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9:2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9:32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苏轼,排在宋朝四大书法家的首位,其书法以楷、行为主。其楷书主要是以唐颜真卿为取法对象,得浑厚雄强之势,但用笔有晋人法意,楷中带行,结字平扁,如石压蟾蜍,变化丰富,个鲜明。其行书以颜书为底,上朔二王,写得雄秀兼备,古朴多姿。苏轼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书风,他的书法,是构建在其广博而精深的文学基础之上的,苏轼在其论书绝句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其极具个性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以后,学颜的都学苏字,而写二王的,也没法绕过苏字。
《寒食帖》有天下第三行书的美名,其艺术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开篇之始,书写平缓,字体端正,其后由于感情的变化而使作品的用笔、结字急剧变化,字越写越大,笔势也越来越急促,最精彩的是中段,感情象火山喷发一样不可抑制,最后又复归平缓。苏轼写这件作品时,由于被贬职流放,正是处于人生的低潮。“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途)穷,死灰吹不起!”。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 墨迹素笺本, 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
《黄州寒食诗帖》原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9:33
我就不说官方的话了,前面有人说了,我自己是学书法的,从书法方面来讲,苏轼的书法比较具有文人气质,笔画有点肥(别人叫丰腴)气势浩浩荡荡,这与他个人的文化积淀分不开,儒雅而又不乏个性,就是人们常说的书卷气(与金石气相对应,前者重帖学墨迹,风格大都秀丽飘逸,后者重碑学,风格古拙豪放)。苏轼的这首诗主要写的是被贬黄州的悲寒处境,情真意切,他这个人比较有才,但屡遭陷害,好在他天性豁达,豪放潇洒。你看这首诗,既然是说悲寒处境,前一两句还算平整,越往后不平之气越浓,字也化而为草,好像在倾述一样,顺势而下,再往后,情感激发到了限度而喷薄而出,字形变大,笔画夸张拉长,将感情抒发到了极致,似乎对命运进行着控诉。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9:33
功夫和学养,再加过人的天赋。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9:34
行书看的都是整体感觉,只要整体和谐美观,即使部分有些不太好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当然,每个字都很好很难,但如果做到了,比如兰亭序,你懂的),主要是这帖能够将一种自然美观的风格展现出来,所以它值得追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