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短语〈包括成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9 00:3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02:39
《论语》是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典籍,它对我国*、文化、思想、教育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它这里,还产生出众多的成语、习用语和短语。下面,就对此作点辑录,以供参考。
一,直接来自孔子话语的成语
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既往不咎。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见贤思齐。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不耻下问。子曰:“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
文质彬彬。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功亏一篑。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只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过犹不及,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鸣鼓而攻。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
怨天尤人。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一以贯之。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里仁》)。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
言不及义。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
以人废言。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当仁不让。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色厉内荏。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阳货》)。
患得患失。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阳货》)。
举一反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二,来自孔子话语的短语习用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忍也?”(《八佾》)。
朽木不可雕也。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镂也;於予与何诛?”(《公冶》)。
听其言而观其行。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公冶》)。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宪问》)。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欲速则不达。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阳货》)。
三,来自他人
如履薄冰。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泰伯》)。
任重而道远。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事,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四海之内皆兄弟。司马牛扰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微子》)。
求全责备。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於一人。”(《微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02:39
成语:三省吾身
【解释】:〖释义〗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成语:一日三省
【解释】: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成语: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成语: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成语:择善而从
【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成语:任重道远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成语:岁寒知松柏
【解释】: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出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成语:岁寒松柏
【解释】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成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成语:学而时习之
【解释】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出处】《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02:40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使用了顶针的修辞。顶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它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两个句子上递下接、首尾蝉联。在古诗文中使用甚多。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19644.html?fr=qrl3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02:40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为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02:4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