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写一种戏曲给人的感受。 例句:安塞腰鼓,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激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5:30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0:42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内容提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感情 体验

正文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引自《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第 26 页)。首先,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已认为满意的结果)。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以上阐述了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觇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 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 Waldstein )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②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
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①布克( P.C.Buck ):《音乐家心理学》,中译本,第 107 页。
②同上书,第 104 页。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音乐主题:
例 1 快速地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寨》
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
而当我们听到下面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例2
慢速地

《江河水》
当在钢琴上响起了下面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
例3

肖邦:《 c 小调练习曲》
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
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为学生们放了一段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在展开部的变奏段落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 1 )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
( 2 )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
( 3 )充满深沉的情绪。
( 4 )悲哀、哀怨。
( 5 )远方的倾诉。
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德沃扎克在这首乐曲中所抒发的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身在异乡所感到的孤寂与愁苦的感情,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
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在课堂上放了宋代郭楚望的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主题呈示段落的录音之后,照例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却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
( 1 )叙述某种痛苦。
( 2 )忧郁而充满一种力量。
( 3 )典雅而明快的情绪。
( 4 )喜悦。
( 5 )酒狂。
这里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很少接触古琴音乐,对古琴音乐还不能正确地进行感知,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地体验乐曲的感情内涵。
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
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的情感呼应就有了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音乐兴趣的提高,寻找到适合于自已,并与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一般只在高中一年级开设音乐欣赏课,每周一节,二个学期,共约 35 节课左右,)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对音乐的感性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正如*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①
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②。但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
①*:《实践论》,《*选集》四卷本,第 263 页。
②见《乐记》中的《乐本篇》。
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例如在声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在标题音乐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的。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的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中就已经开始了。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为了更深入地体验这类乐曲的感情内涵,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也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
三、如何使学生在欣赏课中获得情感体验
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欣赏中国的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听过的同学不多,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简单地先把作品的标题、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内容作了简析之后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之后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课上欣赏二遍,一遍观看录像片,直观地了解琵琶及民族管弦乐队;第二遍聆听全曲)。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点点画画,有的同学用文字记录,下课有的学生主动要求转录全曲。随意摘抄一篇《雨霖铃春江花月夜》——作者王苗苗(高中一年级学生) “皓月凝波,浮云淡雾,寒烟飘渺,忽闻江楼钟鼓,疑仙乐,涛音袅袅,晚风微拂江水,起层层涟漪。望天际,水尽云合,默然生愁人魂消,凭栏望断水迢迢,隐约处,轻舟过长桥。白发渔叟执篙,正高歌,乐得逍遥。渔船争渡,打碎铜鉴惊起银涛。渔歌渐远风波静,冷月上柳梢”。这位同学在最后的体会中写到:“我最欣赏中国古代音乐。它清雅、流畅,唯有用阳春白雪四字方能概括。记得一次老师让同学描写《春江花月夜》的情景,最初我只想交差了事,但是当我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一遍又一遍地倾听时,那纤指抚过琴弦而产生的美妙,把我带入一个浮云淡雾,寒烟漂渺的世界”。演唱音乐作品的主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如古曲《长恨歌》中的男生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进行曲的风格,歌词的描绘起伏叠荡,蕴含着激愤的因素在内心。学生们边演唱边体验出强烈的民族意志。作品在音乐表现,力度的变化,调性的变化等方面更能突出地刻化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的不满、愤慨的情绪,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音乐,文学,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抒发、激荡学生内心的情感。音乐赋予了他们展现情感的空间。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一首首动人的音乐作品会长时间的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也许随着时间地推移会有遗忘,但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又会投入其中,并会随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欣赏层次。教师在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要尽可能多的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方法,并且不断地挖掘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学生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理解。.
2 、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体验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节奏平稳、节奏缓慢、节奏鲜
①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第 10 页
明、节奏富于民族特色,因此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
织。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高度发达的节奏快速,复杂多变,多层次这样的节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员的共同感情和意志;节奏慢则心平气合、稳重,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如果学生们通过理解认识的作用,了解到这部协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晚年旅居美国时写的作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倾诉了他对远隔重洋的祖国和亲人的深切怀念,那么,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就会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内涵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又如,对贝多芬的《爱格蒙特》所写的十段配乐中的序曲,不了解这部戏剧的主人公爱格蒙特是十六世纪荷兰人民所崇敬的英雄,对他所领导的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和争取独立的斗争也毫无所知,那么也就很难体验到这部序曲中戏剧性的感情变化:痛苦的*、激烈的反抗、悲壮的颂歌和胜利的狂欢。如果欣赏者能够充分发挥理解认时的作用,对这部戏剧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也必然会对乐曲的感情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而这是单凭感性体验所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对感情体验的这种进一步的要求,却并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能够作到的。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创作情况的了解也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有条件进行的。而且,有许多无标题的器乐作品,作者在创作他们时往往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记述,作品本身也并没有表现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而只是某种情绪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对乐曲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总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象通常所说,欣赏者是处于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心理状态之中,更何况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这样判断一个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而是要看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可以说是对音乐中所表现的感受情有所体验了。当然,我们这样说也并不是否认理解认识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说明,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3 、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
高中学生属于青年初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发展方面走向独立,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在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记得一次评优课,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先分主题、分段落,形象的欣赏,再完整的欣赏全曲,教室中一片“静寂”,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此时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的去欣赏这首作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不可回避,不管是否热爱音乐,音乐都会无保留的传送给每一个人,甚至有时会带有一些强迫性,只要是有听觉,音乐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连通。音乐结束了,消失了,它留在每个同学的心中这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们所应具有的和正在寻找的吗!
4 、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①。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可体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 5-10 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如雅尼音乐,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共唱《我的太阳》、《饮酒歌》等。小型的音乐欣赏会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表演,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会在某一时刻与他们相碰撞并爆出火花。
①引自《乐话》第 258 页。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学生抓住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综上所述只是音乐教育情感体验的一部分,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下去,任务艰巨但有意义。让我们共同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出谋划策,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奉献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才智。
综上所述,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我又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因此,我们可以再从另外的角度去论证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欣赏者的主体活动,欣赏者意识中的乐曲,必然渗透着他自己的主观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样。也就是说,音乐欣赏活动中主体与客体(欣赏者与被欣赏的乐曲)的关系是既一致又不完全一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参考资料:http://www.szjyj.com/%B6%FE%BC%B6%D3%F2%C3%FB/%CE%F7%B5%E9%D7%D3%D0%A1%D1%A7/jxlw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0:43

