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小组合作”上好复习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5: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5:05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的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群体协作精神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通常会在新授内容尝试时组织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开发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对于学习的难点,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刻。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在探究多种方法和动手操作推导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时的进行小组合作。有些数学问题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成,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下面我主要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本节复习课中的运用。
今天我采用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执教了 “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复习”一课,通过对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特征,形成对乘法的运算定律的认知结构。通过整理、探究、合作、交流、汇报等活动,能抓住算式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合理、灵活地运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1、小组合作,注重知识的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梳理已有知识,提高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采用提纲框架市、树状图式或表格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构成纵向“串成线”、横向“连成片”的知识网络。
整理乘法的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那怎样进行整理呢?课前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先自主整理。(1)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乘法的运算定律吗?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并举例说明。(2)你能把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吗?(3)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 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上完成乘法运算定律的知识结构图。然后教师组织观看《乘法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的微视频,补充和完善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鼓励学生还可以采用另外的方式进行整理。合作探索整理必须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课中教师组织小组交流,出示交流重点:从“整理的形式、定律的文字叙述、字母表示和举例说明”这4点展开交流。请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整理的,互相补充修改,形成知识结构图。
2、小组合作,分类梳理自编的习题,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学生课前用40、8、125自编了不同的习题,组长进行了批改和指导有错的同学及时改正。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任务二,首先出示了交流重点:(1)用40、8、125这三个数编了哪些算式,计算时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在组长带领下将自编的算式按能否简便计算分为两类。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进行梳理并作好记录。按照能否运用运算定律简便把自编习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能简便计算的,计算时按顺序进行脱式计算。另一类是能简便计算的,又分为四种情况:①用乘法交换律简便计算的,②用乘法结合律简便计算的。③综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简便计算的,④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的。通过梳理汇报,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运算定律,明白了乘法运算定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生计算时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思考。
3、小组交流,简便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形成简算的意识。
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错例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简算经验,组织学生交流我们在做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