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篇作品为例,分析《左传》的叙事成就 很着急的知道的请帮帮忙啊!11!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7:2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1:46
http://www.guoxue.com/newbook/book22/zgwxs/zgwxs1-1-3.htm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 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 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 《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 事文学的传统。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左传》的成书 《左传》的叙事特征 《左传》的记言文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传 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左传》记事,起于鲁隐 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基本与《春秋》重合,还 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今人一般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是 一位儒家学者。与《春秋》一样,《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 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左传》 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同时,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 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 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书中还揭露了暴虐昏庸、贪婪荒淫之辈,肯定 赞扬了忠良正直之士,尤其是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更反映了《左传》进步的 历史观。在《左传》作者看来,有德才能为天所佑;得民或失民,被有识之士当 作取国或灭国的重要条件;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人的地位提高了;在君与民的关 系中,民的地位提高了。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 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 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 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 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 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 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 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彩。《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 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 结果的全过程。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倒叙就是在 叙事过程中回顾事件的起因,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如“宣公三年”先记 载了郑穆公兰之死。然后再回顾了他的出生和命名;其母梦见天使与之兰,怀孕 而生穆公,故名之兰。《左传》中还有插叙和补叙,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这些 叙述,常用一个“初”字领起。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 果,如*崤之战中蹇叔在秦出师伐郑时,已预知了必然失败的结果:“吾见师 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僖公三十二年)秦师经过周都洛阳北门,王孙满又预言: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僖公三十三年)《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 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 个别段落中,作者也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场景。如写 鄢陵之战“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师”中阵地的情况,完全是通过楚子和伯州犁的对 话展示出来的。(成公十六年)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 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 特点。《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 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 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 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如“僖公二十八年”写 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 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 心协力。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晋 师。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师大胜,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 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 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至此,叙述圆 满结束。