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6: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9 05:32
辛弃疾的“以文为词”艺术特点鲜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他的词作充满了悲壮激烈,弘扬了英雄主义精神。辛词以英雄主义为基调,表现了强烈的抗战决心和爱国热情,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的英勇将军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江南游子,他们都是词人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形象的化身。词人善于塑造富有活力和激情的客观景物,如《沁园春·叠嶂西驰》中赋予山峰以英雄性格和思想精神。
其次,辛弃疾的词作融合了豪放与凄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品,既展现出豪放的激情,又蕴含着婉丽的凄美,悲壮与沈咽交织,展现出浑融深厚的韵味。
最后,辛弃疾在形式上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的词律束缚。他的词换片不受固定格式限制,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即为例。在手法上,他灵活运用典故与白描,既能抒情写景,又能叙事议论。语言上,他广泛取材,融合了六经、楚辞等经典,甚至民间俗语,使词作显得更为散文化,如“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和“快斟呵,载诗未稳,得酒良佳”。
辛弃疾所倡导的“以文为词”成功地将辞赋古文的章法、句式以及议论、对话等具体手法移植于词,为散文艺术与词体创作之间打通了道路,扩大了词的表现方法。在用典使事方面,驱遣自如,广博精当,不但善于点化前人的诗句成语入词,而且特别善于化用经史子小说中的语汇入词,显示出熔铸百家、陶冶经史的特色,同时他还大量地运用表现力很强的口语、俚语入词,化朴为美,新鲜活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驾驭语言的高超艺术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