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 亨利小说,求点评8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1 12: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7:32
1、《爱的牺牲》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的小说,讲述了一对追逐艺术的年青艺术家夫妇,离乡背井到纽约去深造,却因家境贫困难以伸展抱复。于是妻子为了生计宁愿牺牲自己,中断学琴去教音乐,“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而且仍然和音乐在一起。
丈夫不甘让妻子一人承担生活的重负,也停止学画,改为“到*公园去速写”,一边画,一边把画的成品出售。两人虽然都中断了学业,却都没有离开艺术,既为谋生,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生活似乎还美满。然而,一起偶然的事故使事情的*暴露出来。原来他们都为了对方不放弃艺术,制造了一个美丽的流言:妻子并没有“教音乐”,而是为了丈夫不放弃艺术生涯在洗衣作坊烫衬衣;丈夫并没有“到*公园速写,而是为了妻子继续 ‘教音乐’在洗衣作坊做烧火工。严酷的生活使他们都放弃了艺术,但他们相互的爱却感人至深。欧·亨利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和沉甸甸的故事,揭示了“爱”的伟大力量。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
那是我们的前提。这篇故事将从它那里得出一个结论,同时证明那个前提的不正确。从逻辑学的观点来说,这固然是一件新鲜事,可是从文学的观点来说,却是一件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古老的艺术。
2、《*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欧·亨利的作品曾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幽默风趣、辛辣讽刺、构思奇特情节曲折多变,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小说描写一个穷因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进监狱得以安身而故意犯罪,几次惹事生非都没有达到目的,后来想改邪归正,*却逮捕了他。
欧·亨利的幽默举世公认。在《*和赞美诗》一文中,许多描写都体现出了这一风格。但无论是在选词造句、塑造人物性格或是情节构思方面,他的幽默都紧紧抓住了托恢谐寄意这一要旨。
纵观全文.欧·亨利幽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人捧腹之余又辛酸不已,*该抓他的时候不抓,不该抓的时候偏抓。这一系列与情理相悖的现象无不使人哑然失笑。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常被人们巧妙地利用来表现幽默,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这就是黑色幽默的效果。 “黑色幽默”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一股潮流。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在思想感情上黑色的东西与幽默的东西的结合:它是幽默的,但包含着阴沉的东西;它是绝望的,但从中又会令人发笑。
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这似乎不合理。可是纵想一下,在那个社会,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岂不*冠楚楚、文雅高贵?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些描写,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海况愈下的世风。
另外,苏比本身行为的不合理性和*“合乎情理”的主观判断之间的矛盾也是苏比屡屡“背运”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苏比砸了玻璃等着被抓,可*认为一个散了坏事的人总不会坐等就擒,而把苏比给“排除”了。又如他想借助于 “扰乱治安”这根稻草在街上大吵大闹,但*却认为只有大学生在庆祝球赛胜利时才敢在大街上如此大肆喧哗。苏比一心想进监狱所表现出的反常行为,正是他反常的心理决定的。这种反常的心理和行为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人民生活和精神的痛苦。而最后苏比受宗教的“感召”想“从善”时,*却认为一个流浪汉绝不会与教堂周围幽静的环境、柔和的灯光、动人的音乐有联系。于是,苏比“意外”地被抓了。正是这“意外”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不分的本质。
当然,文中运用幽默的方法还有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什么地方有幽默,什么地方就有作者的深意。如果说作者写文章的笔法是谅谐的,那么他对当时社会的揭露是深刻的,反映下层人民生活和精神痛苦时的心情是沉重的。
深刻的对比也是该篇小说的一大特色. 正如福气比他好的纽约人每年冬天要去棕榈滩和里维埃拉一样,苏比也不免要为一年一度的‘冬狩’作些必要的安排。”……口气宛如一位腰缠万贯,财大气粗的百万富翁在吃腻了山珍海味、游遍了名山胜地之余想换种粗浅的享受方式一般,与其本人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境况形成成了极不谐调的对比,令人捧腹。