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如,作者 在总结城濮之战经验时云:“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僖公二十八年)不 仅是城濮之战,整个《左传》叙事中,礼、义、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当作影 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加以叙述,而且叙述中往往还带有神秘因素。以《左传》 中常出现的预兆为例,这些预兆大都有道德化倾向:符合礼义要求之事,常有吉 兆,而悖于礼义之事,则常有凶兆。这些预兆有时是智者的言论,有时则是占卜、 梦境、天象等的神秘暗示。如“僖公十五年”*韩之战,在“僖公十年”就有 已故晋太子“敝于韩”的预言;“僖公十四年”又有晋卜偃“期年将有大咎,几 亡国”的预言,战前又有秦卜徒父释卦之兆,晋惠公不从占卜之失。在这些看似 神秘的预兆之后,是晋惠公违礼、失义、背信之举。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 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 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 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就像一个故事讲述者,把事件叙述得 颇具戏剧性。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不仅如此,《左 传》有的叙事记言,明显不是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记录,而是出于臆测或虚构。如 “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的介子推*间的对话,不可能有第三者在旁听见或记录, 当是作者根据传闻和揣想虚拟而成。这种写法,可以看作后代小说家为人物虚拟 对话的萌芽。《左传》中还记述了大量的占卜释梦和神异传闻。如“成公十年” 记晋景公之死,情节曲折怪诞,用三个梦构成了互为关连的情节。写晋侯所梦大 厉,画鬼如生动的令人毛骨悚然;病入膏肓的描写,极为生动有趣;桑田巫释梦 之语,小臣之梦的印证,更是充满神秘色彩,仿佛志怪小说。
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但《左传》的 写人还不像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也没有像后 世小说那样塑造人物形象。由于它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 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 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左传》中许多重要*人物如郑 庄公、晋文公、楚灵王、郑子产、齐晏婴等等,都是通过数年行迹的积累来表现 的。《左传》中还有一些人物,并不是反复出现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形象,而是仅 在某一时、某一事中出现,表现的仅仅是其一生中的某一片断,反映的是其性格 中的某一方面。这些形象往往非常生动传神,能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如“ 晋灵公不君”中,鉏麑、提弥明、灵辄三位武士(宣公二年),齐晋{安革}之战 中代君就俘的逢丑父等(成公二年)。
《左传》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左传》有些 描写还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晋文公是《 左传》中着力歌颂的人物(庄公二十八年至僖公三十二年)。他由一个贵公子成 长为*家,由四处*到一代霸主,人物性格有一个曲折的成熟过程。楚灵王 是《左传》中被否定的国君形象(襄公二十六年至昭公十三年),他在即位前的 争强好胜,野心勃勃,弑王自立,即位后的残暴,骄奢狂妄等,都显示出他确实 是个昏君。但同时,作者又表现了他宽容纳谏,知过能改,不记前怨,风趣等性 格特点,并写了他最后悔恨自己的残暴,刻画出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 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 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如成公二年的齐晋{安革}之战,《左传》这样描写 战争场面,展现战争的全貌,表现人物个性: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 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 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 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 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桴而鼓,马逸不能止, 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却克受伤,解张、郑丘缓鼓励他坚持战斗,当时战场上紧张激烈的场面,可 想而知。三人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气概,在对话和行动描写中,也得到充分表 现。
《左传》在战争描写中还有许多与整个战局关系不大的事,这些事只是反映 了战争的一些具体情状,在战争中并不具有重要意义。《左传》还在复杂的战争 过程、*事件中,大量描写细节。作为历史著作,这些描写内容完全可以不写 或略写,但《左传》却大量地描写了这些琐事细节,它们在叙事生动和人物刻画 方面具有文学意义,如“宣公二年”的宋郑大棘之战,其中狂狡倒戟出郑人,华 元食士忘其御羊斟,华元逃归后与羊斟的对话,城者之讴等,都非这次战争的重 要事件,但如果只写宋郑战于大棘,宋师败绩,郑人获华元,华元逃归,则必然 使叙事枯燥无味,毫无文学性可言。正是这些次要事件中的细节描写,才增加了 叙事的生动传神。又如“宣公四年”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写 了公子宋食指大动,郑灵公食大夫鼋不与公子宋,公子宋怒而染指于鼎等细节, 整个事变由食无鼋这件小事引起,而公子宋的贪馋好怒,公子归生的迟疑懦弱、 郑灵公的昏庸可笑都在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表现了出来。再如“哀公十六年”记楚 国白公之乱这一*事件,最后写叶公子高平叛,没有着重写叶公的重大军政措 施,而就叶公是否该戴头盔这一细节反复渲染:
叶公亦至,及北门,或遇之,曰:“君胡不胄?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 贼之矢若伤君,是绝民望也,若之何不胄?”乃胄而进。又遇一人曰:“君胡胄? 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若见君面,是得艾也。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犹将旌君以徇于国,而又掩面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
