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1 10:3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31 00:16
红尘:在古代时的原意是指繁华的都市。指的就是这个世间,纷纷攘攘的世俗生活。来源于过去的土路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借喻名利之路。
出自:出自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西都赋》的诗句中:“阗城溢郭,旁流百尘,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意思是说,“热闹喧嚣人流扬起的尘土(红尘),从四方合拢,充满全城,尘土与烟云都连在一起。”
红尘的演变:
红尘的原义指的是土路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恰好此时日光是红色的,给飞尘也蒙上一层红色,“红尘”因此而得名。
“红尘”一词或由于它的浪漫,或由于它的美,一出现就大受欢迎,开始被很多文人在诗作中使用。一开始红尘只与日光有关,但它并不是城市的专利,郊陌、乡村也有红尘。
与日光有关的红尘,正对应早晚忙碌之景,给人以碌碌之感,所以渐渐便加注了纷纷扰扰的内涵,成了人世间代名词。
有些作品中,红尘便开始兼有虚实二义。到了唐代,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盛,“红尘”又多了一个意思,那就是纷纷攘攘的世俗。
在佛教里,红色象征世俗*,代表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尘,乃是尘埃和污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31 00:17
1. 车马扬起的飞尘。 汉 班固《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唐 杜牧《过华清宫》诗之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 秦观《金明池》词:“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只寻芳归去。”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三:“十丈红尘飞紫陌,掩关闲煞踏青屐。” 郁达夫《浙东景物纪略·方岩纪静》:“不施椽瓦,而风雨莫及;冬暖夏凉,而红尘不到。” 2. 指繁华之地。 南朝 陈 徐陵《洛阳道》诗之一:“缘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唐 王建《从军后寄山中友人》诗:“夜半听鸡梳白发,天明走马入红尘。” 清 孙枝蔚《春城曲》:“素纱软屏看不得,但云门外红尘好。” 3. 佛教、道教等称人世为“红尘”。 明 贾仲名《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绛阙,步瑶台,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清·范阳洵《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其自愿混迹红尘,广行善事,以拯危救难,非即圣贤,悲天闵人之苦衷耶!”《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宝玉 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二:“前身纵不是如来,谪下红尘也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