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不好吗?你只是想要属于你自己的生活跟快乐,我不过是你心里那个想要去爱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7:2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7:57
对大多数人来说,走入心理咨询室,往往是在人生最晦暗、最无助的时刻。在那样的时刻里,咨询师某句看似不经意的言语,或许就成了引领来访者走出黑夜的一点微光。
请看今天的留言分享。若你身处低谷,愿这些话也能给你力量。

01.
住院的时候,我的主治医生对我说过:“你现在不需要喜欢自己,但我希望你对自己友好,尊重自己,包容自己。”
我的另一位医生在处方笺上给我写“Don’t give up hope.(别放弃希望)”,然后下班之后又给*站打电话让*在“hope”前面加个on,变成“don’t give up on hope (别对希望绝望)”她对我说,你现在没有希望没关系,但是please don't give up on having hope(别放弃拥有希望的可能性)。
02.
我失恋总是装出无所谓的样子,害怕别人说我矫情,说我离开男人就活不了了。坐在咨询师面前,我仍然觉得难以启齿,觉得我只不过是失恋而已,算不上什么大事。然后咨询师对我说:“失恋不是小事,你完全可以伤心的。”
03.
我问咨询师:为什么别人承受那么大的痛苦都可以活的好好的,我就不行?他告诉我说:痛苦不是拿来比较的,你现在就是在痛苦啊。
04.
我有过一个女性咨询师,年纪大我比较多,大概到阿姨甚至妈妈一样的年龄了。我跟她讲了很多小时候被同学欺负的事情,讲着讲着,我觉得自己的记忆都模糊了,我开始怀疑我讲述的事情只是从我的角度看到的,也许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
这时她对我说了一句话:也许你的记忆不是真实的,但我相信你当时的感受是真的。我顿时红了眼眶。
05.
有一段时间陷入完全自卑的泥潭,痛苦不堪。咨询师问我:“如果六岁时候的自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什么?”我说:“我会对她说‘不要这样’。咨询师说:“说明你始终没有原谅自己,接受自己。”我瞬间泪崩。

06.
信任不是字面上的完全相信一个人的意思,而是可以在ta面前放心地表现你好的一面,也可以安心地表现你坏的一面。
07.
爱和理解,首先是自己给自己的,有能力爱自己的人,与他人的关系也才会更舒服。
08.
她是个德国人,在我经历又一次的depression period的时候对我说:“你的未来一定会好起来,至少比现在更好。我知道你现在不相信我说的话,所以我来替你相信。”
这句话每一次想起来都会感到内心一股暖流,让我知道,不论我相不相信自己,总会有个人一直替我相信着。
09.
你之所以不愿意放弃痛苦,只是因为你不知道,随之而来填补它的将会是什么。所以你宁可继续你所熟悉的模式,在痛苦中不断循环。
10.
亲人是需要自己成长的,你不是盖世英雄,不需要为别人的生活承担责任。
11.
我之前有一阵子处在充满suicidal thoughts的阶段,那时有一个咨询师。我见她两年多。一次又一次被她拯救,可终究遇到了她也做不到的时候。
我们即将结束咨询关系时,她对我说:“我不会离开你,但在你身上有一种力量把你从我的身边夺走,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害怕我救不了你。”
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在我心里种下了一股自救的力量,尤其在我看不见光的时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7:58
不管你爱谁,你都要有自己的人格,不能因为一个暗降低你自己的人格,这样的爱不值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7:58
这很明显说明他对你有了不满的情绪,所以不要过分的渴求什么生活自由快乐。我们必须要面对生活,面对现实才行
人要如何才能学会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都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团聚之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的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存贮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优、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人格和谐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即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7.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的操作能力的综合。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有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