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的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7:2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9 01:37
皖南泾县茂林一带,老古话说“生个人容易,死个人难”,此话一点不假。从寿终正寝到入土为安再到服孝挂钱,礼数多多。据说循礼随俗,子孙兴旺。倘若逾矩,恐不利家人。
当然,对非正常死亡的后事处理,除特殊情形者,一般从简。不提。
六十个“花甲子”以上者病逝,称“登仙”或“打百年”。七老八十高龄者去世治丧,称“白喜事”,无疾而终者最有福气。
过去多为棺木土葬或厝柩。最早有“吊棺”一说,无考。治丧因家制宜,贫薄富厚不一,但礼数大体相当。
送终。病人弥留之际,亲人子孙至榻前为其净身换衣。也有亲人未到齐的,病人一直气若游丝,熬等。倘若有冤屈心病,则死不瞑目。一待病人咽气,在场的放声痛哭,立即扯下帐被,将死者抬下置于木板之上,也有放在床上不动的。草纸盖面,复盖被单,相继加盖女儿制送的“千衾被”(“子孙被”)和其他亲朋赠送的“寿被”。桌上一炷万年香,床前一盏青油灯;一碗夹生倒头饭,一双筷子插当中。遗体胸前置一杆星秤,以防鬼祟借尸还魂。孝子昼夜守灵,烧纸添油续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2:45
泾县习俗如下:
一,婚俗:
1,押庚
一般结婚前,都要“押庚”就是现在俗称的说媒,经媒人说合,双方家长为子女合“八字”若是相合,就同意婚配,而现在往往是情投意合,双方父母同意即可,不过说媒的习俗一直存在。父母同意以后,便将婚事订下。
2,下聘礼
订下婚事,便是双方商定彩礼品类,数量,由男方备办。一般是鱼、肉、酥饼、鸡蛋、糕点、糖酒、衣饰、礼金等,用礼盒、提箩、布袋装盛数担,选吉日挑送女方家中,女方备宴款待,酌情回礼。解放后已无“挑担”之俗,一般由男方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糖果、烟酒、鱼肉、食品、乃至服饰、宴席款项等。
二,风俗
1、土地会
农历二月二日“土地会”,是给土地菩萨“上寿”。几乎每个村都有很小的“土地庙”,里面石刻“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神像。祭祀仪式也很简单,在庙台上陈列几样菜肴和茶叶、米、豆,洒上一樽水酒,焚香叩拜之后放挂鞭炮,便告结束。土地神在现代的一些戏剧经常出现,不过泾县的土地神却有些来历,据说他生前是东晋时的宣城内史桓某,明帝时(324——326)苏峻作乱,遣部将韩晃进攻宣城一带,桓公退守泾县战败阵亡于乌溪岭,其地有桓公墓和屯军时营寨的故垒等遗迹。后人敬仰桓公为国捐躯。忠勇事迹,立祠祭祀。“生而为英,死而为神”,桓成为泾县“土主神”。据说这位生前执掌“民政”的地方长官,他的诞辰就是二月初二日,因此土地庙有这亲样的对联:“二月二日敬二老,千年千载祝千秋”。小小的土地庙上有各种内容的对联,反映了民众对这位神灵的认识。“保一方庆吉,佑四季平安”,表明他是位保佑地方平安的小神灵。“庙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长”,“庙小无僧风扫地,神前无烛月点灯”。庙宇虽小,神道却大,人们敬重虔诚,似有含慰勉之意。“拂须观晓日、扶杖笑东风”,又把土地神描写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当然也有很玄乎的联文“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总之,在人们心目中,他不像别的等神那么赫赫威灵,而是同普通人相亲相近的神灵。也许是人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缅怀和纪念那位血染沙场的桓公。时至今日,虽然土地庙还有留存,祭祀的风俗仍然存在,但是年轻一辈对这些大多不了解,也不会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导致这些风俗正逐渐消失。
2、南坛会
旧时的庙会,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日开始分别举行,祭祀称为“南坛三圣”的菩萨。“南坛会”在泾县相当普遍,从前有“江南无南不成会”之说。“南坛”是什么神?,茂林有人说是“南唐”之主。不过南唐的李璟 、李煜是著名词人,都很文弱,同身着盔甲、手持短剑的神像不符,而且称为“三圣”。另说是祀唐朝的张巡、雷万春等人,张巡守睢阳十分壮烈,但与远在皖南享祭的菩萨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查村的南坛是人穿盔甲扮演,他们说是祭祀“猎神”。中村、章村等地过南坛会,是纸上绘画着背弓持箭的神像,也说是“猎神”,而且供奉鸟兽等猎物。看来“猎神说”较为可信,因为山区常有猛兽为害,借助狩猎之神驱害保佑平安。三尊神像是据说是宋钦宗皇帝封的,分别称威烈王、威惠王、和威成王,他们似乎原来都不是*。泾县茂林有这样一个故事,南坛菩萨三次翻杠闯入左都御史署吏部尚书吴芳培家中,告老在家的吴大人询问家人许过什么愿未还,他的母亲想起来骂使女时说过:“你这么笨,只有九月二十四杀了祭南坛菩萨”。吴芳培穿戴起朝衣朝帽去责斥菩萨:“你死了脸!怎么能杀人祭你?不过是句骂人的话嘛,你就当真?”。吴芳培的官比菩萨大,那尊神像的脸上当即金箔脱落,变成一个大黑脸。后来茂林过南坛会,确有一尊黑脸神像,他也不再闯入人家索祭品。
