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仁:结缘龙头四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20: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9 00:16
王天仁弹奏自己制作的龙头四弦王天仁家正堂的墙壁上挂着四弦、三弦和牛角二胡等多种乐器。
新平彝族占全县总人口近一半,每逢农闲时节或是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只要龙头四弦一响,彝族男女老少便会聚拢,一起跳起四弦舞。在当地,还有“听见四弦响,心慌脚板痒”之说,龙头四弦烙印着新平代代彝家人的喜怒哀乐。近日,记者到新平,听说古城街道有一位县级传统乐器制作非遗传承人,他是公认的彝族乐器制作能手,尤其他制作的龙头四弦深受人们青睐,好奇之下便登门拜访了他。
自学成才
王天仁家在古城街道他拉社区他拉莫小组,他今年已是73岁高龄。采访当天,记者到达他拉莫小组时已经是下午六点多,天已经黑下来了,而王天仁才做完农活回家不久,都还没有吃晚饭。他特别热情地带记者到屋里,只见正堂屋的墙壁上挂着四弦、三弦和牛角二胡等多种乐器,各具特色。没错,这些技艺精湛的传统乐器都是他亲手制作的,他总会在闲暇时随手取一把下来,或弹上一曲,并沉醉在其中。
王天仁兴致勃勃地跟记者讲起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起来,由于习俗和兴趣使然,大家经常聚到一起载歌载舞。由于村里没有制作和售卖乐器的人,村民要到扬武等地购买乐器,当时交通很不方便,一去一回要花很长时间。“大家去买四弦、三弦、二胡这些乐器路太远了,而且我家里穷也买不起,但我就爱玩乐器,没别的办法,我就试着做做。”王天仁道出了制作乐器的缘由。
凭借与生俱来的天赋,王天仁依葫芦画瓢学会了多种乐器制作。王天仁还记得他30岁那年开始制作乐器,当时村里有一把用坏了的四弦,他就拿来照着制作,他用的是一些层板之类的材料,不管是外形还是大小都不正规,最终简陋的材质和粗糙的制作工艺让乐器发出的音符很难入耳。之后,为了追求好的音质效果,他请教了老艺人,并选用香椿木重新制作。这次,乐器的音质达到了理想的状态,他欣喜地到人们面前展示他的成果,在村民赞不绝口的同时,有人提出要向他买一把。“原本我制作乐器只是供自己赏玩,没想到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王天仁笑着说。于是,他高兴地接了村民的订单,渐渐地,附近村寨的人也前来找他制作乐器。随着技艺的成熟、精湛,王天仁触类旁通,摸索出了三弦和二胡等乐器制作技巧,尤其是他创新用椰子壳为材料制作二胡,外形美观,音色好。
一把琴数十道工序
记者得知,龙头四弦的传统制作工艺大致分为选料、烘烤、制板、雕刻、绘图、组装等工序,细细划分则有数十道工序,除了大料的解板刨平外,其余的都是用斧头、锯子、锛、推刨、凿刀、刻刀、修刀等几十种工具进行手工制作。材料为上好的香椿木。香椿木烘烤用小火,通常需要七八天,也可采取自然风干,只不过要的时间就长了。制板时用牛皮胶对板面进行粘接,用推刨对板面进行推平、打磨。雕刻和绘画集中在龙头、龙脖和音箱板面上,有十二生肖、二龙戏珠、腾云夺宝、深海龙宫和彝族历算中的十天干等,工序多,较为复杂。组装时要反复调试,使音准、音色、音量达到要求,外观漂亮,才算制作完成。而没有音律知识的王天仁以模仿的方式调试出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描述了要领:“琴把手上面是三格,下面是四格,总共有七个音符。控制琴弦的木块要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上去也不得,下来也不得,都是规定好的,靠耳朵边听边进行调整……”
三弦和四弦的制作大致相似。而牛角二胡却有些独特,琴身为木,琴底为牛角,其大小相比我们常见的二胡短了一半,约25厘米,制作它,需要挑选大小适中的牛角。四弦、三弦、牛角二胡主要用来弹奏彝族曲调。多年来,王天仁已将制作乐器当成了人生的一部分。他告诉记者,只要人们需要,他就会一直制作下去,并且他也在毫无保留地把这一技艺传承给年轻人。
让自己和别人都开心
这些年,他拉莫小组有一支文艺队,王天仁是其中一员,他们经常在闲暇时凑在一起自娱自乐。在王天仁看来,他们的表演就是让自己和别人开心的。王天仁只参加过一次比赛,2016年,他参加了新平县首届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大赛,他制作的三弦荣获铜奖。
记者从新平县文化馆了解到,根据史料考证,彝族四弦应为中原的月琴流传到彝族地区后,逐渐融合当地彝族文化演变而来。今天,在新平县扬武镇文化站还收藏着一把当地流传了600多年的龙头四弦,由此可以推断,在元末明初,新平就有了龙头四弦的制作工艺。另外,在彝族民间四弦歌舞娱乐生活中,弦子规格大小不同,歌舞文化也不相同,如小尺寸四弦适于搭配牛角二胡、小三弦伴奏烟盒舞,大尺寸四弦可单独领舞或伴奏。
采访最后,王天仁抱着他制作的龙头四弦弹奏了一曲,从他手指下流出的乐音洪亮、悠扬、欢快,意蕴绵长。多年来,当地的四弦歌舞爱好者,就是跟随这样婉转的旋律,跳起欢快而又洒脱的四弦舞,舞出幸福快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