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为什么参与不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7:5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16:35
(一)幼儿主动参与较少
幼儿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较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幼儿参与主要是受教师的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可以通过活动中师幼互动得以反映。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主要是由教师发起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学习活动中由教师主动发起的互动共723次,占互动总数的66.88%,而由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共358次,仅占33.12%。[3]由此可以看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的参与主要是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幼儿主动发起和参与的活动较少。其次是幼儿群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幼儿参与的主体可分为个体参与和群体参与。观察活动时我们可以看到,能够完全参与到活动中的幼儿为数不多,很多幼儿在活动进行一会后就会发呆、走神、做小动作,甚至和同伴聊天、打闹等。所以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中出现最多的内容是要求、指令或提醒,占26.0%,第二为约束纪律,占20.8%。[4]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群体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幼儿心理参与不足
幼儿心理参与不足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情感参与不足。在一项研究中,将幼儿情感参与分为三类:一类是幼儿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一类是幼儿自始至终都消极参与;另一类是幼儿间歇性地积极参与和消极参与的混合参与。通过观察和分析,在74个教学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的活动占总活动的45%;幼儿自始至终都消极参与的活动占总活动的39%;幼儿混合参与活动占总活动的16%。[5]从情感参与情况来看,幼儿积极参与的活动不到一半。其次是认知参与不足。同样,在一项研究中,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认知参与不足的问题。此研究根据思维参与情况,将认知类型分为两个认知参与水平,即高认知参与水平和低认知参与水平。其中,高认知参与类型属于高认知参与水平;低认知参与类型与微认知参与类型同属于低认知参与水平。高认知参与类型的活动占总活动的30%;幼儿低认知参与水平的活动占总活动的70%,从认知参与情况来看,高认知参与水平的活动明显少于低认知参与水平的活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6]
(三)幼儿参与时间较短
集体教育活动是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所进行的统一活动。[7]这样的活动主要通过教师来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流程与空间形态等。主要表现在教师安排各组成部分的顺序和结构,即各个环节所占的时间比例。而教师为了能够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又会将活动中单向灌输的时间比例增加,这样幼儿自主探索、发现的时间就会减少,从而导致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参与的时间较短。
二、幼儿参与不足的原因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脱离幼儿的经验水平和生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幼儿在学习中不是一块“白板”,任何时候他们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与同伴、父母的交流中能够获得一些经验。而教师缺乏对幼儿已有学习经验的了解与认识,导致教学内容会脱离幼儿的经验水平和生活。比如有的幼儿在生活的玩耍中对水会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但教师却依选择“感知水的基本特性”这一简单经验为作为重点内容来展开活动,这对于已经积累了这些基本学习经验的幼儿来说,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样,对于那些脱离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也会导致幼儿参与兴趣的降低。
(二)活动内容的预设性较强
教师在准备活动内容时会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所进行的内容。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也是按照这个预设的内容进行的,即使有的幼儿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教师为了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内容,会选择消极地回应幼儿的问题,活动中生成的教育内容较少。这样就使得幼儿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从而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在活动中认知情感的参与。
(三)教师引导的失效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的参与主要是受教师的引导,而教师的引导又通过提问的方式。实际上,由于教师的提问存在着问题,所以会导致幼儿参与不足。首先是教师提问层次偏低,即教师高密度的提出一些幼儿都知道的问题,或难以引起幼儿进行思考的问题。其次,教师的提问脱离幼儿已有经验和水平,即由于教师不能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差异,使得提出的问题会使有些已经掌握的幼儿兴趣缺失,有些尚未掌握的幼儿无所适从。所以教师引导上的问题对提高幼儿认知和情感的参与仍是失效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16:36