现在,庙会依然很流行,届时,几乎是家家户户都邀请外地亲友到来过会。这当然也是经商的好时机,各店铺陈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同时在祭堂、戏场周围摆摊设点,使用各种方式 招徕顾客。大街小巷都是人流涌动,着实热闹三、五天。庙会已不仅仅是祭祀了,更多的是大型的集会娱乐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0:03
泾县部分风俗简介
一年当中除了年节和元宵节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节日,旧时泾县民间也举行各种不同活动。其中一些较为普遍的习俗,有的已经淘汰,也有的传承至今,下面做些简要的介绍。
一、土地会
农历二月二日“土地会”,是给土地菩萨“上寿”。几乎每个村都有很小的“土地庙”,里面石刻“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神像。祭祀仪式也很简单,在庙台上陈列几样菜肴和茶叶、米、豆,洒上一樽水酒,焚香叩拜之后放挂鞭炮,便告结束。土地神在现代的一些戏剧经常出现,不过泾县的土地神却有些来历,据说他生前是东晋时的宣城内史桓某,明帝时(324——326)苏峻作乱,遣部将韩晃进攻宣城一带,桓公退守泾县战败阵亡于乌溪岭,其地有桓公墓和屯军时营寨的故垒等遗迹。后人敬仰桓公为国捐躯。忠勇事迹,立祠祭祀。“生而为英,死而为神”,桓成为泾县“土主神”。据说这位生前执掌“民政”的地方长官,他的诞辰就是二月初二日,因此土地庙有这亲样的对联:“二月二日敬二老,千年千载祝千秋”。小小的土地庙上有各种内容的对联,反映了民众对这位神灵的认识。“保一方庆吉,佑四季平安”,表明他是位保佑地方平安的小神灵。“庙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长”,“庙小无僧风扫地,神前无烛月点灯”。庙宇虽小,神道却大,人们敬重虔诚,似有含慰勉之意。“拂须观晓日、扶杖笑东风”,又把土地神描写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当然也有很玄乎的联文“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总之,在人们心目中,他不像别的等神那么赫赫威灵,而是同普通人相亲相近的神灵。也许是人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缅怀和纪念那位血染沙场的桓公。时至今日,虽然土地庙还有留存,祭祀的风俗仍然存在,但是年轻一辈对这些大多不了解,也不会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导致这些风俗正逐渐消失。
二、南坛会
旧时的庙会,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日开始分别举行,祭祀称为“南坛三圣”的菩萨。“南坛会”在泾县相当普遍,从前有“江南无南不成会”之说。“南坛”是什么神?,茂林有人说是“南唐”之主。不过南唐的李璟 、李煜是著名词人,都很文弱,同身着盔甲、手持短剑的神像不符,而且称为“三圣”。另说是祀唐朝的张巡、雷万春等人,张巡守睢阳十分壮烈,但与远在皖南享祭的菩萨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查村的南坛是人穿盔甲扮演,他们说是祭祀“猎神”。中村、章村等地过南坛会,是纸上绘画着背弓持箭的神像,也说是“猎神”,而且供奉鸟兽等猎物。看来“猎神说”较为可信,因为山区常有猛兽为害,借助狩猎之神驱害保佑平安。三尊神像是据说是宋钦宗皇帝封的,分别称威烈王、威惠王、和威成王,他们似乎原来都不是*。泾县茂林有这样一个故事,南坛菩萨三次翻杠闯入左都御史署吏部尚书吴芳培家中,告老在家的吴大人询问家人许过什么愿未还,他的母亲想起来骂使女时说过:“你这么笨,只有九月二十四杀了祭南坛菩萨”。吴芳培穿戴起朝衣朝帽去责斥菩萨:“你死了脸!怎么能杀人祭你?不过是句骂人的话嘛,你就当真?”。吴芳培的官比菩萨大,那尊神像的脸上当即金箔脱落,变成一个大黑脸。后来茂林过南坛会,确有一尊黑脸神像,他也不再闯入人家索祭品。
