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座奇怪的村庄,你家屋顶是我家院子,走进村里像走迷宫一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1: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0 02:54
在云南,从来都不会缺少民族的特色,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几乎占据了全国的一半,在这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形成规模的古村子更是不能错过。
我们离开弥勒一路往东南方向行驶,大山、森林是主旋律,在天然氧吧里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怪不得这一片常见百岁老人,在这样的环境里不长寿都难,我们今天的目标是泸西县的城子古村。
说起城子古村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到明清时期的一个政策——改土归流。那时候在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广西 等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意在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一管理。
有了这项政策原本彝族聚居的区域,来了大批的汉族人,民族的融合就直接影响到了建筑风格,城子古村这个彝汉结合的村子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城子古村如今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景区,许多地方也都在建设,我们初到此地就看见了一些施工车辆,听当地人说预计两三年左右就能建设完成,到时候配套设施就一应俱全。但其实这样更好,我更喜欢没有修饰,没有加工成原汁原味的古村。
据记载在明成化年间,土司昂贵在飞凤山上建土司府、江西街,距今已500余年。在鼎盛的年代,江西街房屋林立、店铺相接、如今我们依旧可以看出当年的影子。
顺着小路走进村子,可以看出村子是四通八达的,但是如果你不认路,又很容易迷路,因为在这里房顶和道路很难分辨,好在砖石上有一些模糊的指示,顺着石板路很快就能到达村子的高点。
城子村现存 历史 最长的房屋为小龙树山顶的二十四家人。当时为二十四家人共同建造,样式为最原始的土掌房民居,无院落无窗子,房屋围护结构均为泥土夯制。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村寨的发展由山顶逐渐向下及向北发展,建立了中营居民组团。
建筑样式也随着汉文化建造技术的进入而发生了改变,房屋逐渐变成了“一颗印”样式即一正房、二耳房、一照壁,内院即为天井,以利于采光,靠内院一侧墙,采用木质墙且开窗。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房屋居住的舒适性。
这里的建筑也有一个自己独特的名称——土掌房。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它们的建造都是就地取材,别看用料简单,但是实用性极强,非常能体现当地的特色。
这些房屋屋顶依旧相连成一个一体的平台,还保持着彝族土著民居的特色。互通的结构也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除了防御作用之外,每家每户的屋顶又是一个天然的晒台,人们把粮食存放在屋顶,让游客前来都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如果你来得巧,当地人还会在屋顶举办丰收的宴会,人们载歌载舞,民族风情尽显无余。城子村随着岁月的沉淀,老房子有许多也出现了安全隐患,加上用水用电的不便,很多人也搬到了对面的新村,曾经火热的场景也很少见到了。
城子村背山面水,环境极好,远远望去,一片房屋紧密相连,像是一座非常坚固的堡垒。走在其中,又像是身处迷宫之中,不禁想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土黄的颜色诉说着 历史 ,村前太极形状的水塘彰显着神秘。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原汁原味,能体会到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城子古村就像一个大迷宫,走进来就是满满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