突出国人对叶公的爱戴和叶公急于争取国人的心理。叶公平叛之所以成功, 他的可贵之处,都在叶公免胄的细节中表现出来。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 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刘知 几《史通》卷十四《申左》),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如 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辞,*联合攻郑,烛之武作为郑使出说秦伯。 他着重对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作了具体的分析。先把郑国之存亡放在 一边:“郑既知亡矣。”再叙述郑亡并无利于秦:“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 薄也。”然后归结到保存郑国于秦有益无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最后还补叙昔日晋对秦之忘恩负义以加强说服力。说 辞有意置郑国利害于不顾,而处处为秦国考虑,委婉而多姿,谨严而周密。因此, 能打动秦穆公之心,使他不但退兵,还留秦将杞子等三人率军助郑守卫。晋人也 只好退兵,郑国得以保全,充分显示了烛之武说辞的分量。《左传》中的行人辞 令、大夫谏说佳作甚多,如隐公三年石碏谏宠州吁,隐公五年臧僖伯谏观鱼, 桓公二年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六年梁谏追楚师,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僖公 十五年阴饴甥对秦伯,僖公二十六年展喜犒师,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子,成公十 三年吕相绝秦,襄公三十一年子产坏晋馆垣,等等。这些辞令,由于行人身份及 对象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有的委婉谦恭,不卑不亢;有的词锋犀利,刚柔相济。 这些辞令又因事因人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都用辞典雅,渊懿美茂,生 气勃勃。《左传》的辞令之美,“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 手。”(《史通》卷十四《申左》)大约当时的外交辞令已很讲究,史家记述时 又加修饰,故而文采斐然。
《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如宣公十二年晋楚邲之战中,写 晋师溃败时的狼狈之状云:“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为争渡船逃 命,先上船者以乱刀砍争攀船舷者手,落入船中的手指竟然“可掬”。简练的一 句话,写尽晋师争先恐后、仓皇逃命的紧张混乱场面。同年冬天,楚国出师灭萧, 将士“多寒”,于是“(楚)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楚王 劳军的体恤之语,温暖将士之心就如披上了绵衣。以一个贴切的比喻,形象生动 地写出了楚王慰勉之殷,将士愉悦之情。“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 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 字外。”(《史通·叙事》)
http://www.nwnu.e.cn/jpkc/2005/jxdg.php
《左传》
一、《左传》的体例与性质
《左氏春秋》因本来是一部完整的书,晋人杜预割裂之分别附于鲁《春秋》一书有关各条之下,作为《春秋》传,故晋以后一般称作“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战国西汉时已广泛流行。故战国西汉人引用的“春秋”,往往是指《左传》。
作者左丘明,为鲁瞽史,孔丘同时或稍晚时人。 《左传》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 文末一句带及三家灭智氏,为公元前 453 年事。则其中有后人附益的文字 ) 。
二、思想内容
全书比较详细而具体地记载了春秋时代周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军事、外交、文化等活动。作者根据当时所能见到的各国史书博采佚闻,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展示了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比较重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歌颂有作为的*家和爱国人物。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矛盾与斗争,批判了统治者的残暴与荒淫。
三、艺术成就
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同时又注意文章的布局和结构。
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叙述中注意交待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注意交待战争双方的对比、变化。
描写各种人物的情态,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常引用歌谣、谚语、人民群众的口语以增强叙述的生动性。
四、对后世的影响
它通过具体的记述和描绘反映历史,表现作者的思想,对《史记》和后来的史传、讲史、历史小说和记叙散文都有很大影响。它既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也是我国历史小说的滥觞。
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http://211.64.240.9/wljp/sjjp/gdwx/jiaoan.htm
《左传》:先秦散文散文叙事之最(刘知几 《史通·模拟》
(一)《左传》的成书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沿袭《春秋》记年体例的编年史。叙事起于隐公元年(前722),止于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成书于战国初期《史记》《汉书》均称其作者为春秋末鲁人左丘明
(二)《左传》的史学价值和思想意义。
作为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巨著,《左传》与《春秋 》一样,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透析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1、天人关系上,《左》强调人的作用,具有朴素的唯物史观。
2、在君民关系上,《左》比较重视民的作用,明显表现出“民本”思想。
3、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臧否人物。
(三)《左传》的叙事记言的艺术成就。
1、叙事,议论和感情表达有机结合,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1)《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
