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1 18: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1 18:38
从二00五年下半年开始,天津市围绕破解土地和资金双重约束的难题,在广泛征求农*愿和大量调研基础上,推出以“宅基地换房”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办法,并在“十二镇五村”开展试点,涉及津郊近十八万农民。
宅基地换房欲破三农问题瓶颈
所谓“宅基地换房”办法,即农民自愿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内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耕,而节约下来的土地整合后再“招”、“拍”、“挂”出售,用土地收益弥补小城镇建设资金缺口。
谁亏了?谁赚了?
农民.得:小城镇居住小区内与自己原有住房面积相等的楼房以及一笔补偿金。据说,农民将享有社保医保,还可以得到城镇就业机会,问题是,地方*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这种机会?
农民.失:失去其宅基地,失去地产权(宅基地权利是可辨认的,农民个人可以自由支配,而楼房的土地的建设使用权是单个业主无法自由使用和支配的)。居住到城镇后,几乎将无法从事农业经营。
*.得:大片土地,立刻以商业方式处置这些土地,获得大笔土地转让收益。
*.失:建设小城镇需先付出很多资金,还要安置农民,为农民提供医保社保。
制度创新是*专利?
*创新:宅基地换房宅基地置换的“制度创新”,是地方*在**实施的建设用地指标制度约束下想出的办法,由此地方*能够扩大自己可支配的土地资源。稍加分析就可发现,宅基地换房计划看似创新,其实是新瓶装旧酒,依然是地方*利用公共权力征用农民的宅基地,只不过以实物置换的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角色是完全被动的。
农民创新:小产权房农民自发地建设小产权房,这些小产权房通常也是使用宅基地用地。也是村镇将农民集中,以腾退出的用地建设商品房。然而,各级*对这些制度创新,似乎不假思索地予以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