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扬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5: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8:19
由“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确定此时的物距范围是u>2f,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机.
故答案为:u>2f,照相机.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当把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所以此时的像会向光屏的右边移动,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右.
(2)近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到达视网膜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为了矫正视力,应该戴凹透镜,这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特点.
故答案为: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8:19
由“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确定此时的物距范围是u>2f,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机.
故答案为:u>2f,照相机.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当把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所以此时的像会向光屏的右边移动,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右.
(2)近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到达视网膜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为了矫正视力,应该戴凹透镜,这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特点.
故答案为: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8:19
由“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确定此时的物距范围是u>2f,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机.
故答案为:u>2f,照相机.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当把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所以此时的像会向光屏的右边移动,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右.
(2)近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到达视网膜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为了矫正视力,应该戴凹透镜,这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特点.
故答案为: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8:19
由“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确定此时的物距范围是u>2f,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机.
故答案为:u>2f,照相机.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当把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所以此时的像会向光屏的右边移动,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右.
(2)近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到达视网膜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为了矫正视力,应该戴凹透镜,这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特点.
故答案为: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