(2)《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和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
(3)《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给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了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彩。
2、丰富了叙事手法,完善了叙事散文的体式,通过对繁富的历史材料精心选择,使叙事事故化、趣味化、首尾完整,情节跌石有致,人物富有传奇色彩。
(1)《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叙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过程,但同时又运用到叙、插叙、补叙和预叙,又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
如:倒叙来回顾事件的起因、或成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宣公三年”载郑穆公兰之死,结合回顾了他的出生命名,母梦天使与之兰, 孕而生穆公,故名之兰。插、补叙性作用与之类,常用一个“初”字领起,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如*崤之战蹇叔哭师,“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僖公三十二年);秦师过周都洛阳北门,王孙满又预言,“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僖公三十二年)
(2)《左传》以第三人的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个别段落中作者也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场景,如晋楚鄢陵之战“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师”,完全是通过楚子和伯州犁的对话展示出来的(成公十六年)。
(3)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左传》充满故事性,同时作者往往根据传闻或揣想,虚拟叙事语言,体现了主观性创造的倾向,而那些大量的占卜、释梦和神异传阅,更是充满神秘色彩。如“僖公二十四年”记介之推*间对话,可视为后来小说象虚拟人物对话的萌芽,“成公七年”“记晋景公之死用三个梦构成了互为关连的怪诞情节,晋侯梦大厉,病入膏肓,桑田巫释梦,小臣之梦的印证仿佛志怪小说。
(4)作为历史著作,《左传》在复杂的战争过程,*事件大事中大量描写看似不是重要意义的的琐事细节,在叙事的生动和人物的刻画方面具有文学意义。如“宣公二年”的宋郑大棘之战,通过次要事件的细节描写,增加了叙事的生动传神;另如“宣公四年”写郑公子归生弑君郑灵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却由公子宋染指于鼎这一食鼋小事引起,公子宋的贪馋好怒,公子归生的迟疑懦弱,郑灵公的昏庸可笑在这一生活细节中表现出来。另“哀公十六年”楚“白公之乱”写叶公子高平叛,没有首重写其重大的军政措施,而就叶公是否该戴头盔这一细节反复渲染。突出国人对叶公的爱戴和叶公急于争取国人的心理。叶公平叛之所以成动,其可贵之处,均于此免胄细节中表现。
(5)《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描写出宏大的社会背景,探索事件发展的内在规律,而在对事件的因果关系的叙述中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的特点,即:礼、义、德、等道德因素,被当作影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加以叙述,叙述时又述其预兆,解释了事件的因果关系,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其叙事的特点。
3、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左传》作为一部编年史,采用串珠缀锦、集腋成裘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刻画了那个时代个性鲜明、形象各异的各色人物。
①既有对重要人物郑庄公、晋文公等反复出现人物的形象进行系统、完整的描述,又能对一些某一时、一事中出现的次要人物,抓住其最能体现性格的某一生活片断,传神写照。如郑宋“棘之战”中的羊斟。
②《左传》有些描写还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如晋文公(庄公二十八——公三十二年)描写人物性格曲折的成熟过程。楚灵王(襄公二十六至昭公十三年),即位前野心、弑、即位后残暴狂妄,但又能宽容纳谏、知过能改、不计前怨、风趣等性格特点,善悔过者。
③《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观,形象得以完成。
4、《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写大夫辞令,行人应答、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史通》卷十四《申左》)简洁精练,委曲达意,栩栩如生。又都用辞典雅,渊懿并茂,生气勃勃,“谅非继营草创,发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同上)
5、《左传》叙事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宣十二年”,晋楚邲之战,晋师“舟中之指可掬”,同年,楚王围萧,“冬多寒,巡三军拊勉,如挟纩”。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史通、叙事》)
(四)《左传》地位和影响
http://www.ahtvu.ah.cn/jxc1/dzjan/yjsh.htm
春秋时期的编年史,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故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左传》长于叙事,注意“原始察终”;善于抓住个性特点描写战争,战争描写成就很大; 人物描写达到一定高度;语言艺术。
二、复杂战争的生动展现 —— 《城濮之战》
1.详细记述了晋楚城濮之战这场争霸战的历史事件
2.战争描写艺术
A.表现方式上:紧扣战争性质——争霸战,以战争准备阶段的战略谋划,以及外交、军事、组织等方面的准备为描写重点,战争场面描写寥寥数语,速战速决。这样就着重分析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服务于作者探索战争胜败原因的目的。
战略 —— 报施救患,取威定霸 ——┐
┌— 组编三军,举贤任能 │未战胜败已明 ——〉“德胜”(原始察终)
战术├— 励精图治,以图霸业 ——┘
└— 联合齐秦,攻曹伐卫
B.叙事结构上:采用双线结构,以晋国和楚国为两条线索,详写晋国,略述楚国,时而平行,时而相交,有合有分。从而化繁为简,使整个记述简洁清晰,增强了情节性、曲折性和动人效果,生动再现了这场复杂的顺息万变的战争。
3.人物语言个性化。深刻心理描写。
参考资料:http://www.guoxue.com/newbook/book22/zgwxs/zgwxs1-1-3.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1:46
