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8:32

我来回答

1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0:12

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皇权没落,群雄并起,割据城域,逐鹿天下。起初董卓自西凉挥军入主中原,凭借剽悍的西凉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十八路诸侯联合并起,讨伐董卓,因战事不利、内部矛盾等诸多因素而四散而去。后司徒王允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与其麾下大将吕布,董卓死。

后来曹操精兵简政,开疆扩土,渐拥江北之地。刘备四处奔波,先后投靠曹操、陶谦、袁绍、刘表诸人,未有大的作为,但仁义贤德之名四海皆知。后来在南阳得伏龙诸葛亮为谋士,徐徐占领荆、益二州,又打下巴、蜀。如此,与曹操,孙权成三国鼎立之势。

如此历时二十余年,随着老一代人的逝去,魏国被司马懿一族控制,后又相继打败吴、蜀两国,三国归晋。

《三国演义》一书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1:30

小说描写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100年的历史,反映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是一部很中国的小说。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历史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可以从中找到基因密码。

《三国演义》的主要艺术特色在于人物性格的鲜明性。鲜明的人物性格是通过变化的情节、曲折的结构表 现出来的。

书中渴求国家统一,歌颂英雄、智慧,以"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描绘宏大的战争场景,讲述斗智斗勇的故事,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刘备、等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

罗贯中在历史上处于元末明初的这段时间,他本身有着自己的“帝蜀寇魏”这样的思想。当时汉族经过元朝的严重剥削,罗贯中写三国带有自己的民族意识,一改“魏”的正统来承认了“汉”的正统地位,因为强汉在历史上是公认的汉族正统地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3:05

内容简介

整个故事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东汉末年,皇帝昏聩*,宦官专权,朝廷*,百姓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是时,袁绍和曹操领众诸侯以平“十常侍之乱”为名冲人皇宫,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慌乱出逃。在各路诸侯争相寻找刘辩和刘协的过程中,原屯兵凉州1的董卓因救驾有功随即掌控朝中大权,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生性残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发多方愤然。曹操假借圣旨之名,召集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迫使其挟汉献帝至长安。董卓后被其义子吕布所杀。

此后,袁绍欲谋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孙坚在逃避途中遭荆州刘表所袭而两相结怨。孙坚在后进攻荆州之时死于战中。与此同时,袁绍与公孙瓒在河北地界争斗,爆发界桥之战。曹操广泛招贤纳才,刘备不断扩充实力。此时,群雄逐鹿中原的雏形初成。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于许昌建都,并运用权谋除去了吕布、袁术等人。在其后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继而一统北方,为此后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江东,孙坚之子孙策多年苦心经营,终于称霸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孙策亡故后,其弟孙权继业。孙权在周瑜等人扶持下,为吴国的建立积聚了强大的实力。刘备则与关羽、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共同立起辅佐汉室的大旗。刘备在汝南遭刘表战败,投奔荆州刘表。而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足智多谋而又心怀天下的诸葛亮辅佐。

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举兵南征,矛头直指荆州和江都。此时,刘表亡故,其长子刘琦守江夏。次子刘琮接管荆州,后投降曹操,荆州于是落入曹操受众。面对曹操南征之势,刘备遣诸葛亮往江东与孙权结盟。诸葛亮凭借机智在江东舌战群儒,最终促成孙、刘联军,并在赤壁之战中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大破曹军,谱写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篇章。

赤壁大战过后,刘备、孙权转而互争荆州。孙权遣鲁肃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谕下多次推辞。周瑜向孙权献计,欲骗刘备前往东吴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为妻,进而扣留刘备,威*诸葛亮以荆州换之。不料周瑜的计谋都被诸葛亮屡屡识破,致使其“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最终在诸葛亮的讥讽中呕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

周瑜死后,吴军忙于与曹军开战。刘备则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打败刘璋,夺取西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自封汉中王。至此,天下大势抵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刘备在巴蜀称帝,国号蜀汉;曹操称霸中原,后由其子曹丕篡汉,改国号为魏;孙权则坐镇江东一方。

后东吴与曹魏修好,孙权受封南昌侯。东吴大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夺取荆州。此时正在攻打樊城的关羽不得不退守麦城并在突围过程中被擒。关羽宁死不降而被孙权斩首。张飞亦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刘备痛心疾首。

