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4 01: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4 10:55
()子长()——十。
拓展知识:
成语学习的几种方法:
一、了解成语的出处
有些出自历史名人,有些出自诸子典籍,古代文化经典,像《论语》中的“暴虎冯河”、“犯而不校”、“温故知新”;《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庄子》中的“庖丁解牛”、“运斤成风”。
有些则出自历史典籍,像《史记》、《汉书》、《战国策》、《左传》等。找到其中的出处,不仅可以了解到成语背后的趣味,使得成语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同时也使得成语内容有根基,即小成语大道理。
二、辨别其使用对象
有些对象只能是形容人,像“良莠不齐”,形容好人坏人都有,形容一般事物的话,只能用“瑕瑜互见”。在形容人当中,有些成员是有特定修饰对象的,比如“豆蔻年华”,是用来形容女子十三四岁。而不能用来形容男子。“宵衣旰食”是忙于政务,而不能用来说忙于其他事物。
三、学会近义词语的辨析
对于相近的成语进行归纳,不仅能增加词汇量,而且可以晓得其中的不同之处,像罄竹难书与擢发难数、鱼龙混杂与良莠不齐等等。成语中含有大量的文言成分,有些成语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成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四、辨析感*彩
在具体使用中,有些成语的感*彩一望可知,但有些成语,却颇费猜量。因此,辨别成语的感*彩,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辨别成语的感*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成语的意思来辨别,舍此,就是舍本逐未。譬如以下这些成语:趋之若鹭:比喻许多人争着去做不好的。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贬义。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事,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