可以私聊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1:46
http://www.guoxue.com/newbook/book22/zgwxs/zgwxs1-1-3.htm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 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 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 《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 事文学的传统。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左传》的成书 《左传》的叙事特征 《左传》的记言文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传 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左传》记事,起于鲁隐 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基本与《春秋》重合,还 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今人一般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是 一位儒家学者。与《春秋》一样,《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 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左传》 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同时,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 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 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书中还揭露了暴虐昏庸、贪婪荒淫之辈,肯定 赞扬了忠良正直之士,尤其是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更反映了《左传》进步的 历史观。在《左传》作者看来,有德才能为天所佑;得民或失民,被有识之士当 作取国或灭国的重要条件;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人的地位提高了;在君与民的关 系中,民的地位提高了。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 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 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 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 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 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 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 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彩。《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 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 结果的全过程。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倒叙就是在 叙事过程中回顾事件的起因,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如“宣公三年”先记 载了郑穆公兰之死。然后再回顾了他的出生和命名;其母梦见天使与之兰,怀孕 而生穆公,故名之兰。《左传》中还有插叙和补叙,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这些 叙述,常用一个“初”字领起。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 果,如*崤之战中蹇叔在秦出师伐郑时,已预知了必然失败的结果:“吾见师 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僖公三十二年)秦师经过周都洛阳北门,王孙满又预言: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僖公三十三年)《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 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 个别段落中,作者也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场景。如写 鄢陵之战“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师”中阵地的情况,完全是通过楚子和伯州犁的对 话展示出来的。(成公十六年)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 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 特点。《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 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 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 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如“僖公二十八年”写 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 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 心协力。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晋 师。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师大胜,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 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 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至此,叙述圆 满结束。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如,作者 在总结城濮之战经验时云:“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僖公二十八年)不 仅是城濮之战,整个《左传》叙事中,礼、义、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当作影 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加以叙述,而且叙述中往往还带有神秘因素。