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1 11:3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2:54
主要内容
有一个老妇人,她的田里有个稻草人,稻草人为他看守稻田。可是,蛾子在叶子上面下了子。老妇人没看到叶子卷起来了。肉虫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给老夫人警告,可老夫人不知道。稻草人看到渔妇和鲫鱼很可怜,自己又不能帮他们,就伤心的倒下了。
原文简介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简析
叶圣陶在后期作品中融入了现实主义的内核,体现出淡淡的忧郁哀怨的抒*彩。他的童话旨在启迪孩子们认识、关心周围发生的事,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悲哀。《稻草人》让孩子们看到了20年代工农大众的苦难命运,其创作风格长期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主导风格。
叶圣陶的童话具有充满诗意的童话意境、通俗易懂的童话语言、民族化的风格。她从童话题材到通话内容都极具有民族化的特色,在童话题材主题的挖掘上,《稻草人》中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色彩。在叙事模式上则是三段式和部分的反复。《稻草人》中通过老妇人、渔家女、弱女子三者的不幸遭遇映射出社会底层人民普遍的辛酸困苦。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和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叶圣陶1919年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北京大学学生组织“新潮社”,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1921年9月,郑振铎写《〈儿童世界〉宣言》,介绍自己即将主编的这本周刊的宗旨及内容分类,并于1922年1月创刊。
叶圣陶1980年回忆自己的童话创作并自述是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的第一篇《小白船》开始写童话的,郑振铎先生主编《儿童世界》要他供给稿子。《儿童世界》每个星期出一期,到1922年六月写完了《稻草人》时,叶圣陶共创作童话23篇,全部刊于《儿童世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2:55
《稻草人》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人写的,主要是讲有一个老妇人,她有一块田,田地上有个稻草人。稻草人全心全意地赶着啄食谷物的鸟类。稻草人也经历了许多悲伤的事情,最终“死”在了稻田里。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2:55
心里善良单纯,看到了很多危险想要提醒人们,可是别人却听不见(或者不愿意听),我想这就是《稻草人》表达的社会现实吧。小时候看《稻草人》总是很为它着急;长大了再看,却发现身边处处都是这样的情景。
现实主义是中国儿童文学一脉相承的发展主潮,这一传统经由上世纪20年代初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原创童话集——叶圣陶《稻草人》开创。
鲁迅先生以其敏锐眼光,1937年就刊文充分肯定《稻草人》的时代意义:“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叶圣陶最初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时,何尝不想写美好单纯的童年梦?他早期童话如《小白船》《芳儿的梦》等作品充满幻想,用理想主义的弹唱编织童话世界。
后来他发现“在*的灰色云雾里,想重现儿童的天真,写儿童的超越一切的心理,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企图!”(《稻草人·序》)有了这样的觉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叶圣陶等一批作家将现实题材引入儿童文学。可以说,扎根现实是作家的良知与担当的必然选择,也是儿童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
当前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有一种现象需要引起关注,即偏重“童年性”忽视“儿童性”。童年性是过去,儿童性是当下。童年回忆、童年经验、童年情结是作家创作的重要源泉,许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是作家“朝花夕拾”之作。
近年来,抒写“我们小时候”的童年性已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一批中老年作家推出《童年河》、《童眸》、《红脸儿》、《吉祥时光》、《阿莲》等精彩作品,这种创作潮流也催发一批年轻作家书写“我们小时候”故事的尝试。
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砥砺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的新作为,加强儿童性,塑造典型人物,讲好中国孩子的故事,为中国孩子讲好故事,依然任重道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2:56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