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21: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4 19:23
在病理实验的长期实践中,免疫组化技术逐渐成为关键环节。新手们往往过于关注操作和结果,却忽视了原理的重要性。免疫组化的优势在于其定位准确和定性灵敏,确保定量分析准确性需重视染色质量和对照实验。以下是对免疫组化基础的理解和常用方法的要点概述:
1. 免疫组织化学(IHC)/免疫细胞化学(ICC):这是一种通过标记抗体来研究组织或细胞内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位方法。
2. 原理:基于抗原-抗体反应,通过标记物(如荧光、酶)显示化学成分的分布。有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分类,标记物各异。
3. 染色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间接法常用于提高敏感度。常见的结合方式有抗原-抗体复合物(如PAP、ABC、SP)和聚合物链接(适用于高生物素组织)。
4. 常用技术包括:免疫荧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免疫酶标(定位准确、保存期长)、免疫胶体金(适合电镜研究)。
5. 实验流程:如SP三步法,涉及石蜡切片、脱蜡、H2O2处理等步骤,以及一抗、二抗孵育和显色剂处理等关键操作。
在实验中,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免疫荧光技术的细节处理和酶免疫组化的步骤,包括样本处理、封闭、抗体孵育等。
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如试剂盒更换、抗体稀释液pH值的影响、血清封闭和孵育时间的*等。此外,阴性结果可能源于多个环节,如抗体浓度、组织处理或显微镜设置等,需要逐一排查和调整。
在石蜡切片和免疫荧光染色中,确保组织处理充分,避免游离荧光素和非特异性染色。通过细致的操作和参数优化,可以提高免疫组化实验的成功率和结果的可靠性。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