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31 17:0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9:23
大良造是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职,掌握军政大权。
秦惠文王设立相国一职掌握军政大权后,大良造主要用作爵名,沿用至汉朝。
秦国一些立有军功者或名臣都获封大良造,如商鞅、樛游、公孙衍、白起等。
扩展资料: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开始了彻底而系统的改革。土地制度变化了,开阡陌,除井田;治安管理加强了,什伍连坐,互相监督;贵族特权取消了,奖励农耕,生产的粮食多也可以立功,优秀的农民可以扬眉吐气。
爵位等级秩序建立了,不分平民贵族,以战功授奖,只要立功多,就可以富甲一方。秦国的军队从此变成虎狼之师。
十几年里,“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公元前350年,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迁都咸阳,以郡县制划分行政区域。接着,秦国夺取魏国河西之地,迫使魏国迁都大梁。甚至,那个名义上的皇帝周天子,也要如同诸侯一样向秦国祝贺。普天之下,秦国之外,已无强国。
秦孝公兑现了他在“求贤令”中的诺言:“与之分土”。商鞅被封为大良造,因战功封於、商十五邑,号商君。巨大的荣誉与权力倾覆朝野,商鞅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良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9:24
大良造:大良造,为大上造之良者。是秦孝公时期至秦灭六国前的秦国国内最高爵位,掌握军政大权,这一时期秦国实行的是十七级爵制,大良造是最高爵位。它在秦惠文王之前即成为爵名。秦灭六国后实行二十级爵制,大良造位列二十等军功爵制第十六位。
(秦始皇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一级为公士,二级为上造,*为簪袅,四级为不更,五级为大夫,六级为官大夫,七级为公大夫,八级为公乘,九级为五大夫,十级为左庶长,十一级为右庶长,十二级为左更,十*为中更,十四级为右更,十五级为少上造,十六级为大良造,十七级为驷车庶长,十八级为大庶长,十九级为关内侯,二十级为彻侯。大良造位列第十六级。
二十级爵制出现晚,十七级军功爵才是初始设定。
另外,《史记》按汉所承的二十级秦军功爵制来倒推商鞅"为列侯(彻侯),号商君",跟商鞅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商鞅设计的军功爵1.0版只有十七个层级,没有彻侯、关内侯和驷车庶长。军功爵1.0分为两个序列。第一个序列是赐给军中的校、徒、操、出公等勤杂人员的爵位,由"小夫"和一级公士两个爵组成;第二个序列是赐给战斗兵的爵位,包括二级上造、*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六级官大夫,七级公大夫,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十级客卿(灭六国后改称左庶长),十一正卿(灭六国后改称右庶长),十二级大庶长,十*左更,十四级中更,十五级右更,十六级大更,十七级大良造(大上造)。两个序列总共十七级爵位,其中二级上造至四级不更都是"卒",五级大夫及以上都属于军官。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把原先的小夫、客卿、正卿等爵位剔除,又把关内侯、彻侯等纳入军功爵体系,才正式形成拥有二十个层级军功爵2.0版。)
秦惠文王设立相国一职掌握军政大权后,一般由获得大良造爵位的功臣担任相国这一官职,相国这一官职沿用至汉朝。秦国一些立有军功者或名臣都获封大良造,如商鞅、樛游、公孙衍、白起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9:24
大良造,又称大上造。是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职,掌握军政大权。秦惠文王之后成为爵名,位列二十等军功爵制第十六位。
定义: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一级为公士,二级为上造,*为簪袅,四级为不更,五级为大夫,六级为官大夫,七级为公大夫,八级为公乘,九级为五大夫,十级为左庶长,十一级为右庶长,十二级为左更,十*为中更,十四级为右更,十五级为少上造,十六级为大上造,十七级为驷车庶长,十八级为大庶长,十九级为关内侯,二十级为彻侯。大良造位列第十六级。
沿用朝代
秦惠文王设立相国一职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沿用至汉朝。秦国一些立有军功者或名臣都获封大良造,如商鞅、樛游、公孙衍、白起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9:25
大良造 官名。战国初期为秦的最*职,掌握军政大权。同时又为爵名。商鞅制定二十等爵,列为十六级。亦称大上造。与第十五级少上造均取“主上造之士”之意得名。见《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自从秦惠王设立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汉代沿用。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9:26
大良造是商鞅变法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的最高级,在大良造之上再没有其他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