现在,庙会依然很流行,届时,几乎是家家户户都邀请外地亲友到来过会。这当然也是经商的好时机,各店铺陈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同时在祭堂、戏场周围摆摊设点,使用各种方式 招徕顾客。大街小巷都是人流涌动,着实热闹三、五天。庙会已不仅仅是祭祀了,更多的是大型的集会娱乐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1:38
一,婚俗:
1,押庚
一般结婚前,都要“押庚”就是现在俗称的说媒,经媒人说合,双方家长为子女合“八字”若是相合,就同意婚配,而现在往往是情投意合,双方父母同意即可,不过说媒的习俗一直存在。父母同意以后,便将婚事订下。
2,下聘礼
订下婚事,便是双方商定彩礼品类,数量,由男方备办。一般是鱼、肉、酥饼、鸡蛋、糕点、糖酒、衣饰、礼金等,用礼盒、提箩、布袋装盛数担,选吉日挑送女方家中,女方备宴款待,酌情回礼。解放后已无“挑担”之俗,一般由男方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糖果、烟酒、鱼肉、食品、乃至服饰、宴席款项等。
二,风俗
1、土地会
农历二月二日“土地会”,是给土地菩萨“上寿”。几乎每个村都有很小的“土地庙”,里面石刻“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神像。祭祀仪式也很简单,在庙台上陈列几样菜肴和茶叶、米、豆,洒上一樽水酒,焚香叩拜之后放挂鞭炮,便告结束。土地神在现代的一些戏剧经常出现,不过泾县的土地神却有些来历,据说他生前是东晋时的宣城内史桓某,明帝时(324——326)苏峻作乱,遣部将韩晃进攻宣城一带,桓公退守泾县战败阵亡于乌溪岭,其地有桓公墓和屯军时营寨的故垒等遗迹。后人敬仰桓公为国捐躯。忠勇事迹,立祠祭祀。“生而为英,死而为神”,桓成为泾县“土主神”。据说这位生前执掌“民政”的地方长官,他的诞辰就是二月初二日,因此土地庙有这亲样的对联:“二月二日敬二老,千年千载祝千秋”。小小的土地庙上有各种内容的对联,反映了民众对这位神灵的认识。“保一方庆吉,佑四季平安”,表明他是位保佑地方平安的小神灵。“庙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长”,“庙小无僧风扫地,神前无烛月点灯”。庙宇虽小,神道却大,人们敬重虔诚,似有含慰勉之意。“拂须观晓日、扶杖笑东风”,又把土地神描写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当然也有很玄乎的联文“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总之,在人们心目中,他不像别的等神那么赫赫威灵,而是同普通人相亲相近的神灵。也许是人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缅怀和纪念那位血染沙场的桓公。时至今日,虽然土地庙还有留存,祭祀的风俗仍然存在,但是年轻一辈对这些大多不了解,也不会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导致这些风俗正逐渐消失。
2、南坛会
旧时的庙会,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日开始分别举行,祭祀称为“南坛三圣”的菩萨。“南坛会”在泾县相当普遍,从前有“江南无南不成会”之说。“南坛”是什么神?,茂林有人说是“南唐”之主。不过南唐的李璟 、李煜是著名词人,都很文弱,同身着盔甲、手持短剑的神像不符,而且称为“三圣”。另说是祀唐朝的张巡、雷万春等人,张巡守睢阳十分壮烈,但与远在皖南享祭的菩萨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查村的南坛是人穿盔甲扮演,他们说是祭祀“猎神”。中村、章村等地过南坛会,是纸上绘画着背弓持箭的神像,也说是“猎神”,而且供奉鸟兽等猎物。看来“猎神说”较为可信,因为山区常有猛兽为害,借助狩猎之神驱害保佑平安。三尊神像是据说是宋钦宗皇帝封的,分别称威烈王、威惠王、和威成王,他们似乎原来都不是*。泾县茂林有这样一个故事,南坛菩萨三次翻杠闯入左都御史署吏部尚书吴芳培家中,告老在家的吴大人询问家人许过什么愿未还,他的母亲想起来骂使女时说过:“你这么笨,只有九月二十四杀了祭南坛菩萨”。吴芳培穿戴起朝衣朝帽去责斥菩萨:“你死了脸!怎么能杀人祭你?不过是句骂人的话嘛,你就当真?”。吴芳培的官比菩萨大,那尊神像的脸上当即金箔脱落,变成一个大黑脸。后来茂林过南坛会,确有一尊黑脸神像,他也不再闯入人家索祭品。
现在,庙会依然很流行,届时,几乎是家家户户都邀请外地亲友到来过会。这当然也是经商的好时机,各店铺陈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同时在祭堂、戏场周围摆摊设点,使用各种方式 招徕顾客。大街小巷都是人流涌动,着实热闹三、五天。庙会已不仅仅是祭祀了,更多的是大型的集会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