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所有除了商鞅变法,还有什么变法还有时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1:3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22:59
秦代商鞅变法:
时间: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变法主要内容有
经济措施
1)废井田、开阡陌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
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措施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4)推行郡县制
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变法的目的及作用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开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势力;*集权的实行,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壮大了地主阶级经济力量;方便了税收和交换。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一、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三、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取信于民。
宋代王安石变法:
时间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
新法内容如下:
★*商人
供应国家需要和*商人的*,主要是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均输法
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由发运使掌握六路的财赋情况,斟酌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贾的部分利益,同时也稍稍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
★市易法
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出售,商贩可以向市易务贷款,或赊购货物。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市易法在*大商人垄断市场方面发挥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免行法
熙宁六年七月,正式颁行免行法。免行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
★发展农业生产
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青苗法
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2/10或3/10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
★募役法
熙宁四年颁布实施。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方田均税法
熙宁五年颁行。方田均税法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丈量后,到次年三月分发土地帐帖,作为“地符”。分家析产、典卖割移,都以现在丈量的田亩为准,由官府登记,发给契书。以*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和人口。
★农田水利法
熙宁二年颁布。条约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修筑堤防圩岸,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在王安石的倡导下,一时形成“四方争言农田水利”的热潮。北方在治理黄河、漳河等河的同时,还在几道河渠的沿岸淤灌成大批“淤田”,使贫瘠的土壤变成了良田。
为稳定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整顿、加强军队,建立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以及建立军器监等。
★将兵法
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自熙宁七年始,在北方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较多的武官专掌训练。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保甲法
熙宁三年颁行。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
★改革教育制度
王安石等变法派还改革了科举制,整顿了各级学校,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变法的结果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使中、上级*、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
清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
简单的说:
1、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 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
2、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 。
上面的两个原因,以第一条为最主要
洋务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後,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及一众知识份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咸丰、同治年间开始,清*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自强”,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後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材;在军事上亦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北洋水师。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落後。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
经过: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开始於1895年於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蝗毡九饪疃蛲蛄降南ⅲ皇奔淙呵榧ざ?月, 康有为、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人连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後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後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梁二人发起的犟学会最为声势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师翁同?、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的支持。
变法开始
1897年末, 山东发生曹州教案, 两名德意志帝国传教士被杀。 德国乘机侵?捉褐萃澹ń袂嗟海砉苯悸盟炒罅ü脊阒萃?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列犟意图瓜分刚败於日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
光绪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太後的手里。面对列犟瓜分的危险,1898年(戊戌年), 慈禧太后同意光绪帝进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绪帝帝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的决心,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之後光绪帝帝召见康有为, 调任他为京章行走, 作为变法的智囊。
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
新政内容主要有:裁汰冗员、废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等等;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和*。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帝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正在变法的时候想要推荐使把型号特别地当作明治维新的改革前进了。
戊戌政变
新政一开始便遭到原来各大臣的抵制。特别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更是保守派的头目。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後?N任他为侍郎候补。另一方面,直隶总督荣禄以英俄开战,催袁急回天津。据袁世凯的日记,之後谭嗣同於9月18日夜访袁世凯住处,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太后太后太后住的颐和园。两日後(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 9月19日,慈禧太后太后太后回宫,9月21日即临朝,宣?呀溲希鸪低J唬徊⒓从慕庑鞯郏铣抡巡段碌橙恕J俏煨缯洌崾酥挥幸话倭闳斓奈隆N碌橙酥校涤形缋肟本浩舫尤肴毡臼构荨F渌吮徊叮ǔ莆肝煨缌印沟奶匪猛⒀钊瘛⒘中瘛⒘豕獾凇⒀钌钚恪⒖倒闳剩遂?月28日斩於菜市口。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则发放新疆。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外,一律都被废止。
变法的影响
近年亦有历史学家认为,维新运动自开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除了光绪帝帝未具备足够的权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维新派人物(特别是作为智囊的康有为)对*现实的无知,和他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粗糙了解,亦注定运动的失败。
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收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22:59
七年级学的是古代史吧,这是古代变法的一些资料,供参考,其实重点掌握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就行了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①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②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集权制度
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③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④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3、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后周周世宗改革(略)、庆历新政(略)
4、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①内容与作用:
A、理财措施
a、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的收入
b、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c、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e、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B、军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了军费开支
b、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C、教育措施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
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做官
②成效
*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失败原因
a、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b、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c、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④评价
a、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b、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家、改革家
5、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①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②内容:,
a、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b、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③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附:
1、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的分类
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
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④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
③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④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
⑤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
3、古代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
②革除社会弊病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④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23:00
答: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①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②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后周周世宗改革(略)、庆历新政(略)
4、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5、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23:00
我就举我记得的几个:
1、管仲变法:指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的改革。
春秋前期,齐桓公(前685年-643年在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
2、李悝变法(公元前445年-前396年)(这个有的课本会提到)
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
李悝在*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春秋:管仲改革(最早的政改)
战国:李悝变法(最早的变法)
商鞅变法(最成功、最深彻、影响最深的变法)
苏秦齐国变法、吴起楚国变法、屈原楚国变法、申不害韩国变法
汉朝:晁错变法、王莽政改
宋朝:王安石变法(比较有名的变法)
明朝:张居正变法(万历新政)
清朝:雍正政改、戊戌变法(最壮烈的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