以《左传》 中常出现的预兆为例,这些预兆大都有道德化倾向:符合礼义要求之事,常有吉 兆,而悖于礼义之事,则常有凶兆。这些预兆有时是智者的言论,有时则是占卜、 梦境、天象等的神秘暗示。如“僖公十五年”*韩之战,在“僖公十年”就有 已故晋太子“敝于韩”的预言;“僖公十四年”又有晋卜偃“期年将有大咎,几 亡国”的预言,战前又有秦卜徒父释卦之兆,晋惠公不从占卜之失。在这些看似 神秘的预兆之后,是晋惠公违礼、失义、背信之举。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 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 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 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就像一个故事讲述者,把事件叙述得 颇具戏剧性。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不仅如此,《左 传》有的叙事记言,明显不是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记录,而是出于臆测或虚构。如 “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的介子推*间的对话,不可能有第三者在旁听见或记录, 当是作者根据传闻和揣想虚拟而成。这种写法,可以看作后代小说家为人物虚拟 对话的萌芽。《左传》中还记述了大量的占卜释梦和神异传闻。如“成公十年” 记晋景公之死,情节曲折怪诞,用三个梦构成了互为关连的情节。写晋侯所梦大 厉,画鬼如生动的令人毛骨悚然;病入膏肓的描写,极为生动有趣;桑田巫释梦 之语,小臣之梦的印证,更是充满神秘色彩,仿佛志怪小说。
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但《左传》的 写人还不像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也没有像后 世小说那样塑造人物形象。由于它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 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 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左传》中许多重要*人物如郑 庄公、晋文公、楚灵王、郑子产、齐晏婴等等,都是通过数年行迹的积累来表现 的。《左传》中还有一些人物,并不是反复出现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形象,而是仅 在某一时、某一事中出现,表现的仅仅是其一生中的某一片断,反映的是其性格 中的某一方面。这些形象往往非常生动传神,能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如“ 晋灵公不君”中,鉏麑、提弥明、灵辄三位武士(宣公二年),齐晋{安革}之战 中代君就俘的逢丑父等(成公二年)。
《左传》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左传》有些 描写还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晋文公是《 左传》中着力歌颂的人物(庄公二十八年至僖公三十二年)。他由一个贵公子成 长为*家,由四处*到一代霸主,人物性格有一个曲折的成熟过程。楚灵王 是《左传》中被否定的国君形象(襄公二十六年至昭公十三年),他在即位前的 争强好胜,野心勃勃,弑王自立,即位后的残暴,骄奢狂妄等,都显示出他确实 是个昏君。但同时,作者又表现了他宽容纳谏,知过能改,不记前怨,风趣等性 格特点,并写了他最后悔恨自己的残暴,刻画出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 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 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如成公二年的齐晋{安革}之战,《左传》这样描写 战争场面,展现战争的全貌,表现人物个性: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 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 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 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 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桴而鼓,马逸不能止, 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却克受伤,解张、郑丘缓鼓励他坚持战斗,当时战场上紧张激烈的场面,可 想而知。三人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气概,在对话和行动描写中,也得到充分表 现。
《左传》在战争描写中还有许多与整个战局关系不大的事,这些事只是反映 了战争的一些具体情状,在战争中并不具有重要意义。《左传》还在复杂的战争 过程、*事件中,大量描写细节。作为历史著作,这些描写内容完全可以不写 或略写,但《左传》却大量地描写了这些琐事细节,它们在叙事生动和人物刻画 方面具有文学意义,如“宣公二年”的宋郑大棘之战,其中狂狡倒戟出郑人,华 元食士忘其御羊斟,华元逃归后与羊斟的对话,城者之讴等,都非这次战争的重 要事件,但如果只写宋郑战于大棘,宋师败绩,郑人获华元,华元逃归,则必然 使叙事枯燥无味,毫无文学性可言。正是这些次要事件中的细节描写,才增加了 叙事的生动传神。又如“宣公四年”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写 了公子宋食指大动,郑灵公食大夫鼋不与公子宋,公子宋怒而染指于鼎等细节, 整个事变由食无鼋这件小事引起,而公子宋的贪馋好怒,公子归生的迟疑懦弱、 郑灵公的昏庸可笑都在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表现了出来。再如“哀公十六年”记楚 国白公之乱这一*事件,最后写叶公子高平叛,没有着重写叶公的重大军政措 施,而就叶公是否该戴头盔这一细节反复渲染:
叶公亦至,及北门,或遇之,曰:“君胡不胄?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 贼之矢若伤君,是绝民望也,若之何不胄?”乃胄而进。又遇一人曰:“君胡胄? 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若见君面,是得艾也。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犹将旌君以徇于国,而又掩面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
