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7:5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23
首先,我们在说斩首的午时三刻之前,需要先要弄明白古代的时间是怎么划分的。我们一昼夜的时间是二十四小时,分别以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但是古时候却是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用我们的十二个属相来对应,即从子时表示23:00——01:00开始,一直到亥时21:00——23:00循坏回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每两个小时相当于古代的一个时辰。
根据这一时间的规律,午时的时间也被定格在了中午11点到1点之间。那么三刻呢?对此,古人还发明了用来更精准计算时间的漏刻。于是一个时辰又被划分为八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那么,三刻就是45分了。(这里数学不好的童鞋可以拿计算机捣一下)综上,古时所说的午时三刻,其实也就是现在的11点45分。
如此精确的时间,又代表着什么具体的含义呢?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能看到监斩官、刽子手、犯人与市民等众人站在烈日艳阳下等待午时三刻的到来,相信很多人会有疑问,难道他们都不怕热吗?事关重大,热不热其实也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古人对于易学八卦中的阴阳概念十分关注,所以阴阳概念也被运用到了生死之上。在古时,斩首往往象征着阴魂出现,而午时的日照是全天中最足的,于是象征着阳,顶着太阳斩首也是为了“阴阳相克”。不过我们同学已经了解到午时并不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但却是太阳直射最强的时候。
迷信这一说法的古代人,于是就将斩首的最佳时间定在了午时三刻,这样一来任何魑魅魍魉都不敢在太阳正当空时出来作乱了。
聪明的古代人通过阴阳相克的道理来冲散阴魂,这对于保护监斩官与刽子手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真是没想到,小小的一个时间却蕴含着这么大的道理。
不过这还没完。有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不是正午12点呢?那时候不是阳气更盛一些吗?问得好!在以前的朝代大多是以西安为都城,那时的确是在正午12点行刑的。不过后来移都到了北京,智慧的古人发现北京的时间与西安存在着时差,但是仍然以西安正12点为行刑时间,那么此时北京的时间则是午时三刻,也就是11点45分,这样一来时间就完全吻合了。并且之后一直沿用了下去。不得不说,古代人的智慧还真是让人敬佩!
除此之外,在正午行刑还有一种“皇帝最后的仁慈”的说法,原因就是说人在正午时精神最为萎靡。困意也是最难以忍耐的,即使是饥饿当前,困顿来袭人也会睡觉。这么说十分难以理解,但是在清晨十分行刑,罪犯必然一夜不敢入眠,经过一夜的恐惧,身心都会处于最紧张的状态。而在正午行刑,经过一上午的风吹日晒,会导致人的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身体不好而丧失意识,刽子手此时手起刀落会极大减少犯人的痛苦。因此,民间就开始流传说这是“皇帝最后的仁慈”。
在古代,除了“午时三刻”,还有一个“午门问斩”的说法,这是皇帝对罪臣的刑罚。这个就不那么讲究午时了,而是随时都可以在午门问斩。因为皇城中的午门,代表的就是太阳之气,于是古人就认为,这里任何时候都是“阳气”最盛的地方。自然也就不用再可以去等午时三刻了。古代人被“斩首”,为什么要等到午时三刻?看完还真是涨知识了!其实在有记载的史典当中,真正的被午时三刻斩首的犯人很少,也就是明朝有过记载。实则在“秋后问斩”的情况居多,这也是古人遵从大自然春发秋藏的规律,秋季之后万物凋零,也代表了终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23
可能是因为午时三刻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所以要在这个时候斩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23
因为在古代午时三刻被认为是阳气最重的时候,此时行刑便能够压制阴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24
因为午时三刻的阳气最充足,在这时候斩杀的犯人不能投胎,魂魄会直接消散天地间,所以古人就喜欢午时三刻斩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23
首先,我们在说斩首的午时三刻之前,需要先要弄明白古代的时间是怎么划分的。我们一昼夜的时间是二十四小时,分别以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但是古时候却是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用我们的十二个属相来对应,即从子时表示23:00——01:00开始,一直到亥时21:00——23:00循坏回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每两个小时相当于古代的一个时辰。
根据这一时间的规律,午时的时间也被定格在了中午11点到1点之间。那么三刻呢?对此,古人还发明了用来更精准计算时间的漏刻。于是一个时辰又被划分为八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那么,三刻就是45分了。(这里数学不好的童鞋可以拿计算机捣一下)综上,古时所说的午时三刻,其实也就是现在的11点45分。
如此精确的时间,又代表着什么具体的含义呢?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能看到监斩官、刽子手、犯人与市民等众人站在烈日艳阳下等待午时三刻的到来,相信很多人会有疑问,难道他们都不怕热吗?事关重大,热不热其实也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古人对于易学八卦中的阴阳概念十分关注,所以阴阳概念也被运用到了生死之上。在古时,斩首往往象征着阴魂出现,而午时的日照是全天中最足的,于是象征着阳,顶着太阳斩首也是为了“阴阳相克”。不过我们同学已经了解到午时并不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但却是太阳直射最强的时候。
迷信这一说法的古代人,于是就将斩首的最佳时间定在了午时三刻,这样一来任何魑魅魍魉都不敢在太阳正当空时出来作乱了。
聪明的古代人通过阴阳相克的道理来冲散阴魂,这对于保护监斩官与刽子手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真是没想到,小小的一个时间却蕴含着这么大的道理。
不过这还没完。有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不是正午12点呢?那时候不是阳气更盛一些吗?问得好!在以前的朝代大多是以西安为都城,那时的确是在正午12点行刑的。不过后来移都到了北京,智慧的古人发现北京的时间与西安存在着时差,但是仍然以西安正12点为行刑时间,那么此时北京的时间则是午时三刻,也就是11点45分,这样一来时间就完全吻合了。并且之后一直沿用了下去。不得不说,古代人的智慧还真是让人敬佩!
除此之外,在正午行刑还有一种“皇帝最后的仁慈”的说法,原因就是说人在正午时精神最为萎靡。困意也是最难以忍耐的,即使是饥饿当前,困顿来袭人也会睡觉。这么说十分难以理解,但是在清晨十分行刑,罪犯必然一夜不敢入眠,经过一夜的恐惧,身心都会处于最紧张的状态。而在正午行刑,经过一上午的风吹日晒,会导致人的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身体不好而丧失意识,刽子手此时手起刀落会极大减少犯人的痛苦。因此,民间就开始流传说这是“皇帝最后的仁慈”。
在古代,除了“午时三刻”,还有一个“午门问斩”的说法,这是皇帝对罪臣的刑罚。这个就不那么讲究午时了,而是随时都可以在午门问斩。因为皇城中的午门,代表的就是太阳之气,于是古人就认为,这里任何时候都是“阳气”最盛的地方。自然也就不用再可以去等午时三刻了。古代人被“斩首”,为什么要等到午时三刻?看完还真是涨知识了!其实在有记载的史典当中,真正的被午时三刻斩首的犯人很少,也就是明朝有过记载。实则在“秋后问斩”的情况居多,这也是古人遵从大自然春发秋藏的规律,秋季之后万物凋零,也代表了终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23
可能是因为午时三刻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所以要在这个时候斩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23
因为在古代午时三刻被认为是阳气最重的时候,此时行刑便能够压制阴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24
因为午时三刻的阳气最充足,在这时候斩杀的犯人不能投胎,魂魄会直接消散天地间,所以古人就喜欢午时三刻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