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握感情基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1: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3:55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充分开发和利用情感因素去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呢?一、研究课文,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它涉及到文学、科学、历史、自然、军事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语文课本的编写者经过精心策划、筛选、编排,在课本中浓缩了上下几千年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文精品、科学小品等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在风格上有的语言犀利,有的平实厚重,有的流畅自然,有的庄重典雅;在感情上有的喜,有的怒,有的乐,有的悲。教师的责任是把课文中那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体验并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影响,以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托尔斯泰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会到这些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先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以便准确地再现课文的感情基调,唤起学生的情感。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著名的优秀通讯,它以饱满的*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伟大而崇高的情怀,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今天读来仍然是一篇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教师应当紧紧扣住战士们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引导学生体会战士们崇高美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上《羚羊木雕》一课,则应当从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向入手,体会“我”和万芳之间友谊的真挚深厚和童心的纯洁美好,作为父母和长辈,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要知道,孩子的心灵比任何贵重的东西更加贵重。这些带着明显感*彩的文章,在课本中有很多,教师只有把握好课文的感情基调,才能准确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
二、 语言传情,调动学生的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会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