突出国人对叶公的爱戴和叶公急于争取国人的心理。叶公平叛之所以成功, 他的可贵之处,都在叶公免胄的细节中表现出来。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 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刘知 几《史通》卷十四《申左》),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如 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辞,*联合攻郑,烛之武作为郑使出说秦伯。 他着重对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作了具体的分析。先把郑国之存亡放在 一边:“郑既知亡矣。”再叙述郑亡并无利于秦:“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 薄也。”然后归结到保存郑国于秦有益无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最后还补叙昔日晋对秦之忘恩负义以加强说服力。说 辞有意置郑国利害于不顾,而处处为秦国考虑,委婉而多姿,谨严而周密。因此, 能打动秦穆公之心,使他不但退兵,还留秦将杞子等三人率军助郑守卫。晋人也 只好退兵,郑国得以保全,充分显示了烛之武说辞的分量。《左传》中的行人辞 令、大夫谏说佳作甚多,如隐公三年石碏谏宠州吁,隐公五年臧僖伯谏观鱼, 桓公二年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六年梁谏追楚师,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僖公 十五年阴饴甥对秦伯,僖公二十六年展喜犒师,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子,成公十 三年吕相绝秦,襄公三十一年子产坏晋馆垣,等等。这些辞令,由于行人身份及 对象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有的委婉谦恭,不卑不亢;有的词锋犀利,刚柔相济。 这些辞令又因事因人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都用辞典雅,渊懿美茂,生 气勃勃。《左传》的辞令之美,“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 手。”(《史通》卷十四《申左》)大约当时的外交辞令已很讲究,史家记述时 又加修饰,故而文采斐然。
《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如宣公十二年晋楚邲之战中,写 晋师溃败时的狼狈之状云:“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为争渡船逃 命,先上船者以乱刀砍争攀船舷者手,落入船中的手指竟然“可掬”。简练的一 句话,写尽晋师争先恐后、仓皇逃命的紧张混乱场面。同年冬天,楚国出师灭萧, 将士“多寒”,于是“(楚)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楚王 劳军的体恤之语,温暖将士之心就如披上了绵衣。以一个贴切的比喻,形象生动 地写出了楚王慰勉之殷,将士愉悦之情。“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 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 字外。”(《史通·叙事》)
http://www.nwnu.e.cn/jpkc/2005/jxdg.php
《左传》
一、《左传》的体例与性质
《左氏春秋》因本来是一部完整的书,晋人杜预割裂之分别附于鲁《春秋》一书有关各条之下,作为《春秋》传,故晋以后一般称作“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战国西汉时已广泛流行。故战国西汉人引用的“春秋”,往往是指《左传》。
作者左丘明,为鲁瞽史,孔丘同时或稍晚时人。 《左传》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 文末一句带及三家灭智氏,为公元前 453 年事。则其中有后人附益的文字 ) 。
二、思想内容
全书比较详细而具体地记载了春秋时代周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军事、外交、文化等活动。作者根据当时所能见到的各国史书博采佚闻,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展示了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比较重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歌颂有作为的*家和爱国人物。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矛盾与斗争,批判了统治者的残暴与荒淫。
三、艺术成就
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同时又注意文章的布局和结构。
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叙述中注意交待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注意交待战争双方的对比、变化。
描写各种人物的情态,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常引用歌谣、谚语、人民群众的口语以增强叙述的生动性。
四、对后世的影响
它通过具体的记述和描绘反映历史,表现作者的思想,对《史记》和后来的史传、讲史、历史小说和记叙散文都有很大影响。它既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也是我国历史小说的滥觞。
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http://211.64.240.9/wljp/sjjp/gdwx/jiaoan.htm
《左传》:先秦散文散文叙事之最(刘知几 《史通·模拟》
(一)《左传》的成书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沿袭《春秋》记年体例的编年史。叙事起于隐公元年(前722),止于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成书于战国初期《史记》《汉书》均称其作者为春秋末鲁人左丘明
(二)《左传》的史学价值和思想意义。
作为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巨著,《左传》与《春秋 》一样,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透析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1、天人关系上,《左》强调人的作用,具有朴素的唯物史观。
2、在君民关系上,《左》比较重视民的作用,明显表现出“民本”思想。
3、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臧否人物。
(三)《左传》的叙事记言的艺术成就。
1、叙事,议论和感情表达有机结合,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1)《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
(2)《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和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