1.陕北的信天游,悠扬、高亢的旋律,赤裸、凄凉的内容,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真实。
2.北仑越剧,轻柔、抒情的场景,清悠、婉丽的声腔,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妩媚。
3.浙江越剧,婉丽、优雅的画面,轻柔、婉转的音乐,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0:42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内容提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感情 体验

正文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引自《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第 26 页)。首先,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已认为满意的结果)。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以上阐述了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觇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 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 Waldstein )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②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
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①布克( P.C.Buck ):《音乐家心理学》,中译本,第 107 页。
②同上书,第 104 页。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音乐主题:
例 1 快速地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寨》
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
而当我们听到下面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例2
慢速地

《江河水》
当在钢琴上响起了下面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
例3

肖邦:《 c 小调练习曲》
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
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为学生们放了一段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在展开部的变奏段落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 1 )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
( 2 )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
( 3 )充满深沉的情绪。
( 4 )悲哀、哀怨。
( 5 )远方的倾诉。
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德沃扎克在这首乐曲中所抒发的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身在异乡所感到的孤寂与愁苦的感情,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
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在课堂上放了宋代郭楚望的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主题呈示段落的录音之后,照例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却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
( 1 )叙述某种痛苦。
( 2 )忧郁而充满一种力量。
( 3 )典雅而明快的情绪。
( 4 )喜悦。
( 5 )酒狂。
这里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很少接触古琴音乐,对古琴音乐还不能正确地进行感知,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地体验乐曲的感情内涵。
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
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的情感呼应就有了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音乐兴趣的提高,寻找到适合于自已,并与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一般只在高中一年级开设音乐欣赏课,每周一节,二个学期,共约 35 节课左右,)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对音乐的感性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正如*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①
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②。但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
①*:《实践论》,《*选集》四卷本,第 263 页。
②见《乐记》中的《乐本篇》。
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例如在声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在标题音乐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的。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的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中就已经开始了。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为了更深入地体验这类乐曲的感情内涵,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也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
三、如何使学生在欣赏课中获得情感体验
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欣赏中国的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听过的同学不多,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简单地先把作品的标题、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内容作了简析之后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之后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课上欣赏二遍,一遍观看录像片,直观地了解琵琶及民族管弦乐队;第二遍聆听全曲)。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点点画画,有的同学用文字记录,下课有的学生主动要求转录全曲。随意摘抄一篇《雨霖铃春江花月夜》——作者王苗苗(高中一年级学生) “皓月凝波,浮云淡雾,寒烟飘渺,忽闻江楼钟鼓,疑仙乐,涛音袅袅,晚风微拂江水,起层层涟漪。望天际,水尽云合,默然生愁人魂消,凭栏望断水迢迢,隐约处,轻舟过长桥。白发渔叟执篙,正高歌,乐得逍遥。渔船争渡,打碎铜鉴惊起银涛。渔歌渐远风波静,冷月上柳梢”。这位同学在最后的体会中写到:“我最欣赏中国古代音乐。它清雅、流畅,唯有用阳春白雪四字方能概括。记得一次老师让同学描写《春江花月夜》的情景,最初我只想交差了事,但是当我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一遍又一遍地倾听时,那纤指抚过琴弦而产生的美妙,把我带入一个浮云淡雾,寒烟漂渺的世界”。演唱音乐作品的主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如古曲《长恨歌》中的男生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进行曲的风格,歌词的描绘起伏叠荡,蕴含着激愤的因素在内心。学生们边演唱边体验出强烈的民族意志。作品在音乐表现,力度的变化,调性的变化等方面更能突出地刻化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的不满、愤慨的情绪,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音乐,文学,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抒发、激荡学生内心的情感。音乐赋予了他们展现情感的空间。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一首首动人的音乐作品会长时间的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也许随着时间地推移会有遗忘,但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又会投入其中,并会随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欣赏层次。教师在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要尽可能多的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方法,并且不断地挖掘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学生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理解。.