由于广大的幼儿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工作实践者逐渐地了解到现代儿童观在现代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使得“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等教育观念也得到了重视。游戏根据实用性可以分为自主性游戏和教学性游戏,教学性游戏多数为教师组织,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包括一些教学任务,主要由教师操控。而自主性游戏都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产生的,充分体现了独立性和自主创造性。虽然自主性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但是幼儿园在开展游戏时大多数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就需要教师适当地调整组织游戏的方式,及时发现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到解决方法,合理地控制游戏的时间,提高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策略,通过有效的手段合理解决游戏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提高自主游戏的质量,实现自主游戏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问题;解决策略
幼儿自主性发展逐渐成为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幼儿是发展的主体,幼儿的自主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性游戏因其独特的环境和教师的帮助成为幼儿自主性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幼儿关于社会等方面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游戏中发现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时间短暂、游戏情节设置单一乏味、幼儿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等问题,使得自主游戏活动很难顺利进行。为了幼儿的教育和发展,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投放游戏材料,制定游戏方式,尊重幼儿对游戏的选择,及时对游戏做出必要的点评。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探索,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自主性的认识不全面
幼儿自主性发展主要体现在教会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己独立思考、提升自我、积极创造发展,所以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体会自主性一词的具体含义,避免因为自身理解错误导致幼儿在自主性发展中出现偏差,尤其要避免对幼儿的全盘控制或者放任自流,二者都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2.教师主导自主性游戏,不尊重幼儿的意愿
自主性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产生的游戏,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会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以*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行为,迫切希望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能获得新的知识或者提高技能。教师时刻关注游戏本身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机会能够教育到幼儿,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幼儿进行知识、品德方面的教育,以达成最开始的教学目的。这样的自主性游戏反而不利于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创造,原本的自主性游戏成为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束缚了教师,同样大大打击了幼儿参与自主性游戏的积极性。
3.自主游戏中放任现象严重
有的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就可以放任幼儿自己,认为只要不伤害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就可以了,他们不关心幼儿游戏的进行情况,不观察可能出现的问题,更不会解决出现的问题。要知道,虽然它是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但是绝对不能将自主性理解为给幼儿绝对自由而没有一点约束,这样可能会使得幼儿没有规矩,缺乏必要的行为规范。
4.教师指导能力不够
自主性游戏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幼儿间的交流是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同样不容忽视。教师何时指导游戏的进行,怎么指导等都影响着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教师在指导前应当细致地观察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的进程,确保介入的时机要恰当准确,避免因为观察错误导致指导介入时机不对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正确的介入形式应当是师生间合理的情感交流,而不是教师将自身的指导作为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将自主性游戏变成一种教学活动,导致难以充分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16:36
幼儿自主性发展逐渐成为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幼儿是发展的主体,幼儿的自主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性游戏因其独特的环境和教师的帮助成为幼儿自主性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幼儿关于社会等方面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游戏中发现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时间短暂、游戏情节设置单一乏味、幼儿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等问题,使得自主游戏活动很难顺利进行。为了幼儿的教育和发展,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投放游戏材料,制定游戏方式,尊重幼儿对游戏的选择,及时对游戏做出必要的点评。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探索,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自主性的认识不全面