孙权继而拜陆逊为大都督,大败蜀军。刘备在率败军撤至白帝城之时病倒,并在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曹丕此时趁机联合东吴、南蛮、羌族和蜀汉降将孟达进攻蜀国。诸葛亮派出马超、赵云等猛将把守关口,又派出李严,邓芝等人说服孟达与东吴。诸葛亮则亲领大军七擒七纵,平定了南蛮孟获之乱。

后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诸葛亮六出祁山,决心为刘备完成匡复汉室的遗愿。在此其间,诸葛亮收复姜维并以己平生所学相授。诸葛亮最终因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兴兵抗魏却被昏主奸臣所害,逃往阆中。魏将邓艾趁蜀国内乱之际发兵进攻,蜀主刘禅不战而降,蜀汉至此灭亡。姜维在司马昭的围攻下身负重伤,拔剑自刎。

东吴孙权死后,内乱不止,吴主孙亮被独揽大权的孙琳所废,孙休被立为帝。孙休联合老将丁奉除掉孙琳将大权夺回手中,但东吴此时也已呈现大江东去之势。在魏国,曹睿死后曹芳继位,司马懿从曹爽手中夺得兵权。后曹芳被废,司马兄弟立曹髦为帝,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大权独揽。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魏国灭。吴国最终被西晋所灭。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年战乱终于在此划下句点,西晋开拓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扩展资料:

作者

普遍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为罗贯中,也有一些说法认为《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和他的老师施耐庵合著,但未有明确考证证明。

不过近年对作者亦有争议,学者张志和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找到一部明代插图孤本黄正甫刊二十卷《三国演义》。虽然该版本的封面、序言、目录和附录是明天启三年补订,正文部分却是早年留下的旧版本,这也让原先“嘉靖本为三国演义最早刻本”之说不攻自破。

胡适曾在1930年代说过:“《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五百年来演义家的共同作品。”“《三国演义》的作者、修改者、最后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学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



与史*载的差异

《三国演义》是正史《三国志》之演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批评:“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语译:七成是史实,三成是虚构的,使得读者经常为其所混淆。)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

民初五四运动后,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澄清《三国志》,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面人物进行再评价,胡适、鲁迅等革新派学者也带头从释《三国演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澄清真实历史,中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前常继承反传统派学者对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解释,援引《三国志》驳斥《三国演义》。

对数部演义而言,总体上来说,《三国演义》比《东周列国志》要不那么重视史实,但比起《隋唐演义》等书而言,《三国演义》反倒更有史实根据。

影响

《三国演义》和三国时期故事传说对东亚文化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最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流传民间,李商隐有《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已出现“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

北宋民间说三国故事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倾向,苏东坡的《东坡志林》说:“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中国古代有关三国的诗词歌赋就不胜枚举,以三国故事为内容的评书、戏剧和其他口头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而且这些作品和《三国演义》的相互借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类文化群。直到今日的各类三国故事剧集、漫画、书籍还是经久不衰。

