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0:2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0:58
陶渊明写情书?实际上是陶渊明写了一首情诗《闲情赋》。
说到陶渊明,你一定会想起《桃花源记》。可以说,陶渊明用一篇《桃花源记》写出了人们对于世外桃园的渴望,而一篇《桃花源记》也奠定了陶渊明田园诗派系的地位。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田园派系的大师,却把一首情诗写到无人能及的地步,甚至被清文学家陈沆评价为“晋无文,唯渊明《闲情》一赋而已。”后人甚至给出“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词采华茂,超越前哲”的高度评价。
人们不禁要问,素以擅长田园风格书写诗词的陶渊明,怎么会突然写这么一首情诗?而且写的如此细腻,如此情真意切,如此情意绵绵?陶渊明的情诗(书)究竟是写给谁的呢?
有人说陶渊明写《闲情赋》是对当时世俗官场的不满的一种宣泄。但笔者认为,《闲情赋》应该是陶渊明对亡妻的一种怀念和续娶新妻子的一种喜爱之情的共同之情。
史料显示,陶渊明30岁时其妻子不幸去世,后经人介绍续娶翟氏女子。《南史》本记载: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不难看出,虽然陶渊明壮年遭遇亡妻,但其续娶的妻子翟氏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美女,上得了厨房,下得了庭堂,甚至与陶渊明志趣相同,是陶渊明得力的助手。而陶渊明用一首《闲情赋》,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之时,“十愿十悲”真切的表白,也为自己还能再娶到一位如此美女而感到幸运,甚至愿意化身为美人的鞋子,附素足以周旋,化身为美人的影子,常依形而西东,已经对美人到了“爱不释手”的境地。可以说,陶渊明如此“重口味”的表达,也让后人重新认识了这位田园大师的浪漫一面。
最后,我们来欣赏《闲情赋》(节选),看看陶渊明这位田园大师如何用细腻的手法,来展现对于爱情的渴望和美女的思念。
闲情赋(节选)
作者:陶渊明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
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
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
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
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
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
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
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
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
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0:59
陶渊明也写过情书?陶渊明可是情书之圣,千古第一情书也,据说陶渊明辞官在家赋闲,第二年发妻便去世了,后来又续弦,娶了翟氏,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故去的妻子,有人说是翟氏,因为翟氏是一位贤良的女子,“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不管是谁,必定是一位让人心神向往的美丽女子,而这篇情书名约《闲情赋》。
陶渊明写情书,大胆细腻,相比现在的情书都不够看的一开始就将小姑娘大大夸赞一番,貌若天仙,倾城之姿,才情兼备,如此美好之人,又怕被别人捷足先登,所以赶紧表达爱慕之心,想着各种法子亲近女神,恨不得“愿在衣而为领”,成为姑娘的衣领,感受姑娘芬芳气息,可是到了夜晚也不能时刻在侧,深受一夜的分离;
“愿在丝而为履”,变成女神的鞋子,跟女生到处周旋,可是到了晚上,又孤单一人在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又想变成女生的影子,但是有担心到了树荫之下就被吞没了;“愿在夜而为烛”,想和变成烛光,照亮姑娘美丽的容颜,又担心到了天明,就用不到自己了……
各种可以呆在女神身边的法子,而且是24小时守在身边,时刻不分离,而这些法子都不行,最后幻想与女神来一次偶遇,在树林间,草地上,不经意间和美丽的姑娘相遇,可是一切都是徒然,不过是一场梦罢了“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0:59
我认为陶渊明的情书是写给一位弹古筝的姑娘,他们邂逅在一次酒会上。
台下陶大诗人推杯换盏,台上美丽的姑娘纤纤玉手拂动琴弦,也拂动了大诗人的心。蓦然回首,四目相对,顾盼生辉间,巧笑倩兮,醉了,醉了。
陶渊明毕竟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他想上前去表白,又怕触犯礼节,但终归是情不能抑,故挥笔而就。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我愿意化作丝线,织成她脚上的素履,随着她的纤纤秀足走走停停,可是到了晚上也会被她丢弃在床脚,孤寂盼天明。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我愿意在白天成为她的影子,依傍着她寸步不离;可惜的是大树有太多的绿荫,连影子也不能随同。