幼儿自主性发展主要体现在教会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己独立思考、提升自我、积极创造发展,所以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体会自主性一词的具体含义,避免因为自身理解错误导致幼儿在自主性发展中出现偏差,尤其要避免对幼儿的全盘控制或者放任自流,二者都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2.教师主导自主性游戏,不尊重幼儿的意愿
自主性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产生的游戏,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会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以*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行为,迫切希望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能获得新的知识或者提高技能。教师时刻关注游戏本身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机会能够教育到幼儿,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幼儿进行知识、品德方面的教育,以达成最开始的教学目的。这样的自主性游戏反而不利于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创造,原本的自主性游戏成为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束缚了教师,同样大大打击了幼儿参与自主性游戏的积极性。
3.自主游戏中放任现象严重
有的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就可以放任幼儿自己,认为只要不伤害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就可以了,他们不关心幼儿游戏的进行情况,不观察可能出现的问题,更不会解决出现的问题。要知道,虽然它是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但是绝对不能将自主性理解为给幼儿绝对自由而没有一点约束,这样可能会使得幼儿没有规矩,缺乏必要的行为规范。
4.教师指导能力不够
自主性游戏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幼儿间的交流是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同样不容忽视。教师何时指导游戏的进行,怎么指导等都影响着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教师在指导前应当细致地观察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的进程,确保介入的时机要恰当准确,避免因为观察错误导致指导介入时机不对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正确的介入形式应当是师生间合理的情感交流,而不是教师将自身的指导作为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将自主性游戏变成一种教学活动,导致难以充分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二、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问题的解决
1.幼儿自主发起游戏,成为游戏的主导者
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游戏不再是以前由教师发起的模式,应当转变为由教师与幼儿共同或者只由幼儿发起,让活动开始时幼儿就成为活动的一分子,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结伴,始终感受到自由选择的快乐。教师也不再是游戏的主导者,游戏的掌控权逐渐由幼儿拥有,教师成为游戏的参与者或者指导者。
在教学性活动中,教师是核心,是关键,引导幼儿发现探索新知识,这就会使人认为无论什么情况下教师都是活动的主导者,幼儿的活动都应该跟随教师的步伐思路,教师掌握着整个游戏的进程,幼儿则成为被动接受者。这种情况完全不符合自主性游戏设计的初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幼儿都应该是游戏的主导者,自主权应当在幼儿手中,只有幼儿对游戏有兴趣,才能体现游戏的价值,如果幼儿只能按照教师的意愿活动,那么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2.游戏材料要充足,拥有良好的游戏环境
良好的游戏环境包括充足的游戏材料和游戏空间,幼儿冲突主要体现在游戏空间不足和游戏材料数量少,引发争抢。所以我们应该准备足够大的游戏空间和足够多的游戏材料。幼儿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是在和玩具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一旦玩具材料数量不够,难以满足幼儿的发展,这肯定会影响幼儿的探索互动,进而影响幼儿的发展。材料的准备不仅要满足数量充足,还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游戏材料数量应该多;中班幼儿的游戏材料不仅数量充足,种类也要多,帮助幼儿在交往同伴的同时还能游戏;而大班幼儿的游戏材料数量不再重要,重要的应当是种类多,可变性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16:37
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为什么参与不足,我觉得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孩子比较认生,所以才会参与不多,而且家长他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应该是比较少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16:37
我的幼儿园》是幼儿走进幼儿园的第一个课程。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要进入集体生活,要学习与同伴交往,要跟同伴一起活动,要开始他们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如何帮助幼儿尽快地熟悉环境,适应集体生活,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进而喜欢幼儿园呢?这是我们小班老师的首要任务。
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等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幼儿园的人、事、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并通过游戏和活动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学习了解一日生活 的基本规则;通过与同伴的亲密接触来探索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学习和他人交往和沟通。通过四周的主题活动的实施有以下几点反思:
