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9 03: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0:42
沈从文的散文,写得最多贯穿最广的意象应该是水,这个从小在水边长大的湘西小伙,把他对水的情有独钟移植到了文章里,使得他的散文小说亦如一湾缓缓流淌的河水,在不紧不慢日夜不息的流动 中 流露出了生命美好的感念。“从汤汤流水上,我明白了多少人事,学会了多少知识,见过了多少世界!我的想象是在这 条 河水上扩大的”(《沈从文自传》第143页)。一如这汤汤的流水,沈从文的人及散文,亦都在与水的相亲相晤 中 附上了与水一般纯净柔美的性格。 湘西的民风是强悍的,甚至可以说是野蛮的,沈从文从小就目睹了许多杀人流血的骇人 场面 ,使这位自小被水的柔性滋养这的湘西少年对人生产生了一种超越一般悲悯的无奈和一种旷达的意识。这种民风在沈从文的世界里逐渐形成为一种自然原始的野性,未经开化的淳朴。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沈从文文化观念的生命根基慢慢铸就,并不自觉地在他的散文里不断再现着。 沈从文的散文小说写得很是相似,有的甚至不能确切地定位为散文还是小说。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身即是一个矛盾体。沈从文历经太多的杀戮血腥,内心世界却一直指向自然与人性可以走向流水般的和谐;他深居闹市的繁华芜杂却又躲避这种繁华,希望回归自然淳朴的“乡下”生活,并不断地自我放大这种“城里人”与“乡下人”的隔膜。因而在他的散文和小说在显现都市情境的时候,读者总会深切地感受到充斥其 中 的孤独感,而在显现乡下小河流水的文字里都会自然地感受到 那 种贴近身心的温馨,即使 那 是野蛮与无知的所在。沈从文关注最多的是湘西背景下的乡村民小,伴和着野蛮蒙昧的民风与清新柔雅的河水。他认为再造 中 华民族的灵魂,靠的不应该是西方化的现代文明,而应是回归人性情态的自然自在和人性的强悍自由。因而在他的笔下,都市尽管繁闹却孤独,乡下虽然蒙昧却充满生命力。难怪沈从文要一再地声称自己是“乡下人”。 沈从文的小说《 边城 》,虽然有“城”却是“边”缘。我想城市的边缘应该还是湘西的乡下。 渡河的 再度出现就又把沈从文的人生情态回归到了 那 种柔性的美。他深爱着这片土地这种情感,而当他在为我们描绘着人与自然相得相融、优美和谐时,却无法不让我们体味到这其 中 主人公单纯生活的孤独与凄凉。“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 中 屋后的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烧成桃花色的薄云”,“听着渡口飘来 那 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 中 有些儿薄薄的凄凉”。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小说如散文如诗的沈从文,总是在优美的背后给人一种孤独和哀伤。“美丽总是愁人的”(《沈从文文集》第9卷第175页,花城出版社1984年),沈从文的这种对生命的无奈和悲悯之情,构建了他小说散文隽永的审美品格。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 》),沈从文自己也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回来,因为他是矛盾的。渡河对岸是沈从文,在渡河上面,沈从文就永远只能看着渡船将一个又一个的客人从此岸载到彼岸,而自己却无法登船。沈从文一生从水从文,一生孜孜追求的生命的“自在”与“自然”,却既不永恒也不自由,人在变数面前是多么的无奈。 沈从文就是这样永恒地站到了渡河对岸,孤单地,无奈地看着人来人往,世事变迁,因为是乡下人,因为从了文,这种情愫就在所难免。我也是乡下人,我发现沈从文的美丽最大在于读着他的作品,就会想到自己,一个无奈的矛盾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