(3)《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给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了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彩。
2、丰富了叙事手法,完善了叙事散文的体式,通过对繁富的历史材料精心选择,使叙事事故化、趣味化、首尾完整,情节跌石有致,人物富有传奇色彩。
(1)《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叙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过程,但同时又运用到叙、插叙、补叙和预叙,又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
如:倒叙来回顾事件的起因、或成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宣公三年”载郑穆公兰之死,结合回顾了他的出生命名,母梦天使与之兰, 孕而生穆公,故名之兰。插、补叙性作用与之类,常用一个“初”字领起,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如*崤之战蹇叔哭师,“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僖公三十二年);秦师过周都洛阳北门,王孙满又预言,“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僖公三十二年)
(2)《左传》以第三人的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个别段落中作者也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场景,如晋楚鄢陵之战“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师”,完全是通过楚子和伯州犁的对话展示出来的(成公十六年)。
(3)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左传》充满故事性,同时作者往往根据传闻或揣想,虚拟叙事语言,体现了主观性创造的倾向,而那些大量的占卜、释梦和神异传阅,更是充满神秘色彩。如“僖公二十四年”记介之推*间对话,可视为后来小说象虚拟人物对话的萌芽,“成公七年”“记晋景公之死用三个梦构成了互为关连的怪诞情节,晋侯梦大厉,病入膏肓,桑田巫释梦,小臣之梦的印证仿佛志怪小说。
(4)作为历史著作,《左传》在复杂的战争过程,*事件大事中大量描写看似不是重要意义的的琐事细节,在叙事的生动和人物的刻画方面具有文学意义。如“宣公二年”的宋郑大棘之战,通过次要事件的细节描写,增加了叙事的生动传神;另如“宣公四年”写郑公子归生弑君郑灵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却由公子宋染指于鼎这一食鼋小事引起,公子宋的贪馋好怒,公子归生的迟疑懦弱,郑灵公的昏庸可笑在这一生活细节中表现出来。另“哀公十六年”楚“白公之乱”写叶公子高平叛,没有首重写其重大的军政措施,而就叶公是否该戴头盔这一细节反复渲染。突出国人对叶公的爱戴和叶公急于争取国人的心理。叶公平叛之所以成动,其可贵之处,均于此免胄细节中表现。
(5)《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描写出宏大的社会背景,探索事件发展的内在规律,而在对事件的因果关系的叙述中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的特点,即:礼、义、德、等道德因素,被当作影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加以叙述,叙述时又述其预兆,解释了事件的因果关系,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其叙事的特点。
3、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左传》作为一部编年史,采用串珠缀锦、集腋成裘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刻画了那个时代个性鲜明、形象各异的各色人物。
①既有对重要人物郑庄公、晋文公等反复出现人物的形象进行系统、完整的描述,又能对一些某一时、一事中出现的次要人物,抓住其最能体现性格的某一生活片断,传神写照。如郑宋“棘之战”中的羊斟。
②《左传》有些描写还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如晋文公(庄公二十八——公三十二年)描写人物性格曲折的成熟过程。楚灵王(襄公二十六至昭公十三年),即位前野心、弑、即位后残暴狂妄,但又能宽容纳谏、知过能改、不计前怨、风趣等性格特点,善悔过者。
③《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观,形象得以完成。
4、《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写大夫辞令,行人应答、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史通》卷十四《申左》)简洁精练,委曲达意,栩栩如生。又都用辞典雅,渊懿并茂,生气勃勃,“谅非继营草创,发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同上)
5、《左传》叙事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宣十二年”,晋楚邲之战,晋师“舟中之指可掬”,同年,楚王围萧,“冬多寒,巡三军拊勉,如挟纩”。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史通、叙事》)
(四)《左传》地位和影响
http://www.ahtvu.ah.cn/jxc1/dzjan/yjsh.htm
春秋时期的编年史,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故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左传》长于叙事,注意“原始察终”;善于抓住个性特点描写战争,战争描写成就很大; 人物描写达到一定高度;语言艺术。
二、复杂战争的生动展现 —— 《城濮之战》
1.详细记述了晋楚城濮之战这场争霸战的历史事件
2.战争描写艺术
A.表现方式上:紧扣战争性质——争霸战,以战争准备阶段的战略谋划,以及外交、军事、组织等方面的准备为描写重点,战争场面描写寥寥数语,速战速决。这样就着重分析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服务于作者探索战争胜败原因的目的。
战略 —— 报施救患,取威定霸 ——┐
┌— 组编三军,举贤任能 │未战胜败已明 ——〉“德胜”(原始察终)
战术├— 励精图治,以图霸业 ——┘
└— 联合齐秦,攻曹伐卫
B.叙事结构上:采用双线结构,以晋国和楚国为两条线索,详写晋国,略述楚国,时而平行,时而相交,有合有分。从而化繁为简,使整个记述简洁清晰,增强了情节性、曲折性和动人效果,生动再现了这场复杂的顺息万变的战争。
3.人物语言个性化。深刻心理描写。
参考资料:http://www.guoxue.com/newbook/book22/zgwxs/zgwxs1-1-3.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1:46
可以私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