1、生活方面:通过四周的集体生活,大部分幼儿已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生活,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学会了自己上厕、喝水、洗手,知道喝水用自己标记的杯子,檫手用自己标记的毛巾。午睡时能找到自己标记的小床,大部分会脱外衣、外裤睡觉,部分幼儿学会了穿外衣外裤和鞋子。大部分幼儿已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知道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并学会了拿勺子,吃完后会把自己的餐具收拾好并分类规放。
但也有部分幼儿不会拿勺、吃饭较慢和挑食的现象,个别幼儿不会穿*裤,上厕有困难,如:可意、欣语。
2、认知方面:
大部分幼儿已经能用普通话交流,能跟着老师大声的念儿歌,愿意倾听故事,并能初步理解故事中的内容和人物,愿意 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乐意参与集体活动,愿意和同伴一起分享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做运动,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会跟着音乐开火车,并找到自己做操的位置和点跟着音乐有序的做操。喜欢做
音乐游戏,愿意和同伴一起愉快的唱歌表演并能跟着音乐节奏做动作。初步认识了颜色,并对玩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尝试用手印做了创意图案,手指点画。学习制作了手工小鸟,学会了正确使用粘合材料。
但大部分幼儿倾听习惯较差,喜欢插嘴,不举手等现象,个别幼儿不肯说不愿说如:张天一、可意。还有个别幼儿喜欢捣蛋,游戏时穿来穿去,故意去撞到别的幼儿,绘画手工时有意拉破手工纸和绘画纸。这些不良习惯还有待于今后我们老师的帮助和教育。
3、不足之处:
可能由于太关注孩子生活方面的细节,对幼儿身体动作方面有所忽视,如:滚、爬、走等方面的活动和游戏还渗透的不够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二: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汽车叭叭叭》活动反思
在主题活动《汽车叭叭叭》里,我们通过语言、常识、美术等各种艺术形态来表现,我们用“圆”、“轮子”、“滚动”等等关键词组织活动,从而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通过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常见车辆的不同外形和功用,体验了车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同时结合数概念,体验不同数量车轮的不同功用。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游戏环境,让主题融入到环境中,我们利用废旧纸箱为孩子们制作了一辆公共汽车,让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了解了交通规则,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在益智区,设计了立体停车场,我们将一一对应的概念融入其中,而且养成了孩子们玩好玩具应该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另外,我们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差异设计了小动物乘火车的游戏,锻炼了幼儿排序的能力。在探索区中,孩子们拿着从家里带来的小车,在不同坡度的车道上开小车,感受速度的不同。在阅读区增设了小汽车方面的图书,供孩子自由阅读。建构区里我们在地面铺设了印有马路的毯子,并且提供了许多实物小汽车及自制小汽车,供孩子们自由选择玩耍。玩耍之后要求将车子回停车场,让幼儿在摆摆放放的操作过程中,了解各种车子名称及特征,练习分类停放。
小班孩子对运动着的物体很感兴趣,尤其是开动着的汽车、摩托车等,令他们着迷,吸引着他们去观察、去发现。特别是轱辘轱辘的车轮子,成为孩子有趣“吸引物”,于是学习的注意力也就自然地集中在轮子上。于是我们设计了车轮滚画的活动,通过车轮滚画,观察色彩和花纹的变化,体验玩色和大面积作画的乐趣。在活动“轮子歌”中,首先通过轮子的数量及种类,引出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其中包含的数的概念。当孩子们掌握了基本车辆的轮子数量时,又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车轮的排列方式,并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而且是数个孩子一起合作表达。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增强了空间意识,同时也获得了大家在一起做游戏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另外,在美工活动“拼搭小汽车”的活动中,幼儿自己给小车安装所有配件。如:车窗、车轮等。这不但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还丰富了幼儿对车子组成的经验。
随着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对于各种各样的车的种类和用途的车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汽车展览会”,“各种各样的车”,“会唱歌的车”等。幼儿通过外出参观、实地观察、观看录象等活动,对汽车的名称和功能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尤其对警车、救护车等有特殊用途的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很多有关交通规则的体育游戏,如:“开小车”“小拖车”的活动。练习听信号变幻动作。锻炼幼儿灵活的闪躲能力。也让孩子们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
主题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进行该主题活动中,实物照片与模型玩具是必备的教具与学具,孩子们通过与父母一起收集各种图片资料,一起玩弄各种车辆、火车、飞机、轮船的模型与玩具,使他们逐渐认识、了解了各种交通工具的用途与特征。家长们积极配合,收集到了许多种类的交通工具的图片与模型,我们把它们布置在了探索区,让幼儿不仅仅能看到,更能摸到和感受到这些有趣的交通工具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很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虽然不太会表演,或不能投入的表演,但从孩子们欣喜的眼中可以看出他们喜欢这些内容的活动乐于去尝试去体验。孩子们从各自初步尝试制作各种交通工具,到能有意识的进行小组合作式制作,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动手能力与人际关系智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少,在游戏活动中,不会表演,不能放开大胆的表演,总是觉得这种模仿表演很可笑,不能投入其中。这与
我们在开展其它类教学活动中这一方面涉及较少有很大关系,幼儿缺乏此类的经验。二是在制作活动中幼儿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有限,在活动中缺少耐心,及探索精神。当遇到困难时急于求助于他人,且放弃了自己探索的机会。三是幼儿的空间智能没有很好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在我们涉及的活动中关于绘画、创作的内容极少,幼儿们没有机会去练习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