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0: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9:08
1905年,田家庄人姚某在烟台时,发现“仁德”洋行经营的棒棰花边,与临淄生产的棒棰长条花边相似,遂即与其挂勾联系,要求洋行供料来临淄加工。姚某回临淄后,在临淄西关创办了“益成祥”花边庄,并聘请了铁佛庄李相艮为其制图。由于经营手段灵活,业务发展很快,没有多长时间,业务遍及临淄四乡。是为辛亥*前后,临淄经营花边业的第二代。
继姚宾才之后,王星元在白兔丘兴办了“信昌”花边庄;崔太来在石佛堂村开办了“益兴永”花边庄;陈志茂在皇城办起了“德聚公”花边庄。这四家经营各式棒棰长条花边的手工工厂,均与烟台“仁德”洋行签订合同,搞来料加工。当时四家作坊,业务兴隆,年产值约达白银2000余两。所以,*9年(公元1920年)撰写的《临淄县志?实业志》中说:“家家工艺花边发网,恃此糊口者不下万人。” “益成祥”与“仁德”洋行签订合同之前,临淄的花边工艺已开始向四邻八方传播。1932年,徐洪亮和张云英去掖县传授编织花边技术;王德先去益都县的宋王庄,南仇庄等地布网设点经营花边业务,并亲自传授给宋王庄的宋化波及其儿子宋先泉;姚宾才带领一二十人去寿光县牛头镇传授花边技艺,并在那里开设了花边加工厂,邀请牛头镇镇长马保三(马保三在抗日战争时担任第八支队司令,后担任过*山东***等要职)为名誉厂长。至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后,才*停业。由于“益成祥”花边庄到益都、寿光开设加工业务,并为两县发展花边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益成祥”花边庄创始“青州府花边大套”,半个世纪以来,经过花边艺人的不断改革创新,规格增多,花样更新,用途也日广。其样品货号,由解放前的十几种,发展到目前的332种;货号规格达628个。现在制作的花边,已有满花镶边之分和大套小件之别,档次清楚,规格齐全,具有做工精细,玲珑剔透的特点。其用途:主要用作宴会台布、床盖、被单套、钢琴罩、沙发靠背、盘垫、衣裙装饰等。其制作方法:系用六股合成棉线,绕缠在小木头棰的一头,另一头以一串琉璃珠子作稳定和绞线用,然后用铜大头针分别将线的起头固定在图纸上,将棒棰交替翻动,使线线交合构成各式各样的精美图案,编织面积越大,则需用的棒棰就越多,故又名为“棒棰花边”。
“青州府花边大套”,目前仍是临淄花边的名牌产品。它经过解放前四大花边庄的培植,又经过1951年后,许级三、王元修等人先后在白兔丘、北羊等村所办的“福民”、“裕民”、“利民”和“建民”等花边庄的发展,从1954年十几个人的手工业作坊,发展成近百人的工艺品厂。从制图、投放、烫刷、镶边、验收到成品出厂,设备齐全,分工精细,管理有序,品质与产量不断提高。1979年荣获山东省轻工业厅“优质”和“名牌”称号。1982年完成产值达318万多元(人民币)。随着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临淄的花边工艺,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80年3月13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为“齐城牌青州府花边大套”并于当年十月发给“齐城牌商标注册证”。临淄花边,这一绚丽的花朵,将带着浓郁的临淄齐国古老的芬芳遍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