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5: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8 21:14
正常人脉象,通常被称为平脉或常脉,其特征显著。在三部脉象中,每分钟脉搏频率稳定,大约在70-80次,既不浮躁也不沉滞,大小适中。脉搏节律均匀,流速和缓,力量饱满,且在尺部脉搏深按后仍然持续,这体现了脉象的“有胃”状态,即胃气充足,脉搏表现得和缓、从容和流畅。"有神"意味着脉搏力度适宜且节奏规整,触感柔和;而"有根"则指的是尺部脉搏沉取不断,显示出脉象的稳固基础。
脉象与个体内外环境密切相关。气候、年龄、性别、体质、工作与休息状况,以及精神状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脉象。例如,在不同季节,脉象会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儿童脉搏较快,青壮年脉搏有力,老年人脉搏稍显紧绷,女性脉象通常比男性稍弱且频率稍快;胖人的脉搏可能较沉,瘦人则稍显轻浮。在劳累、饮酒、饱食、情绪激动时,脉搏通常会加快且力度增强,而在饥饿时则会变得较弱。脑力劳动者往往脉搏较弱,而体力劳动者则较强。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生理现象,与病态脉象有明显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脉象可能偏离常规,如反关脉在寸口的背部出现,或斜飞脉从尺部斜向手背,这些异常脉象并不一定代表疾病,只需与正常脉象相区分即可。
脉象,中医诊断学名词。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如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统血,肝藏血,肾精化血等功能变化,均可导致脉象的改变,故不同的脉象可反映出脏腑气血的生理及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