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9:0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05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初中生要想学会学习,要想提升学习成绩,就需要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
一、学习需要追根溯源
在理科学习中,不仅仅牢记公式并且熟练运用,还要理解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文科上,除了背诵各文学流派及其特点,更要运用理论鉴赏相关的作品。作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通过一个点让所有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学习各种公式、定理时,能够养成追根溯源的思维习惯,更注重公式来源而非公式本身、解题套路,最开始可能不适应,久而久之就能举一反三,学习效率反而倍增。
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驭知识的头脑。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初中生对待学习需要明确知识点之间具有关联性,学习任何一个科目都是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如果之前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够,就会成为当前知识点学习的障碍。
二、学习需要常识思维
有些学生解题时,不管符不符合实际,都拿着记忆中的思路去套,结果往往得出一些看起来明显不靠谱的答案,但因为自己的解题过程、结算步骤经检查都没问题,因此对这个明显不靠谱的答案浑然不觉。所以,初中生需要养成一个习惯性地反问:“这科学吗?符合实际吗?”
做选择题时,很多“不靠谱”的答案,只要你具备这种思考习惯就可以轻松排除掉,根本犯不着在草稿纸上绞尽脑汁地算计。更重要的是,这种习惯促进我们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力,让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三、学习需要深度阅读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初中生不仅需要独立去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还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信息式的阅读方式,改成“带着问题去经典中找答案”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能力和思考深度真正上一个台阶。
四、学习需要多问”为什么“
好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同学们学习的时候,正是在求得一个个问号的解答中,探求到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方法,一步一步进入知识的宝库。如果一个人从小对接触的知识,不提一个问题,不问一个为什么,那么,他的头脑就好像是一个不能点亮的灯笼,不能引进火种,也放射不出智慧的光芒。我们的大脑与好奇心联系在一起。随着我们长大变“成熟”,许多人开始抑制或否认自己天生的好奇心。初中生需要让自己充满好奇心,锻炼好奇心的方式就是问“为什么”。
初中生在学习之中,可自问:“我这样思考、解答对不对?”在学习结束之后,可自问:“我的学习达到目的没有?”“这次学习我学到了什么?”这样自我质疑,可以学得更深更透,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需要明白,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得轻松,思维也变得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驭知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06
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书,多去锻炼自己的独立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出深度思考的习惯。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06
培养深度思考可以在平时多看看一些关于逻辑思维的书,或者哲学书籍如《苏菲的世界》,在看到每一句话时,可以去琢磨它的含义,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思考的习惯,但如果真正运用到其他科目时,需要语言的转换,但本质是不变的,平常养成的思考习惯在各方面都会有所体现。另外,培养深度思考需要时间的积累。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07
平时在做题的过程当中,遇到难题要愿意啃难骨头,不能有畏难情绪,遇到难题就放弃,要有迎难而上,并且要有改错题的习惯,学会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