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关系和概具关系的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5:1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7:18
1、提出论点的部分不同
总分总:
开头提出论点(开门见山),中间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或重申论点,或总结引申)。
先概括后具体又称先总后分序:
即先合后开,先摆出诊点,后举例论证。
2、论点的关系不同
总分总结构几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层递关系、对比关系等等,但不能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
先总后分序其观点材料的安排方式亦称演绎式层次。论说类文章常采用这种方式安排层次。
扩展资料:
段落结构方式是横式和纵式,还有纵横交叉式。
文章或段落,有总分总结构(总起,分述,总结)、分总结构(分述,总结)、总分结构(总起,分述)。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
(1)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
(2)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
(3)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
(4)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
(1)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
(2)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
(1)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
(2)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
(3)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7:18
总分中的总有点引出下文的作用,比如"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这是总.而概括是为下文的铺垫,把一件事简单化了,比如"今天我扶老奶奶过马路",然后就可以写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扶的心理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