2 、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体验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节奏平稳、节奏缓慢、节奏鲜
①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第 10 页
明、节奏富于民族特色,因此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
织。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高度发达的节奏快速,复杂多变,多层次这样的节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员的共同感情和意志;节奏慢则心平气合、稳重,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如果学生们通过理解认识的作用,了解到这部协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晚年旅居美国时写的作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倾诉了他对远隔重洋的祖国和亲人的深切怀念,那么,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就会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内涵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又如,对贝多芬的《爱格蒙特》所写的十段配乐中的序曲,不了解这部戏剧的主人公爱格蒙特是十六世纪荷兰人民所崇敬的英雄,对他所领导的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和争取独立的斗争也毫无所知,那么也就很难体验到这部序曲中戏剧性的感情变化:痛苦的*、激烈的反抗、悲壮的颂歌和胜利的狂欢。如果欣赏者能够充分发挥理解认时的作用,对这部戏剧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也必然会对乐曲的感情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而这是单凭感性体验所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对感情体验的这种进一步的要求,却并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能够作到的。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创作情况的了解也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有条件进行的。而且,有许多无标题的器乐作品,作者在创作他们时往往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记述,作品本身也并没有表现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而只是某种情绪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对乐曲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总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象通常所说,欣赏者是处于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心理状态之中,更何况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这样判断一个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而是要看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可以说是对音乐中所表现的感受情有所体验了。当然,我们这样说也并不是否认理解认识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说明,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3 、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
高中学生属于青年初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发展方面走向独立,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在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记得一次评优课,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先分主题、分段落,形象的欣赏,再完整的欣赏全曲,教室中一片“静寂”,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此时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的去欣赏这首作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不可回避,不管是否热爱音乐,音乐都会无保留的传送给每一个人,甚至有时会带有一些强迫性,只要是有听觉,音乐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连通。音乐结束了,消失了,它留在每个同学的心中这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们所应具有的和正在寻找的吗!
4 、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①。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可体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 5-10 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如雅尼音乐,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共唱《我的太阳》、《饮酒歌》等。小型的音乐欣赏会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表演,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会在某一时刻与他们相碰撞并爆出火花。
①引自《乐话》第 258 页。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学生抓住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综上所述只是音乐教育情感体验的一部分,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下去,任务艰巨但有意义。让我们共同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出谋划策,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奉献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才智。
综上所述,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我又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因此,我们可以再从另外的角度去论证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欣赏者的主体活动,欣赏者意识中的乐曲,必然渗透着他自己的主观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样。也就是说,音乐欣赏活动中主体与客体(欣赏者与被欣赏的乐曲)的关系是既一致又不完全一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参考资料:http://www.szjyj.com/%B6%FE%BC%B6%D3%F2%C3%FB/%CE%F7%B5%E9%D7%D3%D0%A1%D1%A7/jxlw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0:43

