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2 05:5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8:59
宦官:古代专门供皇(王)室贵族使唤的奴才,身份卑贱、地位低下,比如,星爷主演的《九品芝麻官》到了尾声,有一段包龙星与李公公的“唇*舌剑”,李公公被冠上了“阴阳人”“不忠不孝”“死人妖”几顶帽子。
至少在西周,宫廷就“招聘”了一部分宦官,充当杂役、传达王命,那会儿倒不能完全将宦官与阉人划等号。尽管,阉人在更早的商朝、甚至夏朝就已经出现,直到东汉,宦官才完全要求由阉人充任。他们被称作内侍、中官、寺人等,至于“太监”,最早见于辽代,而且专指级别很高的宦官,将太监作为宦官的统称已经是明清时候的事了。民间就更有意思了,明清时,北方人(特别是老北京人)亲切地称之为“老公”或“公公”。
在世人看来,他们只须做好自己的差役,“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就可以了,千万不能有非分之想,毕竟是“刑余之人”,天生低人一等。然而,人家整日陪在天子身边,又是后宫与朝廷信息传达的中介,但凡手上稍微管点事儿,就可以蒙蔽圣聪、要挟百官、窃取权柄、为非作歹。
秦、东汉、唐、大明,这几个是历史上宦官专权最猖獗的时代,说来也怪,都是大一统、影响力大的王朝。据笔者总结,东汉的宦官专权更具典型。
东汉和帝即位时还是位十岁的小朋友,就在他长到14岁的时候,联合宦官郑众将太后老窦家的势力一网打尽,真是少年英俊!尽管,宦官势力真正开始膨胀是在他的皇后邓绥去世以后,不过东汉和帝的那场政变确实让后世的年幼之君领教了,如何“借力打力”,回收权力。
梁家的妹妹成了东汉顺帝的皇后,哥哥梁冀也成了大将军,权倾朝野,桓帝即位后对他十分不满,联合了单超等五位宦官,派兵包围了梁府,梁冀及其家人、门客被一网打尽。五位宦官在同一天封侯,为首的单超食邑两万户。想当初,萧何辅佐刘邦打天下,是开国元勋、首功之臣,竟然不如单大人发动一场政变挣得多。
汉灵帝时,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权倾天下,被称为“十常侍”,对上忽悠皇帝,对下鱼肉乡里,汉灵帝不闻不问,终日只顾纵欲享乐,甚至经常吆喝: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宦官们“咸鱼翻身”,掌握了朝政大权,挤入了贵族行列,便开始疯狂的报复社会。为了让自己的“香火”传承下去,也像正常男人那样娶个媳妇儿,收养儿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曹腾了。曹腾任“大长秋”(宦官的最高职位),纵然有些劣迹,在东汉后期的宦官当中还是比较和善的角色,他的孙子(养子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魏明帝曹叡统治时期,下诏追尊他爷爷的爷爷——宦官——曹腾为皇帝,庙号高祖。要知道,大明朝著名的太监刘瑾、魏忠贤权势熏天,到头来也只敢称个“九千岁”。
威廉说,宦官原是皇帝回收权力的工具,后来却能左右朝局、一手遮天,与皇帝的依赖、信任是密不可分的,大臣们不受待见,看到朝政、社会被宦官折腾成这个样子,先后几次发难,到头来还是不断重复同样的悲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8:59
太监,亦称宦官,原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专供皇室役使的“原男性”,是中国历史上极权统治时期君主为独自霸占众多女性、而又防止他人染指的预防措施下的畸形产物。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
中国历史中,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伊始,至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任皇帝宣统帝溥仪退位为止,共历经2134年极权统治时期。
在极权统治下,皇帝作为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大多世袭,而一旦登基皇位君临天下,一个原本正常普通之人便被赋予“神”的力量,同时兼具神权与世俗权力,其言行举止,也都成了“神的旨意”,自此,他不再有朋友,甚至亲情亦被泯灭,唯有“称孤道寡”。
在享受这无上权力的同时,几乎每一位皇帝都在担心有朝一日被人取而代之,故此,几乎每一位皇帝都是孤独的,他们无时不刻不再防范和猜忌那些位高权重的文武群臣,而且,由于皇位的世袭制,大多朝代的皇帝,除却开国之主和少数中兴之主外,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宦之手,而皇帝的属性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所以这群朝夕服伺皇帝左右、貌似恭顺、出身低贱而又没有后代的太监便因势利导,趁机左右皇帝,从而结党营私,甚至掌控朝廷机枢,随意废立,予杀予夺。而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三次大规模宦官时代:
一、公元二世纪东汉王朝。东汉皇帝寿命普遍不长,皇帝年幼继位,均为太后辅政,外戚专权尤烈,皇帝长大后想得到外力支持,必须跟宦官联合。东汉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刘肇,他与宦官郑众联合,*迫外戚窦宪自杀,开启东汉宦官专政之门。
第六任皇帝汉安帝刘祜,皇太后邓绥听政,邓骘封上蔡侯,刘祜跟宦官李闰、江京合谋,*迫外戚邓骘自杀。
第七任帝北乡侯刘懿逝世时,宦官孙程、王康、王国发动政变,迎立汉安帝的儿子汉顺帝刘保登基,从此宦官持有皇帝立废大权。
公元159年,汉桓帝刘志宇与宦官唐衡、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密谋,杀外戚大将军梁冀,事后,13名宦官封侯,标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宦官时代来临。汉灵帝时,又有宦官多人干政,残害朝廷忠良,称十常侍。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死,弘农怀王刘辩继立为汉少帝。何太后兄何进请董卓入宫除宦官,结果事机不密,何进被十常侍中张让、赵忠等所杀。司隶校尉袁绍得知何进被杀的消息,派其弟袁术与曹操杀进皇宫,见了宦官就杀。有的不是宦官,只是因为没有胡须,或不明显,也被错杀。至此,第一次宦官时代结束,历时31年。
二、自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夺权开始,至天复三年(903年)朱全忠(朱温)发动宫廷政变、将几乎全部宦官屠戮殆尽为止,第二次宦官时代整整历时149年。在此期间,有八位皇帝为宦官所立,另有两位皇帝死于太监之手。
三、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后,开始重用宦官,例如派遣郑和、侯显、王景弘等率船队七下西洋,宣扬国威。又增设东厂等特务机构,交由宦官主持。公元1435年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太监王振擅权,正式拉开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宦官时代开启序幕。由于明代皇帝大多不理朝政,故明代宦官之权势无以复加,自明成祖朱棣伊始,几乎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必伴有一名权势熏天之太监,明代太监之“盛名”,即使时至今日,国人亦耳熟能详:王振、曹吉祥、汪直、刘瑾、钱宁、冯保、魏忠贤、曹化淳。几乎个个“如雷贯耳”,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的时代,宦官人数竟达十万之众。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下令尽逐内监,无老幼贵贱,即以其杖驱之,皆号泣徒跣,破面流血而去”。第三次宦官时代始于1435年王振当权,终于1644年明朝覆亡前夕,历时2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