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8:2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33
串在古代不是很正式的计量单位,一般根据个人使用方便为主要目的,常见数量多为十数或数十枚左右,很有些今日零钱硬币包的意味。
而吊、贯相对正式一些,只是由于其计量单位是千枚钱为准,所以其截绳一般都是当时千文钱的长度,也因此常有千文绳串百余文或数百文钱的。这在作品中大多都会有特意注明,或直接写出具体钱数。
然而在明清时期,主要有两种问题导致一串钱逐渐取代一吊钱成为日常用语。
民间高利贷盛行(印子钱),放贷中的一贯钱往往并非实数,很有些类似今日民间所说的‘九出十三归’。其计算方法多有火耗、折损、预支、计利等多种名目,常见有九八钱、七八钱和六六钱等规格,分别是九百八十文、七百八十文和六百六十文钱(放贷文书中一贯钱的实数),最低的应该是五八钱。
银钱换算,古时银钱有官兑和民兑两种,多以时令铜价为准。但民间汇率往往地方波幅太大,导致官兑无信,比如铜贵时银贱,反之则是铜贱,清时早期有八百文当一两银,至曾国藩所述的千三百文等等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所以一贯钱的实际数量往往很难估算,故而民间多以串代替吊、贯作为当时的计银单位。而这也会造成一串钱的实际数量,往往与一贯的数量相差太大。
在清代,如《红楼梦》这种书中就可看出,“串”是一个不足数(一千)的单位。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回中,有一段话:
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
文中“昨儿那包银子”加上“再那一串钱”被凤姐合计为是“二十两银子”。而这段话之前又有一句,指明了“昨儿那包银子”的数额: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罢。
可以看出,凤姐所说的“再拿一串钱”,这一串钱只是一个零散添头。如果“串”是一个正式计量单位,或这一串钱大于等于“一贯/吊”,就会说成是二十多(来/一)两或更多了。
因此总的来说,串不是一个很正式的计量单位。除去方言可能,小到数枚或数十,大如过百、近千(一整贯)都是有可能。需要着重去看书中怎样描写“一串钱”。举例:
“每条黄牛的租价,不过七、八百文,至多一串钱。——《侠义英雄传》第三十回”
在这本清末*时出版的书中,不止一次出现类似的话,于是可以推测,原书作成时间,或当地、或作者的口癖就是“串≈贯”,也即一千个铜钱(子/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34
1000个。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34
“一串钱”是数目不定的模糊概念,从来不是“货币单位”。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35
一串大概100个 一贯和一吊大概1000个左右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36
一般是一贯为100枚,你说得10个也可以是一串钱。30个也可以说是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