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7:1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23
玄字缺笔: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就在原字基础上缺漏笔画,多为最后的一二笔,叫做缺笔法。这是产生于唐代的一种方式。
例如清代医籍中,有把“玄参”、“玄明粉”等改称“元参”、“元明粉”的,也有把“玄”字写成缺笔的,并不一律对待。
缺笔范围:在古代由于君主与尊长在取名时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因此避讳牵涉的范围也极为广泛。由于避讳,因此,历代因避讳而改变他人姓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等情况屡见不鲜。
扩展资料
缺笔避讳的历史:
1、秦朝以前,只避真名,不避嫌名。所谓嫌名,是指与君王尊长名字读音相近的字;
2、从周朝到清朝,衍变成不得写说君王或尊长的名字,忌始于周,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赵宋,直到*改元,避习渐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避讳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23
到了清代,为避玄字,就要改动,或玄字缺笔,或改玄字为元字,则可知凡有玄字出现的墨,必不是清代,为康熙以前所制。这里是为了避帝王名讳的一种做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24
康熙名叫玄烨,为了避讳玄字所以必须用别的字代替,所以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