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8: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1:28
朝末年,朝廷中的*之气盛行,国家分崩离析,也就有了后来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朱元璋
崇尚节俭的朱元璋上位后痛批元朝的“骄奢淫逸”,尤其是著名的“丝绸加金”,被他当做典型的烧钱例子。“革胡元腥羶左衽之陋”然而,到了明朝中后期时,曾被贬低到抬不起头的“丝绸加金”技术居然成为了明朝当时的摇钱树。
那么,这场逆天反转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还得从这个“糟钱”工艺说起。
元代改良版:丝绸加金
元代的文化具有多种文化融合、碰撞的特点,元代丝绸也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由于蒙古贵族对贵重工艺品的特殊爱好,元代设置了大量官营作坊,集中了全国各地大批优秀工匠,征调蚕丝原料,进行空前规模的大生产。也成为了古代官办纺织机构规模之最。
元朝贵族
最繁荣的时候,仅仅是工部体系内的织染局院就有12个提举司、38处局院,而地方上的织造局更是数不胜数,甚至连漠北高原上的俭州,也出现了“汉匠千百人居之,织绫罗锦绮”的盛况。
与此同时,元朝*对纺织品的质量和规格也有着严格的标准:“上位用八托六托段匹,各幅阔一尺四寸五分”;“诸王百官长八托六托段匹,各幅阔一尺四寸”。
除了精确的规格要求,还指定了专门的局院,生产销金织物及特定颜色纹样的丝织品。一旦有“纰薄窄短”或是“粗糙低劣”的情况出现,立即退货不说,生产方还需要自行负担相关费用。
在这样大规模生产和严格的工艺要求下,元朝的丝织技术得以空前发展。
在沿袭宋代的“丝绸加金”(宋代时期一度很常见“印金”,是用粘合剂辅以一定的压力,把金箔或金屑印在织物上)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融合了西域织锦工艺的元素,加上中西合璧的图案,在锦缎类彩色提花织物里织入金线——纳失失。
纳失失披风
蒙古君主对纳失失非常喜爱,不仅生前不离左右,死后还要以它覆遮棺木、装饰车马。
而元代的官服也离不开它:“壹品贰品服浑金花,参品服金答子”“命妇壹品至参品服浑金,肆品伍品服金答子,陆品以下惟服销金并金纱答子”
元朝文化
为了满足朝廷的需求,元朝*专门设置了纳失失局,还招募大量擅长织造纳失失的能工巧匠,专门从事纳失失的生产工作。不仅要求严格,还出了偷工减料等相关的处罚条款。
明朝:丝绸加金技术的发展
到了明朝初期,厉行节俭的朱元璋,竭力肃清胡服,匡正华夏衣冠:“诏复衣冠如唐制”,但在明朝*的服饰中,依然沿用元代旧制,此时的织金丝绸带有明显的蒙元遗风:
《大明令》:“官一品二品服浑金花,三品四品服金答子”
明朝官吏常服
到了洪武四年,,“丝绸加金”便成了明初*的等级象征:官服以饰金的种类和花样来区别等级,其中最高等级为织金,其次为金绣,末为销金。
随着明朝中期经济恢复,贯彻"人人都爱织金锦”的真香定律。
正德年间,苏州、南京已经能织造“金缕彩妆”的妆花织物,这种采用了挖梭方式织造的织物,是明朝丝绸工艺的最高等级。
明代金地缂丝鸾凤 牡丹纹圆补局部
秉着人类热爱探索的天性,等到明朝晚期,工匠们已经可以打造出几乎透明的金箔和极薄的银箔了。
《天工开物》:凡金箔每金七分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
高超的金银箔制作技术,让明朝的工匠们开始尝试将金银线与金银箔一起使用在丝绸中,从而织造出金彩辉映的图案,比如万历年间的“双金刻丝花鸟人物”。
元朝带来的“丝绸加金”技术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明朝中后期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元朝“糟蹋钱”的织金工艺为大明生财饰金丝绸在明朝流行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
明朝丝绸文化
明代中期奢侈之风盛行
明朝前期,大批量的织金丝绸主要用于帝王笼络臣下、安抚外夷的赏赐:尤其是给瓦剌的赏赐中,使臣每次到京城来,都能得到数量惊人的织金丝绸;
三千余人皆有赐,织金彩纻至二万六千四百余匹。
与此同时,原本达官贵人们才能用的饰金服饰,因奢侈之风盛行,官民皆求服饰华美:《明宪宗实录》载:“近来京城内外风俗尚侈,不拘贵贱,概用织金宝石服饰……上下仿效,习以成风。”
明朝服饰
僭服现象屡见不鲜:《明宪宗实录》载:“京官军民、势豪之家, 奢靡相尚。婚姻醵会,率用大样饼锭糖缠、高顶狮人、浑金衣服、宝石首饰,越礼僣分,无 所不至。”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明朝中晚期各级*乃至平民的墓葬中,都发现过饰金的衣物。
明墓出土的僭级饰金补服
外贸交流与影响
在明朝的官方贸易中,织物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番邦对织金丝绸特别喜欢,乞赐不断。
据《大明会典》的不完全记载,获赐织金丝绸的番邦至少14个以上(其中日本获赠最多)。质优价廉的丝绸到了日本,被用来装裱佛经、书画、屏风、帘幕等,我国丝绸文化也浸润到了日本文化中。
于是,明王朝靠着丝绸工艺的强大优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
据不完全统计,大明王朝先后与日本、朝鲜、葡萄牙、荷兰等国进行过大宗的丝绸贸易。其中仅崇祯十四年,郑芝龙到达长崎的三艘商船上,就载有各种纺织品140760尺。
在明朝中后期的国际市场上,以“织金丝绸”为代表的织物广受欢迎,大明赚尽全世界的钱。源源不断的外贸收入,带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造就了明朝“隆万中兴”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