《三国演义》及三国故事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在人们处于竞争环境或奋斗阶段,可能会以三国的场景,人物关系作为考量。其间的褒贬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无论褒贬的结论如何,人们对三国中人文精神的认可已经根深蒂固,难说会有较大改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4:56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 “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间的主要倾向,而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统思想, 而书中亦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前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写了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而以后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是涿郡的一介平民。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刘焉大量征兵。刘备见军书,念为汉室后裔,却无力挽救汉室,只得哀叹。这时遇到张飞,二人情投意合,到酒馆交谈,遇到关羽,三人在桃园结义,共讨黄巾。220年,曹丕篡夺汉室,建立魏国,刘备随即建立蜀国,同年为报弟仇东征孙权,被陆逊打败,223年在白帝城病死。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郡(今 曹操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曹操是陈留两大家族曹氏与夏侯氏的后 裔。公元191年,他刺杀董卓失败,逃至中牟遇到陈宫。陈宫愿意助其一臂之力,后因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陈宫离开曹操。曹操于是在陈留起兵,聚集兄弟族人。曹操陆续统一中原各地,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强敌袁绍,北伐并攻破河北,统一北方。211年,击败马超,夺得西北。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传位曹丕。曹丕篡夺汉位,建立魏国,尊父亲曹操为魏武帝。 孙权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孙权幼年 孙权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1年,孙权攻下建安城,统一扬州。208年,孙权与刘备组成孙刘联军,在赤壁共同抗曹,周瑜用火计击败曹操,这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公元230年,孙权派大臣卫温东渡夷洲,开发今日的台湾。 关羽 关羽   关羽(162-220) 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有“美髯公”之称以忠、义、勇、智、信著称。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关羽庙遍及中国,在北京一城就有关帝庙五百多座,民间祭祀众多,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且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拜关公”之说,并被佛道俩家供奉,有加蓝菩萨与武财神之称,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有若天神,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文武双全,描写的关羽的事迹多有描写,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战长沙、单刀赴会、举兵北伐围曹仁于樊城、刮骨疗伤、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等,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在《演义》中关羽被描写为继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将,又为“五虎大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张飞   张飞(167-221),字益德,蜀汉三杰之一(《三国演义》、《华阳国志》中字翼德),汉族,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有“三国第一条*“之称,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张飞是刘 张飞备、关羽的弟弟。曾与吕布大战俩回,不落下风,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曾怒鞭督邮,并一度拔剑欲刺董卓。于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吓死夏侯杰。入川时一路凯歌,义释严颜,并将其收降,直捣成都。入川后率精兵击败张郃大军,可见其粗中有细,智勇兼备。刘备称汉中王后,拜为右将军,封五虎大将,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为夺回荆州,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同年六月,张飞被部将范强(《三国演义》中误写作范疆,之所以会写错是因为强的繁体字写作彊,彊与疆很像)、张达刺杀,时年五十五岁。   至今仍有张飞庙。 周瑜 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诸葛亮   诸葛亮(也称诸葛孔明)(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 诸葛亮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编辑本段 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处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1798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编辑本段 书中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历史上周瑜气量宽宏,三气之说为无稽之谈,周瑜与诸葛亮身为东吴蜀汉两集团臣子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做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这是一场单纯的*婚姻。智激周瑜是纯粹捏造的事情,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继而有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诸葛亮并未参与指挥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乃周瑜等人之杰作。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他人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诸葛亮:   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关羽:   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当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乃至今后华容道“义”释曹操。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冠、绝、无敌等第一的词样众多,赞美云长的诗句最多,可谓是罗贯中笔下的三国第一将。 刘备:   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白帝城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英雄”的真实形象。 鲁肃   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张飞   张飞为人勇猛,傲下而不辱上,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万人敌,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但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常酒后鞭挞士卒,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早年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行三。性如烈火,嫉恶如仇。