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5: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11
近来有一句话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耳边,而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就是校长们在近来的大大小小的会议上饱含忧患、大声疾呼的——“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乍听之下,觉得真是绝对的真理,一个学校怎么能不要教学质量呢?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恐怕就是教学质量了。没有教学质量,对一个学校如何评价?企业要产品质量,学校要教学质量,天经地义。但细细想想,又感觉不大对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吗?既然提到生命线的高度,那就很值得进行一番探讨了。第一,教学质量指什么?笔者才疏学浅,不敢私自界定,于是上网“百度”了一通,找到了一个自以为比较权威的解释。现摘录如下:什么是教学质量?我们可以把教学质量定位于三个层面。首先是学生对学科教学所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是我们最关注的内容,平时的检测、考试、作业,所完成也大多是这部分的内容,这是可以用试卷测量的,也是直接有凭据可以来评价的。其次是对所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高点标准说,可以说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点标准说,就是知识、能力相互之间的通用性的联结性的掌握。第三,也是教学质量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掌握与应用的基础上,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这是与教师本人的修养与教学方法直接有关的教学结果。一个好教师,不仅能教给孩子知识,并且懂得用合适的方法让他喜欢和乐于接受,能通过一定的方法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更重要的是,老师会让孩子在喜欢自己的学科学习的同时,还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摘自《章明工作室》)这里的教学质量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教学内容的掌握,知识的转化与应用,对于学科、生活和人类自身的热爱。而这其中有过半的东西是无法用试卷来检测的,无法进行看似科学的定量分析,这似乎与我们当今普遍执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相去甚远。其实许多人都心知肚明,在我们的*、校长心里,教学质量指什么呢?就是高考中考的升学率,就是学科竞赛的获奖人数与获奖层次,就是在大大小小的联考、质量调研的排名,就是那些做成了幻灯片在各级各类的教学质量评估会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二,生命线指什么?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比喻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性的因素。”看看其中的三个关键词:“生存”“发展”“最根本性”,就不难体会生命线之何等重要。按照前面的命题推断,学校降低了教学质量,就要弱校乃至亡校;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如果不狠抓教学质量,那就要“岌岌乎殆哉”。第三,教学质量能不能成为学校的生命线?答案很显然,不能。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不仅仅是对教学质量内涵的误读,更会成为应试教育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君不见,正是因为有那么一些人打着教学质量的旗号,干着应试教育的勾当,让我们的学生和教师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把我们的教育引向了一条极为可怕的歧途。应试教育,特别是近来愈演愈烈的对高考和中考的炒作,已经成为危害教育和社会肌体的毒瘤。朱大可先生说:“高考制度已经演化成普遍的应试教育制度,并且掉头走向自身的反面,成为中国文化的最大肿瘤。”“应试教育就这样塑造了国民的畸形人格,不仅把他们变成滑稽可笑的考试动物,而且对未来民主制度的建构,形成最大的威胁。应试人格一旦进入民主程序,就会把民主当作考试,以应付考试的方式来完成投票程序,也即放弃民主的主体性,以顺从威权的方式来应对票选,从而令民主理想和社会进步,化为水中泡影。毫无疑问,应试教育引发的不仅是教育危机,而且是国民和国族的*危机。”第四,?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质量。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的应该是教育质量,而不是教学质量。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保证人的生存和促进人的发展,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定时上交一定的分数和人数”(某校长语)。古人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说明古人就知道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塑造人,完善人。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也明确规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1972年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就提出,学校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如果我们把考量的标准定位在教学质量上,那么,很可能是学校生存了,发展了,而我们的学生却不能生存,不能发展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上生存、发展了。第五,在“五严”的形势下,校长们为什么还要大声疾呼“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据笔者臆测,一是惯性思维作怪,二是权力寻租的思想作怪,三是指标压力所迫。在此不想详加分析,只想说一件事:《校长》杂志最近刊登了一组文章《应试教育的“共谋犯”》,行政官僚制度、出版商、老师、媒体、父母,都榜上有名,都是“共谋犯”,但究竟谁是“主犯”呢?这才是真正令人深思的问题。我想,即使现在暂不能给予明确的答案,但历史终将会给予公正的判决。我们一位即将退休的教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若干年后,回忆我们的这段教育历史,也许可能是中国教育史上最为荒唐的一段历史,我们或许都是民族和国家的罪人。”听来令人唏嘘不已。第六,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出路在改革,应该说“五严”恰恰为我们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有效的改革环境,“五严”为新课程改革的真正推行和深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在全省都不延长教学时间,不搞题海战役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如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成为一个学校着力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也必将成为考评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地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和学生生命的主动发展,才是现阶段学校的生命线。愿我们的教育一路走好!愿我们的改革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