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1 09: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1 11:31
近世研究表明,十六国的划分并非基于地理或*因素,而是基于历史上的种族势力分布情况。附录的十六国地图如上页所示。
对于十六大国的国名,文献记载各异。如中阿含卷五十五的持斋经、出曜经卷二十二的广演品、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一、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四以及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的受持品等,都列有多种不同的国名列表。
其中,鸯伽,又名鸯骑、鸯伽摩伽陀等,位于摩揭陀东边,据信在释迦牟尼时代已归属摩揭陀,其首都为赡波城(Campa^)。摩揭陀,或称傍伽摩伽陀,首都为王舍城(Ra^jag-r!ha),在佛时代是中印度最大的强国。
迦尸,又称迦夷,首都为波罗捺斯(Ba^ra^n!asi^),位于摩揭陀西部,萨罗东南,没有成为两大强国间的主要势力。
居萨罗,名号众多,如憍萨罗,以舍卫城(S/ra^vasti^)为核心,与摩揭陀并列为当时的大国,据说释迦族也在此地。
跋只,又称拔只、毗时等,位于恒河以北,与离车和毗提诃等族共同组成共和国,首都为拘尸那揭罗城(Kus/inagara)。
其他如支提(拘赏弥(Kaus/a^mbi^))、跋沙(憍赏弥)、居楼(因陀罗布拉斯达(Indraprastha))、般阇罗(坎毗拉和羯若鞠阇)、阿湿波(补多勒迦(Potalaka))等,每个国名都有其独特的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名的列表并非一致,如《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的《受持品》和《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的《奉持品》所列的十六国名与前述文献有差异。这显示了历史记载的多元性,反映了不同文献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
十六大国指古代印度的十六个大国家,在佛教典籍中时有出现,主要分布在印度中部和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