罗贯中塑造张飞形象时,对他倾注了不少感情,但“爱而知其恶”,并不忌讳人物性格中的丑陋面,所以他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活张飞。 赵云   赵云在性格上有这些特点:一是忠厚,守信,重感情,讲义气.二胆大心细,英勇顽强,刘备曾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宽厚大度.这一性格表现为性情温和,处事稳重,宽以待人,善解人意,因而博得各方面的好感. 赵云的性格给人的感觉是冷静的、细心而又谦恭的,有儒雅之风。赵云武艺高超,是“除翼德外,子龙为三国第一条*”,遭遇强敌无数不败,有常胜将军之称,当阳长坂坡一战,子龙一战成名,其神威盖世,无人能及!但晚年也颇为自负,被围凤鸣山,索性被小关张救出,不得不说是件憾事。演义中赵云的溢美之词也是颇多。 编辑本段 书与史实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   民初五四运动后,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澄清《三国志》,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面人物进行再评价,胡适、鲁迅等革新派学者也带头重释《三国演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澄清真实历史,再加上*本人对曹操的个人喜好,还有最近的“学术超男”易中天教授的《易中天品三国》等。新中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前常继承反传统派学者对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解释,援引《三国志》驳斥《三国演义》。   如:   人物的字:张飞字益德,不是翼德;张松字子乔,不是永年。   刘备破张宝:刘备以牛血破张宝妖法,实乃封建迷信。   三英战吕布: 吕布在虎牢关是为孙坚所败,刘备等人并未参加伐董联合军.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华雄实际上是死于与孙坚部队的对抗中。   十常侍:历史上十常侍乃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   桃园结义:虚构剧情,刘关张只是情若兄弟,作者是为了突出下文三人的义薄云天而虚构的,真实的事情是,当时刘备招募乡勇,张飞和关羽去应募。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青釭剑等为虚构。   张飞鞭督邮:是刘备干的,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杖打督邮,并不是张飞所为。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   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曹操献七星刀:同样也是虚构,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三国志》中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赶回乡。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名言原话应该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演义里描述别有用心,实为贬低曹操。 三国鼎立图(5张)   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   董太后之死:董太后实为病死,并非何后毒杀。   陶谦:陶谦为人与史实不符。   关羽徐州诛车胄:也是刘备干的,并不是关羽所为。   土山约三事:史实并无此事。   左慈戏曹操:史书并无记载此事。   衣带血诏:确有此事,但是马腾是一个带有强盗性质的军阀,攻打李郭不过是私人恩怨。   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关羽诛文丑:文丑死于曹军乱军之中。可能是关羽、张辽或徐晃的士兵所杀。   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于吉的妖术致死。   过五关斩六将: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没有经过五关,而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见史*载。   郭嘉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是曹操自己的计谋。   关羽古城斩蔡阳:还是刘备干的,地点也并非古城。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不多,是作者为了在下文突出诸葛之智而极力描写的人物。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徐庶跟随刘备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及后更当上魏国重臣。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刘备干的,当时诸葛亮并未出山。   诸葛亮火烧新野:历史上没有记载,为罗贯中杜撰。   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历史上,赵云只是救出甘夫人与阿斗,但没有记载七进七出之事。   长坂坡文聘战刘备:历史上应为曹操亲率的虎豹骑五千打败的刘备军。   糜夫人跳井:正史没有记载。   张飞怒吼长坂坡:正史并无记载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吴国太:虚构出的一个人物,孙权的母亲在甘露寺前早已病逝。   舌战群儒: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只是节使。   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之战之后游说周瑜不成。   太史慈之死:太史慈在207年就病逝,没有参加合肥之战。   诸葛亮智激周瑜:应该是周瑜智激孙权。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时并无此事,孙权于濡须坞之战中才曾有过类似草船借箭的事例。   苦肉计:确有黄盖诈降,但苦肉计之事并无史料记载。   阚泽:阚泽为东吴重臣,是受孙权尊重的人物,从未参与过军事行动。   庞统献连环计: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孔明求东风:纯属虚构,是罗贯中为了夸耀诸葛亮的“神算”而添加进小说中的,和后面的七星灯续命一样,同为虚构,神化诸葛亮。   赤壁之战:无论《魏书》还是《蜀书》都记载曹操是与刘备交战败退,孙权军确有参加此场战役,但难获全功。实为周瑜火攻在前,曹操烧船在后。   华容道:刘备领兵追截兵败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   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鲁肃劝孙权将江陵借给刘备。借江陵(当时荆州被曹,孙,刘三人瓜分,孙权并没有“借荆州”),为了给曹操多一个强敌。   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性联姻,不过在《烈女传》中确有描写她投江的记载。而且也不是周瑜出的主意,而是孙权自愿的。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未采用周瑜之美人计,只是自愿把妹妹嫁给刘备的。   三气周瑜:史*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故三气周瑜纯属虚构。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于巴丘而,并非被诸葛亮的才智气死。   三江口卧龙吊孝: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   马超兴兵: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在先,令其父马腾遇害。   向曹操告密的小人物:秦庆童、苗泽不见史*载   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不是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   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所以也没法正出谋划策。   定军山之战:夏侯渊阵亡于黄忠突袭,虽然确实是被黄忠所斩,但绝非像演义中所说的未及上马便被斩杀。   曹操杀杨修:杨修并非在曹操撤兵前夕被杀,实际上是曹操撤兵后才杀的,在正史中并无曹操杀杨修后与蜀军再战,并被魏延射掉门牙险些丧命的事。   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只封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分别为前,左,右,后镇东四大将。五虎大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为五虎大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7:04

