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儒林外史》一:楔子陈大义,名流括全文(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20: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04:20
在文学的瑰宝中,《儒林外史》以其独特的楔子拉开了全书的序幕。"楔子",如同古典小说的引子,它不仅是故事的起点,更是内容的引导者。让我们深入剖析这部小说的第一篇章,探索王冕——这位明末元初的传奇人物,如何成为全书的开篇之眼。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他的故事在《儒林外史》的开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历史上的王冕,是元末的画家、诗人和篆刻家,然而小说中的他,承载着更为丰富的象征意义。尽管与历史有所出入,但这个形象的塑造无疑为后续的故事增添了更为深刻的寓意。
在小说的开篇,十岁的王冕面对生活的困顿,母亲含泪决定让他去邻居家放牛。这个决定,揭示了那个时代小农经济的艰辛,家庭劳力的珍贵。王冕的懂事与牺牲,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即使在艰难的生活中,也未曾放弃对书籍的追求,他用点心钱积攒起来,只为换取几本旧书,沉浸于知识的海洋。
然而,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改变了王冕的命运。十三四岁的他在暴雨后目睹了荷花的清新之美,这不仅是自然的启示,也是他对世俗权贵的初次洞察。三个头戴方巾的人物——象征着社会上试图攀附权贵的众生相,他们的对话与行为,被王冕看在眼里,成为他心中对"大义"的反讽。吴敬梓巧妙地通过这些符号,揭示了社会的虚伪与权贵的贪婪。
这一段看似突兀的插叙,实则在结构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不仅是王冕心境转变的催化剂,也预示了他将走向的艺术之路。通过目睹权贵们的丑态,王冕对士人阶层的不屑油然而生,他对绘画的热爱也因此得到了深化。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犀利批判。
那么,王冕的绘画生涯将如何展开?他的人生又将如何在追求艺术与社会现实的碰撞中发生改变?我们将在后续篇章中继续探寻。敬请期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