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1 12: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9 00:37
平时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小学同学和高中同学成了大学同学,让我们不由得感叹生活就是一个圈。而唐朝文坛中也存在很多这种圈子,唐朝诗人们的友情更是一个圈,有时候比圈都要复杂。
随便从唐朝挑出几个名人,他们的友情故事就足够令人吃惊。比如李白和杜甫,杜甫为了追随李白,走遍大江南北就为了跟李白面基,这难道不是古代版的“奔现”吗?
更有意思的是,后来李白、杜甫还跟高适成了铁哥们,三个人一起穷游世间、吟诗作对,可以说生活美滋滋。可惜安史之乱的到来,让这三个好兄弟面临友情的破裂。特别是李白和高适这两个知己,最后居然落得个互删好友的下场。
这是咋回事?古人感情真就这么脆弱,这是哪门子友情?
我们往往会用“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来表示李白高适之间的深厚情谊。李白在河南遇到了后来成为至交的高适。三个人见面之后,简直相见恨晚,马上就决定要一起遨游天下。
在穷游天下的时候,高适李白一起游梁园、登高台,共同回溯前人的风流韵事,以诗歌感叹世间。所以,后来李白高适在离别之际还依依不舍,但谁也没想到这对知己在不久的将来居然会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提到高适,他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以说他的诗歌造诣也是巅峰造极。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在安史之乱中,从臣子中脱颖而出,最后还来到了唐玄宗的身边。
玄宗每次懊恼安史之乱带来的各种麻烦时,其他大臣都只会跪着不说话,唯独高适一直为玄宗加油打气,在心理上给了他很大的安慰。所以高适得到了玄宗的赏识,还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有次玄宗打算让自己的三位皇子出击抵抗叛军,而这却得到了高适的劝阻,他认为藩王会更加分裂。事实证明,永王李璘很快谋反了,而太子李亨也登基自立为帝,直接架空了玄宗的权力。
不过高适以独特的政治眼光被太子李亨看重了,还被封为淮南节度使,指挥讨伐叛王李璘的军队。而当时的李白却进入了永王的幕府中成为了幕僚。昔日饮酒作诗的小伙伴在这乱象之际立刻就成为了立场两方的敌人,还要在战场上刀戈相对。
一般人见到以前的挚友,哪怕不会明面上让步,起码也会暗地里放水吧。但高适却一反常态,面对李白并没有手下留情,平定叛乱之后还把李白以谋反的罪名关进大牢中。
据说当时身在牢房中李白还写信给高适,希望他能够暗地里搭救一把。毕竟高适作为节度使,掌握着这些叛军的生杀大权,救出一个李白不是分分钟的事吗,但是高适居然对李白不理不睬,就算是李白妻子亲自上门求救,高适也避而不见。
两人友情的小船你说翻就翻了,李白本来也表示不可能跟高适再有任何往来。后来历朝历代的文人们评判这段友情的时候,都说他们是塑料兄弟情,高适根本就是不仁不义。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从友情上看,高适没救李白确实是不近人情,但是从高适的立场上来说,就算他想也不敢救李白。
高适是刚刚登基的新皇这边的人,而李白却跟随的是叛军的永王,政治立场的准确性显而易见,当然是朝廷这边才是对的。无论哪朝哪代,对于天子来说,谋反二字是非常忌讳的。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高适不可能去搭救李白。
而且你们以为李白和高适相识这件事没人知道吗?这可能是太子李亨为了考验高适设的局,如果他偷偷搭救李白的话,说不定立刻就会被人抓住,下场甚至比李白更凄惨。何况李白是政治操守出了问题,高适不可能因为游山玩水过就丧失自己的政治正确性。
所以呀,对于李白,高适不是不想救,而是不能够去救,估计当时的高适也是特别惆怅。所以,高适对李白的冷漠从古至今都是在情理之中的,根本没什么不仁不义的说法。只是作为后世的我们,对高适李白这段恩断义绝的友情感到可惜而已。如果他们没有牵扯政治,而是继续游山玩水,说不定还真能逍遥快活做一辈子知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