1.陕北的信天游,悠扬、高亢的旋律,赤裸、凄凉的内容,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真实。
2.北仑越剧,轻柔、抒情的场景,清悠、婉丽的声腔,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妩媚。
3.浙江越剧,婉丽、优雅的画面,轻柔、婉转的音乐,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1:40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内容提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感情 体验

正文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引自《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第 26 页)。首先,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已认为满意的结果)。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以上阐述了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觇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 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 Waldstein )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②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
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①布克( P.C.Buck ):《音乐家心理学》,中译本,第 107 页。
②同上书,第 104 页。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音乐主题:
例 1 快速地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寨》
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
而当我们听到下面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例2
慢速地

《江河水》
当在钢琴上响起了下面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
例3

肖邦:《 c 小调练习曲》
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
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为学生们放了一段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在展开部的变奏段落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 1 )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
( 2 )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
( 3 )充满深沉的情绪。
( 4 )悲哀、哀怨。
( 5 )远方的倾诉。
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德沃扎克在这首乐曲中所抒发的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身在异乡所感到的孤寂与愁苦的感情,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
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在课堂上放了宋代郭楚望的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主题呈示段落的录音之后,照例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却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
( 1 )叙述某种痛苦。
( 2 )忧郁而充满一种力量。
( 3 )典雅而明快的情绪。
( 4 )喜悦。
( 5 )酒狂。
这里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很少接触古琴音乐,对古琴音乐还不能正确地进行感知,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地体验乐曲的感情内涵。
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
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的情感呼应就有了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音乐兴趣的提高,寻找到适合于自已,并与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一般只在高中一年级开设音乐欣赏课,每周一节,二个学期,共约 35 节课左右,)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对音乐的感性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正如*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①
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②。但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
①*:《实践论》,《*选集》四卷本,第 263 页。
②见《乐记》中的《乐本篇》。
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例如在声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在标题音乐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的。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的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中就已经开始了。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为了更深入地体验这类乐曲的感情内涵,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也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
三、如何使学生在欣赏课中获得情感体验
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欣赏中国的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听过的同学不多,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简单地先把作品的标题、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内容作了简析之后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之后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课上欣赏二遍,一遍观看录像片,直观地了解琵琶及民族管弦乐队;第二遍聆听全曲)。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点点画画,有的同学用文字记录,下课有的学生主动要求转录全曲。随意摘抄一篇《雨霖铃春江花月夜》——作者王苗苗(高中一年级学生) “皓月凝波,浮云淡雾,寒烟飘渺,忽闻江楼钟鼓,疑仙乐,涛音袅袅,晚风微拂江水,起层层涟漪。望天际,水尽云合,默然生愁人魂消,凭栏望断水迢迢,隐约处,轻舟过长桥。白发渔叟执篙,正高歌,乐得逍遥。渔船争渡,打碎铜鉴惊起银涛。渔歌渐远风波静,冷月上柳梢”。这位同学在最后的体会中写到:“我最欣赏中国古代音乐。它清雅、流畅,唯有用阳春白雪四字方能概括。记得一次老师让同学描写《春江花月夜》的情景,最初我只想交差了事,但是当我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一遍又一遍地倾听时,那纤指抚过琴弦而产生的美妙,把我带入一个浮云淡雾,寒烟漂渺的世界”。演唱音乐作品的主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如古曲《长恨歌》中的男生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进行曲的风格,歌词的描绘起伏叠荡,蕴含着激愤的因素在内心。学生们边演唱边体验出强烈的民族意志。作品在音乐表现,力度的变化,调性的变化等方面更能突出地刻化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的不满、愤慨的情绪,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音乐,文学,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抒发、激荡学生内心的情感。音乐赋予了他们展现情感的空间。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一首首动人的音乐作品会长时间的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也许随着时间地推移会有遗忘,但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又会投入其中,并会随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欣赏层次。教师在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要尽可能多的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方法,并且不断地挖掘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学生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理解。.
