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征求暑期活动策划!!!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0:1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0:11
从东华走出的高校**———访我校机械系77届校友徐佩莉
作者:■宣传部李凌燕
“母校是我成长的土壤”
现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她,195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十八岁时,她带着年轻的梦想和忧国忧民、服务祖国的志愿离开家乡,前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谈起这一段屯垦戍边的经历,徐佩莉老师不无感慨地说,“那一代年轻人胸怀远大理想。虽然受过很多挫折,但正是挫折磨练了意志,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
徐佩莉老师还表示,在她的成长历程中,“给她影响最深的是东华”、“感情最深的也是东华”。她说,母校不仅教给她知识,而且培养她成为一名国家干部,可以说,母校是她成长的土壤。
1973年,徐佩莉抱着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回到上海,进入华东纺织工学院机械系化纤自动化及自动装置专业学习,1977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在东华这片土地上,她一呆就是二十五年。二十五年中,她经历了母校从华东纺织工学院到中国纺织大学的发展,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副*,并多次获得“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83-1998年连任五届长宁区*。即使今天离开了东华,徐佩莉也时刻不忘母校对她寄予的厚望,时刻想着要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回报东华、回报社会。1998年4月-2003年6月徐佩莉在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担任副*期间,提出了“形象育人”的理念,她本人也很注重自身的形象塑造,注重用得体的着装和言行去影响人、感染人,她笑着说,我是东华出来的,服装是东华的特色,我不能给母校丢脸。在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任**期间,她也是凭着自己在母校积累的工作经验及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计算所专家们的认可。“人才培养必须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谈到人才培养,徐佩莉强调高校应该培养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她说,对母校的八字校训深有感悟。“崇德”是根本,“大学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大学生应该“以德立身,以德立言,以德立行”。“博学”指的是广泛地学习,强调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基础扎实,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她在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期间,曾走访许多单位并与专家座谈,了解到复合型人才很受科研机构欢迎,因为要完成一项科研任务,单方面的知识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而“博学”型综合人才则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各方面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谈到“砺志尚实”,徐老师说,“砺志尚实”是母校的传统,母校朴实无华、脚踏实地的风格对自己影响很深。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勤奋实干的人才是母校的特色,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她强调,我们培养的应该是贴近产业、贴近市场,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此,她提出高校要缩小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不仅给学生以扎实的基础,而且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广泛接触社会。她还说,以往高校中重视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的弊端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远离市场,为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现代高等教育的内涵,培养一专多能、一技多能的人才,鼓励学生多选修相关专业的课程,尽量拓宽知识面,同时有意识地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锤炼自我,只有这样,自己的所学才能在社会中找到用武之地。“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这几种品质”
有过多年学生专职指导员工作经历的徐佩莉,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领域做出了不菲的业绩。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徐老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自己的思考,她说,大学生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
首先是主人翁的精神。她说,作为学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大学生应当知恩图报,将自己的所学所长服务社会、服务祖国、服务人民。
第二,大学生应当有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现代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当代大学生,尤其应该调适好自己的心态,避免进入工作岗位后眼高手低的现象发生。只有虚心学习、埋头苦干,才能在社会中学到扎实的本领,不断走向成熟。
第三,应当具备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学生正是最具创造潜能、最具创新活力的时候。事实上,科学领域很多重大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参与。大学生也应当庆幸自己处在一个重视人才、重视人才创新精神培养的好时代,为此,不仅要立足本职岗位,还应有勇于探索、敢于攻坚的精神。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有所作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0:11
给分太少了,写起来很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