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我眼中的诸葛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9:2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4:47
由孔明的“三哭”谈起
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
孔明以其卓越的*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无奈之举也。
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 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 。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可见其“情”之深。对马谡家属的安置照顾,又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当参军蒋琬求情时,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这一哭,又交织着多少情感。马谡将斩,虽心中不忍,奈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街亭失守,战局不能扭转,兴汉渺茫,于是悲从中来,怎不流涕?马谡斩毕,孔明又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沙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袤的田天地之间,谈古今往事历历在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4:47
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我也十分佩服他。诸葛亮,字孔明,南阳人氏,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他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享年54岁。
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占有这么大的位置,是因为他是位足智多谋的天才军事家。“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范例。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吓退了追赶蜀兵的魏军。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为了使农民更方便地灌溉农田,发明了脚踏水车。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据说木牛流马的肚子装粮草,把舌头一扭就会走动或停止。
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家。他“身在茅庐”以知“三分天下”,使刘备能有安身之处。他的“联吴攻魏”的策略,使蜀兵节节胜利。他采取“抚民生息”的方针,让蜀国一步步走向强盛。
诸葛亮有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刘备在“三顾茅庐”时,听到农夫唱的歌词,就是诸葛亮写的。可惜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
诸葛亮,这位有杰出成就的军事家、发明家、*家和文学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4:48
我眼中的诸葛亮
昨天在一个论坛,看见了“诸葛亮是战争狂”这个敏感的帖子。各位的高论确实outstanding。
其实我在多年前也有与楼主相同想法的萌芽,觉得孔明6次北伐劳民伤财,且不自量力。但是经过一定的思索,发现这样评价欠妥。
1.打还是不打的问题。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时候的*,现在的*最关心的是民生,因为民生是决定他们支持度的根本,关乎那些政客的名利。所以,现在的政客关心经济不见得是为了人民。而那时候不同,三国时代说白了就是军阀割据的战争史,那时候只有*能生存,而出不了*的。当时军事和外交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民生,民生只不过是军事的保障和人心所向的招牌罢了。孔明也是*家,他是否真正为人民考虑不得而知,但是统一的理想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打还是不打不需要选择。
2.有没有实力打的问题。客观的说,当时蜀加上吴的实力才能勉强与魏相当,而且其中还有地利的因素,如果攻,地利都没了,实力显然不及。但是既然上面说了打是必然的,那么趁北方还没有从几时年的战乱中完全恢复的时候出兵是唯一的选择,《后出师表》(如果是他写的)已经把这诠释的很清楚了,那时候不打就是坐以待毙,何况那时候蜀的内外环境还都还过得去。还有个不能忽视的事,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孔明都快50了,那时候的人活得又不长,他肯定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3.打的方法的问题。他不肯弄险也注定他胜不了,魏严的计如果成了,虽不足以定胜负,但是南北是实力对比会发生逆转。魏的主力在西,必然则损大半,而且长安有潼关可依,是进退之地。毫不夸张的说,占了长安,就赢了一半。还有,孔明手下没有什么虎将,只有个他不信任的魏严还算个角,有街亭之矢也不能全怪他。而且孔明并不是每次北伐都有很充分的准备,经常因为粮草和后方的问题退兵。这也是个关键因素。如果他只2出或3出会不会更efficient一点呢?
其实我认为武候最值得钦佩的地方是他行君事而不受猜忌,虽然有后主被爹摔成**的因素,但是孔明能做到这一点还是难能可贵。陈寿给他个管萧之亚的评语到是有点贬了,可能那时候的人都把古人当圣人,他们心中的管萧比我们心中的要强好多吧。
我觉得孔明的能力应该从4个方面分析:
大略:等于张良。他躺在家里睡觉就能睡出隆中对,分析的那么得理,而且居然还实现了大半,最高明处是他说到三国局面后就不说了(知道最好也只能那样了),三国不是两国、四国有他一半的功劳,这种impossible事都出来了还有什么好说的。管仲让本来就比较强的齐搞成了猪头(诸侯头)而已,地盘还没荆州加益州大,肯定比孔明差点,张良辅佐弱小刘邦搞成了皇帝,孔明把流浪汉刘备变成了大诸侯,他们可以并驾齐驱。
内政:等于萧何。他死的时候蜀虽然打穷的,可他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蜀是大治的局面,要知道这个局面是从琥亭打败之中短短几年就恢复的。他搞的就像玩游戏那么容易!虽然说萧何让刘邦没有缺过粮,但是他们治理的时间可长得多。
威信:姜尚+周公。当臣子当到他那分上(比老大还老大),古今中外实在无出其右者;他刑罚严、赋税重,蜀民还拥戴他,官吏也信服,这归功于他出色的character:无私、公允、清廉。这就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人格魅力。看来只有把那两个圣人加起来才好和他比了,要是他把后主给废了,那么伊尹也能加进来。
武功:等于管仲。“戎治为长,将略为短。”很公平。上面已经分析过他打仗不够efficient了,这里就不赘述了。三国时代的战胜肯定是孟德,孔明没得比,不过司马在他死后看他营寨的死后夸他天下奇才,说明他基本功还是挺扎实,治军也不错,正合算是不错了,但是没有庞统法正的奇计辅助还是成不了事,随便强调一句,他临阵应变的能力真的不行,所以说安切落第就是不如里皮(曹操)。他的短处就不要拿去和孙吴韩信去比了,就比比管仲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4:48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为了使农民更方便地灌溉农田,发明了脚踏水车。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据说木牛流马的肚子装粮草,把舌头一扭就会走动或停止。
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家。他“身在茅庐”以知“三分天下”,使刘备能有安身之处。他的“联吴攻魏”的策略,使蜀兵节节胜利。他采取“抚民生息”的方针,让蜀国一步步走向强盛。
诸葛亮有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刘备在“三顾茅庐”时,听到农夫唱的歌词,就是诸葛亮写的。可惜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
诸葛亮,这位有杰出成就的军事家、发明家、*家和文学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4:49
通常说来,诸葛亮几乎是“智慧”的化身。无疑,他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家,带仍需细细评味。它的军事才能已是众所周知,在这里不在一一列举;*上也是很有一套,隆中的三分天下,联吴抗曹等已足以证明。我所要说的是它的心理战术首屈一指,例如“汉中退曹”“空城计退司马懿”“舌战群儒”等不得不令人惊叹不已。人无完人,他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大意失荆州”“挥泪斩马谡”等有不可推卸的用人之误;先帝死后,他本可以一道两川之地来维护蜀国之基业,但他为报三顾托孤之恩,毅然北伐,此举值得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