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0:1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5 01:52
因为李自成在议和中提出了划地封王的要求,崇祯帝为了遵循朱元璋留下的“不割地”祖训,就拒绝了李自成。
当年李自成发起农民起义的时候,大明王朝实际上气数已尽,几代帝王治理不善留下的弊病也都显露出来,内忧外患一直没有断过,崇祯帝的许多政策也推行不下去,他甚至以天子的身份,求朝廷里的大臣捐一些钱支持前线战争时,很多大臣都表示无能为力,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事情太多了,所以崇祯帝最后也对维系大明江山失去了信心。
由于当时农民的生活普遍很艰难,所以李自成发动起义之后,支持他的老百姓比较多,让起义军势力越来越大,加上他有奇人宋献策做军师,所以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北京城。但这时候的李自成其实还没那么大的野心,也没有称帝的奢望,他只想在崇祯帝的统治下得到一块封地,然后逍遥自在做自己的王爷。于是他就派太监杜勋和崇祯议和,说只要把大西北划给他作为封地,并且让他永不朝贡,也无需入京上朝,他就马上退兵。
其实就当时的形势看来,崇祯帝如果答应了李自成的话,明朝可能还会多存在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翻盘,但崇祯帝却一口回绝了李自成。原因就是明朝的帝王,包括崇祯帝都是很有气节比较硬气的人,他遵循了当年朱元璋留下的祖训“不割地,不纳贡,不赔款,不合亲”,宁愿让江山处于险境之中也绝不向敌人低头。因为崇祯帝早就明白明朝气数将近,再拖延一段时间也是苟延残喘而已,还不如英雄般轰轰烈烈地退出历史舞台,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忠心的大臣和百姓在明朝灭亡的时候,也都选择了自尽殉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5 01:56
因为在历史上出来都没有一个皇帝主动和敌人议和的,这是崇祯作为皇帝的一种气节。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5 01:52
明朝素来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岁贡,对于崇祯来说,要他破了祖先规矩比杀了他更难以接受,因此崇祯最后放弃议和选择了自缢。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5 01:56
因为崇祯好面子,认为李自成只是一个流寇,没有资格和身为天子的自己讨价还价。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5 01:55
因为李自成在议和中提出了划地封王的要求,崇祯帝为了遵循朱元璋留下的“不割地”祖训,就拒绝了李自成。
当年李自成发起农民起义的时候,大明王朝实际上气数已尽,几代帝王治理不善留下的弊病也都显露出来,内忧外患一直没有断过,崇祯帝的许多政策也推行不下去,他甚至以天子的身份,求朝廷里的大臣捐一些钱支持前线战争时,很多大臣都表示无能为力,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事情太多了,所以崇祯帝最后也对维系大明江山失去了信心。
由于当时农民的生活普遍很艰难,所以李自成发动起义之后,支持他的老百姓比较多,让起义军势力越来越大,加上他有奇人宋献策做军师,所以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北京城。但这时候的李自成其实还没那么大的野心,也没有称帝的奢望,他只想在崇祯帝的统治下得到一块封地,然后逍遥自在做自己的王爷。于是他就派太监杜勋和崇祯议和,说只要把大西北划给他作为封地,并且让他永不朝贡,也无需入京上朝,他就马上退兵。
其实就当时的形势看来,崇祯帝如果答应了李自成的话,明朝可能还会多存在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翻盘,但崇祯帝却一口回绝了李自成。原因就是明朝的帝王,包括崇祯帝都是很有气节比较硬气的人,他遵循了当年朱元璋留下的祖训“不割地,不纳贡,不赔款,不合亲”,宁愿让江山处于险境之中也绝不向敌人低头。因为崇祯帝早就明白明朝气数将近,再拖延一段时间也是苟延残喘而已,还不如英雄般轰轰烈烈地退出历史舞台,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忠心的大臣和百姓在明朝灭亡的时候,也都选择了自尽殉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5 01:55
因为崇祯好面子,认为李自成只是一个流寇,没有资格和身为天子的自己讨价还价。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5 01:50
因为在历史上出来都没有一个皇帝主动和敌人议和的,这是崇祯作为皇帝的一种气节。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5 01:50
明朝素来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岁贡,对于崇祯来说,要他破了祖先规矩比杀了他更难以接受,因此崇祯最后放弃议和选择了自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