籍不同,但其实并不矛盾。
历史上记载上官婉儿是14岁嫁给了唐中宗,但墓志上却记载上官婉儿是先后嫁给了唐高宗和唐中宗,这和武则天的经历是有一些相似的,然而这在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记载的,历史上还记载过上官婉儿和韦皇后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但墓志上却记载她和韦皇后并不是一派,她还曾经拼死阻止过韦皇后密谋之事,最后一个爆炸性消息就是关于上官婉儿之死了,历史上记载上官婉儿之所以被杀害是因为表忠不成,但墓志上记载是因为怕有后患,所以在仓促之中将上官婉儿杀死。
墓志上最后还记载了上官婉儿死后,太平公主非常的难过,于是派人去吊祭还出了一大笔钱,不过有人说上官婉儿的墓也是因为太平公主才得以修建的,因为在当时太平公主权势非常的大,以上就是上官婉儿墓志上所记载的内容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6:05
人们对上官婉儿的关注,事实上也是因为当代人在她身上找到一种价值投射。在我们的想象中,她是女性力量的诠释,大唐气象的代言,是历史千年不遇的风景。她的墓志,似乎也和其他文物不一样,是一块能和当代情感贯通与共鸣的奇迹,值得我们长久地阅读与阐释。
当然,这种关注有的时候未必准确,也可能是娱乐化的,属于过度演绎。但这样的关注并不是没意义的,正如史学家克罗齐的那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今天大众对上官婉儿的关注,其实也是在参与历史书写,在重新定义历史的内涵。
比如墓志里有一句“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一下将唐朝的两位“大女主”联系了起来。网友迅速脑补了两位绝世女子的惺惺相惜、命运相连,连电视剧脚本都想好了。
人们的这种同情与想象,虽然情绪大于逻辑,但不能说全无历史的真实。真实历史中的情形已不可知,但有一个非常微观的视角:太平公主其实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婉儿”的名字也更像是宫廷里的昵称,她的墓志里也没有留下她的名字。所以,看似光芒万丈,但她们依然生活在女性连名字都留不下来的时代;看似命运在握,但在宫廷*里同样是风中烛火、难以自持。
当代人的观察与讨论,其实也在不经意间体现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与反思,女性的悲剧产生了超越千年的共情。
这也是我们今天关注这块墓志的意义,我们发现她的美,也理解她的悲,仿佛听到历史深处的千年长叹。
在网上,能看到有不少人手抄着婉儿的墓志铭——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人们或许不能完全理解这些句子,但似乎冥冥中能感受到一种触动。
文物能带给我们这种感受其实就很足够了。通过文物,我们认识一个人,了解一段历史,也生发出一些玄远深沉的幽思与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