2 、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体验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节奏平稳、节奏缓慢、节奏鲜
①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第 10 页
明、节奏富于民族特色,因此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
织。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高度发达的节奏快速,复杂多变,多层次这样的节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员的共同感情和意志;节奏慢则心平气合、稳重,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如果学生们通过理解认识的作用,了解到这部协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晚年旅居美国时写的作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倾诉了他对远隔重洋的祖国和亲人的深切怀念,那么,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就会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内涵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又如,对贝多芬的《爱格蒙特》所写的十段配乐中的序曲,不了解这部戏剧的主人公爱格蒙特是十六世纪荷兰人民所崇敬的英雄,对他所领导的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和争取独立的斗争也毫无所知,那么也就很难体验到这部序曲中戏剧性的感情变化:痛苦的*、激烈的反抗、悲壮的颂歌和胜利的狂欢。如果欣赏者能够充分发挥理解认时的作用,对这部戏剧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也必然会对乐曲的感情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而这是单凭感性体验所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对感情体验的这种进一步的要求,却并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能够作到的。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创作情况的了解也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有条件进行的。而且,有许多无标题的器乐作品,作者在创作他们时往往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记述,作品本身也并没有表现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而只是某种情绪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对乐曲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总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象通常所说,欣赏者是处于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心理状态之中,更何况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这样判断一个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而是要看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可以说是对音乐中所表现的感受情有所体验了。当然,我们这样说也并不是否认理解认识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说明,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3 、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
高中学生属于青年初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发展方面走向独立,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在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记得一次评优课,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先分主题、分段落,形象的欣赏,再完整的欣赏全曲,教室中一片“静寂”,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此时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的去欣赏这首作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不可回避,不管是否热爱音乐,音乐都会无保留的传送给每一个人,甚至有时会带有一些强迫性,只要是有听觉,音乐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连通。音乐结束了,消失了,它留在每个同学的心中这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们所应具有的和正在寻找的吗!
4 、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①。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可体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 5-10 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如雅尼音乐,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共唱《我的太阳》、《饮酒歌》等。小型的音乐欣赏会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表演,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会在某一时刻与他们相碰撞并爆出火花。
①引自《乐话》第 258 页。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学生抓住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综上所述只是音乐教育情感体验的一部分,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下去,任务艰巨但有意义。让我们共同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出谋划策,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奉献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才智。
综上所述,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我又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因此,我们可以再从另外的角度去论证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欣赏者的主体活动,欣赏者意识中的乐曲,必然渗透着他自己的主观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样。也就是说,音乐欣赏活动中主体与客体(欣赏者与被欣赏的乐曲)的关系是既一致又不完全一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参考资料:http://www.szjyj.com/%B6%FE%BC%B6%D3%F2%C3%FB/%CE%F7%B5%E9%D7%D3%D0%A1%D1%A7/jxlw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0:42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内容提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感情 体验

正文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引自《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第 26 页)。首先,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已认为满意的结果)。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以上阐述了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觇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 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 Waldstein )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②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
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①布克( P.C.Buck ):《音乐家心理学》,中译本,第 107 页。
②同上书,第 104 页。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音乐主题:
例 1 快速地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寨》
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
而当我们听到下面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例2
慢速地

