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2.36亿人住得更有尊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1: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5 21: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978年1.72亿增长到2019年8.48亿,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60.6%,堪称“奇迹”。
不过,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市民化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如何让庞大的流动人口真正成为城市市民,已成各界关注焦点。
截至2019年,我国共有2.36亿流动人口,其中超70%是农民工。他们大部分在环卫、建筑、快递物流、餐饮等服务行业工作,属于低收入群体。为了节省生活成本,城中村、群租房、临建工棚等成为这类人群的主要居住地。
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让流动人口住得更有尊严,也成为诸多城市发力的重点。
最近,城叔注意到这样一条消息:杭州又一批蓝领公寓开始招租,每床租金最低仅100元/月。
所谓“蓝领公寓”,是杭州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建设的临时性租赁用房,一般比周围市场价低20%左右。从2018年开始,杭州计划3年内推出4万套蓝领公寓,与现有公租房、廉租房等一起,形成更加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在持续,对许多城市而言,这一“杭州模式”有没有借鉴意义?我们离真正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还有多远?
杭州模式
2019年末,杭州常住人口较上年末增55.4万人;
2018年末,杭州常住人口较上年末增33.8万人;
2017年末,杭州常住人口较上年末增28万人。
站在互联网之城“风口”,近年来,杭州人口吸引力强劲, 2019年常住人口正式突破千万大关。与此同时,早在2017年底,杭州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就已达616万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保障难度可想而知。
从另一面来看,杭州第三产业占比已超66%。无疑,这是一座依靠服务业发展的城市。而服务业高度依赖于人,从事基础性服务业的人群,许多正是面临住房困难的流动人口。
2017年,杭州被列入全国首批12个住房租赁试点城市。同年,住建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迅速推出专门面向低收入流动人口的“蓝领公寓”。
“……可结合本辖区内蓝领公寓筹建情况及物业、餐饮、保洁、保安等服务性行业的实际,统筹确定蓝领公寓申报要求和范围……”2018年5月出台的杭州《蓝领公寓租赁管理办法》指出。
公开信息显示,蓝领公寓主要是通过旧房未拆的建筑改建、短期闲置土地新建、还有存量房源收储改造等方式筹建,诸多服务业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尤其物业、餐饮、保洁、保安等四大行业,正是蓝领公寓的主要服务对象。
“要安心工作,真的离不开那一张床铺。”就城市而言,为职工解决住宿问题,是协助企业解决人员流动过快难题的重要措施,也有利于杭州保障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为此,杭州非常重视蓝领公寓建设,而非随便“走个过场”。
上文提到的杭州《蓝领公寓租赁管理办法》,是地方*以“蓝领公寓”名义发布的第一份正式文件。2018年,蓝领公寓也被列为杭州全力打好的新“六场硬仗”中的重要工作。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杭州共筹集蓝领公寓项目91个,房源35427套,距离2020年末4万间的目标已不算远。
在管理方面,杭州还在市住房租赁监管平台上开发建设蓝领公寓管理系统,为后续全市蓝领公寓“一张网”“一盘棋”运营管理做准备。
蓝领公寓
杭州此举,可以多大程度缓解外来务工人员租房困难?
在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田莉看来,蓝领公寓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在动辄以数百万计的流动人口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
四万套蓝领公寓,可谓用“真金白银”彰显出一座城市的诚意,但也是一份需激烈竞争的“粥”。也因此,领取这份“粥”的门槛并不低。
据《蓝领公寓租赁管理办法》:
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为非杭州市区户籍,且申请人持有*机关签发的有效期内的《浙江省居住证》或《浙江省临时居住证》;申请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定年限的劳动合同,并正常缴纳社会保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