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板报比赛,主题是“共建文明班级体”,有关于这个题目的文章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9: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8:45
“共建和谐班级”主题
“共建和谐班级”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一种文化的融合过程。那么,在作为文化融合过程的班级教育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学生必将得到一定的发展 “班级文化”就是利用和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等,逐步在班级内部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维和行为准则,以熏陶和培育学生人格的文化场域。因此,在这个月主题团活动中,我们从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各种尝试,以建立一个更为良好和和谐的班级.
一、构筑班级物质文化场,体现教育人文关怀
寝室环境作为班级文化中的物质组成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滋养学生的人格雏形。因此,加大力度建设好班级的物质文化场,并使其凸显班级物质文化在教育对象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不断优化寝室环境,使有限的寝室空间变成无限的教育资源、最具体的微观课程。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各个寝室因地制宜在窗台上,几盆兰花、几株文竹静静地生长,金鱼欢快地畅游,为寝室增添一份静谧与和谐,在这里,同学们栽培的不仅仅是一花一草,是善良、是同情、是生态、是人文,更是一沙一世界的人格。
总之,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秉承着一种理念、一种精神,追求着“让环境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一座充满人性光泽的寝室”的目标。
二、创建班级精神文化模式,提升共同远景
在构建班级人格文化场的过程中,我们班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上我们建立了最宽泛的班级正式文化制度——班训,班规班训、班级公约、学生在班级中的一日常规细则、作息制度、班级先进评选制度、班级的奖惩制度、学生学习研究和互助制度等,这些都是精神文化在制度上的反映。
合理的制度一旦通过就应该严格执行,只有这样,制度才会在管理中逐渐粗旷化并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也惟有如此一个班级的良好班风、学风才能形成。当学生的行为由最初的强制执行到逐渐内化为他们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时,规训也就不应仍然是制度文化建设最为直接的途径,代替它的应该是艺术化地运用和处理班级的文化制度,将班级文化建设渗透到班级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制度。
其次,创建学习型班级。
我们强调创建学习型班级,用文化渗透的方式,寻求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精神实质,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如果说学科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世界观,那么课外知识的汲取无疑能让学生的知识海域更开阔,心灵更丰盈,人格更完善。立足校园,延伸校外,我们会发现新世纪,新时代的各种新文化扑面而来。我们学院每隔一个阶段会为同学们推荐优质图书,每名同学都会积极的投身到其中去,认真的阅读,并且能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我们的班级群中,经常会有同学自发介绍一些曾经感动或正在感动自己的文字,让大家共同经历灵魂的洗礼;我们同样会互相介绍网站,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为同学开拓更广的学习疆域。
除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切磋也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在班级间举办主题为“以棋冶情、以棋益智、以棋会友、以棋育人”的棋赛期间各班形成了人人会下棋、人人爱下棋的喜人景象。
总而言之,构建学习型组织,积极倡导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进行文学艺术的熏陶、传统美德的教育等活动,能使学生的能力、智力得到发展,思想得到净化,从而使班集体形成正确的*、严谨的学风、健康向上的班风。
第三,形成班级合力。
离开群体相互之间的互助合作,班级文化就失去了文化自上而下发展的土壤,充其量也就是一块块单独的多米诺骨牌,随时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只有在开放的系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过程中,才能完成文化的选择、传递和积淀,并最终形成班级精神文化的合力。因此,构建班级人格文化场还必须有开放的系统的构建,班级成员与班级成员开放、班级成员与社会资源开放。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作为班级文化的一种载体,无论是班级物质文化场,还是班级精神文化场都会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凝聚和辐射的功能,并且成为一种更为厚重的教育资源,如挥舞的荧光棒为同学们点亮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