国演义》内容概要: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19:29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22:10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01:08

级别:二级教员

2009-08-24 14:43:13
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每次 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艺术成就是出色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04:23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第一*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07:54

东汉末年,汉室   代挂号   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   136   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   9141   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    5644   刘备的蜀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11:42

就是写: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15:47

国演义》内容概要: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20:42

东汉末年,汉室 代挂号 衰弱,黄巾起义,各路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内容概要: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概括

1、《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2...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1. 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黄巾军起义农民苦难,自由党和宦官势力斗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开始结交,展开抵抗。2. 曹操治理:曹操军队强大,击败黄巾军,成为北方的权力中心,开始推动统一中国的事业。他渐渐崛起,统一了北方。3.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对抗曹操,最终在赤壁战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要非常概括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概括:一、历史背景与群雄纷争 《三国演义》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的历史变迁。这个时期,政治混乱,人心思定,群雄割据,英雄辈出。各路诸侯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战争。二、三国鼎立与政权争夺 随着形势的发展,魏、蜀、吴三个政权相继崛起,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

三国演义1至30回概括 三国演义1至30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2、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3、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什么事情?简短概括!

《三国演义》:内容主线: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大概内容:东汉末年,皇帝昏聩无能,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

<<三国演义>>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

三国演义10个主要内容故事详细。。

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记。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5、过五关斩六将 徐州之战刘备战败...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一、历史背景与群雄纷争 《三国演义》描绘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变迁。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书中详细描述了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之间的纷争,以及众多英雄豪杰的崛起。这些英雄人物凭借智谋、勇气,在历史的大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二、三国鼎立与政权...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1. 东汉末年的政治乱象和外戚、宦官之争:小说开篇就介绍了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权,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背景。这为后续三国鼎立的局面打下了基础。2. 三国鼎立的形成: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军阀割据,曹操...

三国演义百度百科 三国演义中悟出的道理 三国人物关系梳理图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小学生问题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介30字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短50字 三国演义生僻字 三国演义手抄报文字内容 诸葛亮真人尸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手机欠费了 然后交了一点话费 还是属于停机状态还能收到短信吗_百度知... 小学语文面试,男生有优势吗 ...1-3题.与亚洲同在一块大陆的大洲是( )A.非洲B.欧洲C.北美洲D.南... ...个大洲与该洲是同处一块大陆?( )A.北美洲B.非洲C.欧洲D.大 三大宗教的发源地都在哪个洲?( ) A. 美洲 B. 非洲 C. 欧洲 D... ***.net framework 4.0安装失败 适合深夜的治愈文案(治愈人心的短句) 温柔且干净的文案,治愈的浪漫短句 适合深夜发的治愈文案(深夜走心短句) 接吻时舌头老是伸出来是怎么回事? 怎样手机可以连接电视 安分守己与循规蹈矩的区别 循规蹈矩的同义词 和循规蹈矩意思相同的词语(两个字或三个字) 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按部就班"还是"按步就班"? 与循规蹈矩相近的词语有什么? 2012年地球日到讨厌世界老这么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 行测言语理解成语循规蹈矩和亦步亦趋的区别 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怎么整改 “循规蹈矩”的“循”和“蹈”,“规”和“矩”的意思相近的... 循规蹈矩循和蹈,规和矩的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哪些 按部就班的意思? 按部就班、循规蹈距、墨守成规。是什么意思。 循规蹈矩同义词 循规蹈矩的意思是? 按部就班是什么意思??? 按部就班⊙循规蹈矩 同义词辨析 循规蹈矩 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的区别 婚纱照不拍中式可以吗 三国演义中的15个故事 三国演义的意义 三国演义全文梗概 《三国演义》的故事有哪些 三国演义所有典故 三国演义故事有哪些? <三国演义> 青口贝哪些人不能吃 青口贝能和鸡腿一起吃吗? 青口贝能不能放在火锅里吃 这种青口贝哪里不能吃,怎么处理 青口贝哪里不能吃图解? 青口贝煮熟后可以隔夜吃吗 抖音说贻贝不能吃,那绿壳的青口贝能吃吗? 淡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淡菜与什么相克 死了的海虹还能吃吗? 蓝口贝和青口贝哪个贵 淡菜的哪个黑色部位要除去?? 是不是不能食用贻贝和牡蛎。昨天吃了生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