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22: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3 23:47
壮族铜鼓与舞蹈密不可分,自铜鼓诞生起,铜鼓舞就成为了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铜鼓是祭祀仪式的重要元素,每逢祭祀,壮族先民都会跳起铜鼓舞。在广西左江的花山崖壁画中,清晰可见壮族先民以铜鼓舞敬神的情景。据《雷鼓的传说》,当壮族人双亲去世,他们通过铜鼓舞来祭奠逝者的灵魂,这是丧葬时铜鼓舞作为悼念仪式的一部分的体现。
铜鼓在古代更是象征着权力与财富,只有部落首领或村落领袖才有资格拥有。《隋书·地理志》记载:“拥有铜鼓的人被称为‘都老’,受到众人的尊敬。”在壮族的传说《铜鼓老祖包登》中,铜鼓被视为保护神,包登则被尊为能人,每个重甲人的村庄都有自己的包登,负责祈福、解难和驱邪。每个包登之家都会供奉一面无底的铜鼓,这进一步印证了古代铜鼓的特殊地位。
铜鼓传说反映了壮族文化中铜鼓的多种习俗,其中一些沿袭至今,而有些已经消失。这表明,铜鼓在壮族人民生活中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演变。如今,尽管铜鼓舞的祭祀功能减弱,更多地用于娱乐,但它在壮族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仍然深远。
铜鼓是我国南方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之瑰宝。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最初铜鼓是作饮器之用(即釜),后才演变为敲击乐器。不管铜鼓派何用途,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欣赏品,其融注着骆越人审美意识的属性始终不变。 古代壮族,有相当高的冶铸水平,能铸造犀利的环首刀和剑矛等武器。特别善于制造铜鼓。据裴渊《广州记》和刘恂《岭表录异》说:壮族铜鼓有的“面阔丈余”,有的“厚(仅)二分以外”,“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花纹)”,制作极其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