夸张、比喻、嘲讽的手法的运用也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又如苏比在一家饭馆未付钱而吃喝一顿后,本想因此入狱却惨遭痛打的情节中,有这样的描述:两个侍者干净利索地把苏比往外一叉,正好让他右耳贴地摔在铁硬的人行道上。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这里,作者似乎在赏玩苏比的狼狈相,把小人物痛苦挣扎的惨状,用无动于衷的比喻写来,使人倍感辛酸。
托灰谐音深意是欧·亨利的幽默。从这角度看,《*和赞美诗》一文不仅体现了作者幽默谅谐的风格,而且让我们进一步值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幽默与谈谐。
*和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在作品中为了把一个小人物—苏比的悲惨生活表现出来,大量运用了幽默、对比的手法,使人在捧腹之余深刻的感觉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所以说幽默的手法是该短篇小说的最大特点。
3、为了最后一片叶子
一个寒冷的深秋夜晚,我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鸟,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鸟。鸟儿折断了翅膀,犹如蛟龙退化了双其、猛虎残废了四足,苦痛在肌肤上蔓延,阴霾在心灵中扩散,无尽的悲伤全都化作一串串恐惧的泪水在我脸上肆意地流淌。无奈的我,只好孤独地在昏暗的灯光下蜗行前进。
一路上,看到纷纷飘落的枯叶,我蓦地想起欧 亨利笔下的“常春藤上最后一片叶子”,想起了重症病人琼西和同样患有肺炎而濒临大限的画家贝尔门。只有几天寿命的琼西整日注视着窗外摇摆不定的叶子,一边数着,一边默念道:“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生命就结束了,我也得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也许只有身陷囹圄的人才会同病相怜,才会知道伤病弱残者多需要关爱。可就在昨天 ,当我还能自由自在飞翔的时候,我却像大多数庸俗得人一样嘲笑、鄙视甚至咒骂那些身患绝症的可怜的人。现在,孤独的我生活在折断了翅膀的阴影中,过着暗无天日的悲苦的日子。幸运的琼西病危之时身边还有一直劝慰它的好朋友苏,更有害怕她像纤弱的椅子那样随深秋的寒风飘逝的不朽画家贝尔门。可是我呢?折断了翅膀后朋友都离我而去,只有往日欢声笑语的回忆陪伴着孤独的我。那些身患绝症的可怜而又善良的人呢?陪伴他们的只是恐惧、歧视和冷嘲热讽。
我继续蹒跚前行,像僵尸一样。黑夜像一面懒散的镜子 模糊地将大地的满目狼籍投影在我面前。混乱的思绪就像一片沼泽地横亘在我前行的方向。贝尔门的绝世之作——“常春藤上最后一片叶子”饱含着无穷无尽的爱,最终换回了琼西生存的信心,挽救了她濒于灭亡的生命。而我呢?流血的伤口还能愈合吗?散落的羽毛还能长回吗?漆黑的夜晚没有一颗星星可以指引我找到最后一片叶子,那昏暗无情的路上微弱的光根本无法抵达我潮湿的心。难道我注定就是一只不能翱翔于蓝天的鸟?
四周没有风,只有风掠过的痕迹,就像是以冰的状态凝固在大地上一般,冷冷地躺在那儿;附近没有水,只是我想起了闻一多笔下的一潭死水,而且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油,看上去这水沉淀了很久,肮脏、腥臭,没有一丝活力。没有北极星,没有指南针,有的只是我艰难的步履向着危险前行。常言道:“爱是理解的别名。”是啊,然而我,以及那些身染绝症濒临死亡的人得到的是 ?世俗之人只知道两眼直直地盯着冷冰冰的数字看,却不曾给予我们理解和关怀。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特殊的照顾,只需要理解。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慰勉的话语都会给我们无穷的力量,促使我们与社会和谐发展,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而白眼、恐慌、疏远和歧视都会使我们愈加自卑、抑郁,甚至导致个体的死亡和社会的混乱,难道那些正常人的生活注定离我们很远?每当想起那些鄙视、嘲笑、不屑甚至怒目而视的神色,荒唐的疼痛就会一点一滴刻在我的骨骼上,而我的骨骼总会有一天像丢失的马群一样,散落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以及那些身染绝症的人都曾生活在快乐中,都曾感觉到阳光的温暖和月光的皎洁,也都曾体验过生活的甜美和家庭的幸福。那些仿佛就在昨天的美好回忆在今天就被无情地打断了,仅仅因为我折断了翅膀,绝症患者染上了恶病。
腼腆的月光在一刹那间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全世界的记忆都苏醒了,所有人都会看见他们的骄傲或者卑微。身患恶性肺炎的画家倍儿门不顾一切在寒风暴雨夜苦苦涂抹着他对琼西的爱——最后一片唤起琼西生活勇气的叶子。一瞬间,他那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金子般的心温暖照亮了琼西潮湿而昏暗的灵魂。“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倍儿门老人把自己的爱刻画成一片永不落地的叶子,毫无保留的送给了琼西,最终成就了琼西的起死回生,也成就了他不朽画家的伟岸。
我仿佛看见簌簌的歌声萦绕指间,琥珀色的时光沉落。我用伤口的鲜血涂抹着那些绝症患者所渴求的最后一片叶子。当我看见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我感觉自己重新飞了起来,像雄鹰、似白云。蓦然回首,昨日时空的伤痕逆转,浮华的幸福、灿烂的童话,一瞬间都在我身边飘荡。而那些绝症患者曾经呆过的地方散落下若隐若现的神仙也解不开的笑容,仅仅因为那片尚有温意的带血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