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7:3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59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的意思是:“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故意用某种行为证明自己的德行,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处在德之下品之类的人,看似处处都彰显德行,处处用德的框架来比较似乎都很恰当,但是事实上却是一个无德之人。
拓展:
语出自《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0
老子的《道德经》说:“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 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故意用某种行为证明自己的德行,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处在德之下品之类的人,看似处处都彰显德行,处处用德的框架来比较似乎都很恰当,但是事实上却是一个无德之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0
以前古籍上的释解个人认为是错误的。这段话应是老子的治国理念。依原文解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1
这里的德通得到,这句话的意思是,上等人得到的东西都是上成的但是并不是他们刻意去做去说想要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他们顺乎自然规律而为。下等人整天在想心思拥有这拥有那,他们的做法违反自然规律,总是走偏道,反而最终适得其反,即使得到了迟早也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