《江河水》
当在钢琴上响起了下面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
例3

肖邦:《 c 小调练习曲》
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
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为学生们放了一段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在展开部的变奏段落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 1 )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
( 2 )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
( 3 )充满深沉的情绪。
( 4 )悲哀、哀怨。
( 5 )远方的倾诉。
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德沃扎克在这首乐曲中所抒发的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身在异乡所感到的孤寂与愁苦的感情,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
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在课堂上放了宋代郭楚望的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主题呈示段落的录音之后,照例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却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
( 1 )叙述某种痛苦。
( 2 )忧郁而充满一种力量。
( 3 )典雅而明快的情绪。
( 4 )喜悦。
( 5 )酒狂。
这里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很少接触古琴音乐,对古琴音乐还不能正确地进行感知,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地体验乐曲的感情内涵。
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
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的情感呼应就有了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音乐兴趣的提高,寻找到适合于自已,并与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一般只在高中一年级开设音乐欣赏课,每周一节,二个学期,共约 35 节课左右,)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对音乐的感性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正如*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①
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②。但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
①*:《实践论》,《*选集》四卷本,第 263 页。
②见《乐记》中的《乐本篇》。
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例如在声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在标题音乐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的。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的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中就已经开始了。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为了更深入地体验这类乐曲的感情内涵,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也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
三、如何使学生在欣赏课中获得情感体验
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欣赏中国的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听过的同学不多,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简单地先把作品的标题、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内容作了简析之后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之后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课上欣赏二遍,一遍观看录像片,直观地了解琵琶及民族管弦乐队;第二遍聆听全曲)。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点点画画,有的同学用文字记录,下课有的学生主动要求转录全曲。随意摘抄一篇《雨霖铃春江花月夜》——作者王苗苗(高中一年级学生) “皓月凝波,浮云淡雾,寒烟飘渺,忽闻江楼钟鼓,疑仙乐,涛音袅袅,晚风微拂江水,起层层涟漪。望天际,水尽云合,默然生愁人魂消,凭栏望断水迢迢,隐约处,轻舟过长桥。白发渔叟执篙,正高歌,乐得逍遥。渔船争渡,打碎铜鉴惊起银涛。渔歌渐远风波静,冷月上柳梢”。这位同学在最后的体会中写到:“我最欣赏中国古代音乐。它清雅、流畅,唯有用阳春白雪四字方能概括。记得一次老师让同学描写《春江花月夜》的情景,最初我只想交差了事,但是当我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一遍又一遍地倾听时,那纤指抚过琴弦而产生的美妙,把我带入一个浮云淡雾,寒烟漂渺的世界”。演唱音乐作品的主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如古曲《长恨歌》中的男生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进行曲的风格,歌词的描绘起伏叠荡,蕴含着激愤的因素在内心。学生们边演唱边体验出强烈的民族意志。作品在音乐表现,力度的变化,调性的变化等方面更能突出地刻化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的不满、愤慨的情绪,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音乐,文学,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抒发、激荡学生内心的情感。音乐赋予了他们展现情感的空间。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一首首动人的音乐作品会长时间的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也许随着时间地推移会有遗忘,但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又会投入其中,并会随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欣赏层次。教师在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要尽可能多的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方法,并且不断地挖掘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学生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理解。.
2 、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体验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节奏平稳、节奏缓慢、节奏鲜
①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第 10 页
明、节奏富于民族特色,因此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
织。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高度发达的节奏快速,复杂多变,多层次这样的节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员的共同感情和意志;节奏慢则心平气合、稳重,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如果学生们通过理解认识的作用,了解到这部协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晚年旅居美国时写的作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倾诉了他对远隔重洋的祖国和亲人的深切怀念,那么,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就会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内涵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又如,对贝多芬的《爱格蒙特》所写的十段配乐中的序曲,不了解这部戏剧的主人公爱格蒙特是十六世纪荷兰人民所崇敬的英雄,对他所领导的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和争取独立的斗争也毫无所知,那么也就很难体验到这部序曲中戏剧性的感情变化:痛苦的*、激烈的反抗、悲壮的颂歌和胜利的狂欢。如果欣赏者能够充分发挥理解认时的作用,对这部戏剧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也必然会对乐曲的感情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而这是单凭感性体验所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对感情体验的这种进一步的要求,却并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能够作到的。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创作情况的了解也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有条件进行的。而且,有许多无标题的器乐作品,作者在创作他们时往往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记述,作品本身也并没有表现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而只是某种情绪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对乐曲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总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象通常所说,欣赏者是处于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心理状态之中,更何况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这样判断一个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而是要看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可以说是对音乐中所表现的感受情有所体验了。当然,我们这样说也并不是否认理解认识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说明,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3 、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
高中学生属于青年初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发展方面走向独立,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在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记得一次评优课,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先分主题、分段落,形象的欣赏,再完整的欣赏全曲,教室中一片“静寂”,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此时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的去欣赏这首作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不可回避,不管是否热爱音乐,音乐都会无保留的传送给每一个人,甚至有时会带有一些强迫性,只要是有听觉,音乐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连通。音乐结束了,消失了,它留在每个同学的心中这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们所应具有的和正在寻找的吗!
4 、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①。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可体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 5-10 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如雅尼音乐,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共唱《我的太阳》、《饮酒歌》等。小型的音乐欣赏会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表演,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会在某一时刻与他们相碰撞并爆出火花。
①引自《乐话》第 258 页。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学生抓住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综上所述只是音乐教育情感体验的一部分,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下去,任务艰巨但有意义。让我们共同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出谋划策,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奉献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才智。
综上所述,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我又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因此,我们可以再从另外的角度去论证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欣赏者的主体活动,欣赏者意识中的乐曲,必然渗透着他自己的主观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样。也就是说,音乐欣赏活动中主体与客体(欣赏者与被欣赏的乐曲)的关系是既一致又不完全一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参考资料:http://www.szjyj.com/%B6%FE%BC%B6%D3%F2%C3%FB/%CE%F7%B5%E9%D7%D3%D0%A1%D1%A7/jxlw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0:43