此赋一反作者朴素淡远的风格,炽热无比,说他是一篇重口味情书一点也不为过。很有些现代情歌“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身上的味道”的意味。
能写出这样劲道十足的情书,我以为是在陶渊明三十岁时,正当壮年的他,妻子刚刚去世,偶然,在一次酒会上与古筝美女一见钟情。
为情所困的心情,无人倾诉,独自在空虚中前行,偶然相遇良人,欣喜与焦虑交织,想到已经离世的妻子,哀叹壮年之后将要衰老,怨恨岁月也将终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1:00
陶渊明写的这首所谓“重口味”的情书,出自他的诗《闲情赋》。而陶渊明要变成心中女神的鞋子和影子,只是一种男人心理表现而已。有人说陶渊明妻子已经去世,而已经续弦,而且新娶的妻子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人,按理说陶渊明应该不孤独,为什么还弄出这样一篇让人浮想连篇诗呢?一个男人如果没有真心喜欢的女人,即使在身边,他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古代人与现代人心理一样。
陶渊明写《闲情赋》,有人认为他借用此诗怀念逝去的妻子,但并非如此。此诗是因陶渊明参加酒会,遇到了一个弹古筝的女子,立即被这个女子所吸引,因此写下这首流传千百年的诗。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人,并不是全因她美貌,会有一种物质而吸引他。但如果吸引度大了,男人就会对女人产生想法。同样陶渊明也对喜欢的女人有想法。
古代男人喜欢一个女人,内心也是纠结的。陶渊明此时也纠结,他想接近这个女子,但又不知道用什么方式。于是他在诗句中表明了这种内心的纠结。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从衣领想到了腰带,从腰带想到发膏……。陶渊明把这种喜欢异性的感觉体现到诗中,并没有遮掩。
陶渊明所处的南北朝时代是一个战乱不止的年代,那时社会虽然没有开放到唐朝程度,但其开放度与自由度与唐朝差不多。
这依然是陶渊明迷恋自己心中女人的心理,他知道得不到心爱的女人,就可以变成她的鞋子与影子。原文是这样说的“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
一个人的鞋子与影子是时常伴在身边的,特别是影子是永远不变的。陶渊明借鞋子与影子,表达自己想与女人长相守的心理。
按理说一个新续弦不久的男人,应该不会这样强烈想一个女人?如果这样想,内心已经是“外遇”了。从侧面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喜欢续弦的女人。
另外,从鞋子从古至今都是一个被人唾弃的“底层”之物,陶渊明应该明白,为何不顾及偏要变成“鞋子”,更让人不解,为何陶渊明这样作贱自己呢?这又是心理学知识了,一个人如果特别是喜欢一个女人,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那么他情愿把自己看低,看贱,而陶渊明这首诗能看出他的心理。
对于有人认为这首诗有些重口味,其实这有些言重了。对于这篇情诗,千百年并不被人认可,却流传下来了。梁太子萧统编的《昭明文选》也没有收录陶渊明这首诗,认为这首诗与陶渊明的身份不符,是有瑕疵的。
如果再从人的心理角度看,人都有一种窥探*,而一个人的文字能体现内心,因而陶渊明的文字能流传下来,就是有很多人想研究他,甚至想偷偷揣摩其内心想法。就如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为何也能流传下来?道理是一样的。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1:00
陶渊明的情书具体写给哪位姑娘不得而知,只知道是写给一位德才兼备的漂亮美眉,他们两相识于一场音乐会,当时这个漂亮的美眉正在弹古筝,纤纤玉手拨动着琴弦,也拨动了陶渊明的心。
其实提到陶渊明,大家都想到的是他是一位田园诗人,最让大家影响深刻的也是那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根本不知道他居然还写过情书,而且他这个情书口味非常的重,情书中为了表达自己想要时时刻刻和这位漂亮美眉在一起,自己愿意变成她身上十多种器物,分别是衣领、腰带、发膏、眉黛、服饰、鞋子、影子、照明工具、扇子、梧桐琴,当然情书中用的都是比拟手法,具体的大家可以看陶渊明写的《闲情赋》,这就是他的情书,此书无论是思想还是风格都与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完全不一样,不过书中的文采都是与其他的一样飞扬,词藻也非常的华丽。
而陶渊明之所以写下《闲情赋》,据说是因为他想要去舞台向这位漂亮的美眉表白,但是又害怕触犯礼节,思前想后就回家写了这个情书,用以表达内心的想法。不过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说这个情书并不是写给这位漂亮的美眉,而是写给他去世的妻子,据说这个妻子是他的槽糠之妻,两个人感情非常的好,妻子去世以后,他十分的想念她,所以希望化成她身上的一切去陪伴她。
无论是写给美娇妻,还是漂亮美眉,都不可否认陶渊明的情书写的非常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