1.陕北的信天游,悠扬、高亢的旋律,赤裸、凄凉的内容,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真实。
2.北仑越剧,轻柔、抒情的场景,清悠、婉丽的声腔,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妩媚。
3.浙江越剧,婉丽、优雅的画面,轻柔、婉转的音乐,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1:40

1.陕北的信天游,悠扬、高亢的旋律,赤裸、凄凉的内容,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真实。
2.北仑越剧,轻柔、抒情的场景,清悠、婉丽的声腔,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妩媚。
3.浙江越剧,婉丽、优雅的画面,轻柔、婉转的音乐,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人字梯有什么安全隐患吗 怎样激发青春期孩子的内驱力 如何激发青春期孩子的内驱力 ...小题1: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n... L1和L2串联 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 当L1断路后 电压表测的为什么就成了电源... L1和L2串联,用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L2不亮时,电流表为什么测的是电源电... 电路上传连两个灯泡L1与L2电压表测L1电压,当L1短路与断路时电压表情况... 对方拖着不办离婚手续该怎么办 计算机一级电子表格怎么拿分 如何配置思源黑体为latex中文字体? 思源黑体字体怎么安装 兔子会欣赏音乐吗 “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无须凭借谁的光”是什么意思? 微笑的作文的结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全部好句加赏析,不要重复,谢谢 最美的太阳歌词赏析600字左右。急需! 陈文非唱歌我的太阳我们好好的是爵士还是蓝调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好句摘抄,赏析和仿句? 家园落日 赏析 《家园落日》莫怀戚 《绿》朱自清 《母亲的声音》卫宣利 《母亲的眼泪》张纳元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 小品《我的太阳》的意义? 我的太阳 乐评 洋码头有假货吗,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吗? 洋码头的假一赔三是不是真的啊?不会是噱头吧? 洋码头都是正品吗,洋码头的售后怎么样? 139邮箱下载怎么用? 李平安的139邮箱怎么装 微信加人软件靠谱吗 139信箱下载 在洋码头购物不可以退换货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特定格式 音乐欣赏课老师的提问 2021天猫三八女神节的活动时间是什么? 如果是你们喜欢的女孩。该怎么。评论。 货币基金还值得买吗?收益只有2点几了。 高中地理。求有关 秦岭-淮河 、河西走廊、中国气候 的所有知识点!!!越详细越好!!!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特点 中国地理的气候情况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每个地理区的气候,自然资源等特点? 我国共有多少个气候他们分别的特征都是什么? iphone通讯录我的信息怎么删 高中地理 中国以什么气候为主? 中国东部、西部的地理、气候差异 IPhone5设置通讯录里的我的短信是干什么用的 高中区域地理的中国地理部分的知识点? 求高中地理的中国河流,地形,气候3框的知识框架图 中国地理差别的气候情况? 如何对中国地理气候特征第三课时做教学评价 中国南北方地理方面的差异 气候地形植被河流四方面 手机应用程序如果开启了短信通讯录、权限,那么是不是我的短信和通信录都暴露了 简述中国地形对我国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