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行"六度"中的精进,禅定,智慧何解 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4 08:0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5 05:13
【六度(sad-paramita)】
佛教教义。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播罗弭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大乘义音》卷十二:“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谓菩萨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从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盘究竟之彼岸。为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义。
1、施度(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总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
2、戒度(尸波罗蜜或尸罗波罗蜜):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3、忍度(羼提波罗蜜):谓菩萨由修忍度,能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之大行,即能断除瞋恚烦恼。
4、精进度(毗梨耶波罗蜜):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5、禅度(禅度波罗蜜或禅那波罗蜜):止观双运名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6、慧度(般若波罗蜜):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 )昧无知(无明)。
六波罗蜜也。波罗蜜旧译为度,或译为度无极。菩萨六度之行法无穷极,故曰度无极。
初五度如前。第六智慧,分别真理也,此六度为万行之总体。前五为福行,后一为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而断惑证理,渡生死海也。
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盘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
略则六度,广则万行,而六度是包括了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
[出六度集经]
〔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翻为戒,谓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三、羼提〕,梵语羼提,华言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谓于恭敬供养中,不生憍逸,于嗔骂打害中,不生怨恨也。二者法忍,谓于寒热风雨饥渴等法,恼害之时,能安能忍,不生嗔恚忧愁也。
〔四、毗梨耶〕,梵语毗梨耶,华言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谓若勤修善法,行道礼诵,与夫讲说,不自放逸也。二者心精进,谓若勤行善道,心心相续,不自放逸也。
〔五、禅那〕,梵语禅那,华言静虑。专心敛念,守一不散之谓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谓色界、无色界、凡夫所修禅也。二者出世间禅,谓声闻、缘觉、菩萨所修禅也。
〔六、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出成具光明定意经,亦名六德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广戒〕,戒,律也。戒品虽多,不出身口意之三业,谓或见众宝珍琦,凡诸可意之物,身虽贫乏,不妄贪取;或见细妙之色,内观朽烂,生厌离心,乃至不杀、不盗、不淫等,皆身戒也。或以恶言加己,乃以善言和语至诚而答,乃至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皆口戒也。复能思惟生死,常怀解脱,又能修习道品之要,深入无为之理,乃至不贪、不嗔、不痴等,皆意戒也。修行之人,于此三业之戒,自既坚持不犯,复能展转化他,广弘戒法,故曰广戒。
〔三、广忍〕,忍者,耐也。谓菩萨修行之时,若人骂詈,知其从声,而出于此,观了言语性空,意亦如是,视诸惭辱,空无所有,如此则嗔恚不生,忍行可进。身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行忍耐,故曰广忍。(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四、广精进〕,谓菩萨修行道品,当勤精进,节其饮食,除于睡卧,晨夜惺惺,莫令怠惰,乃至为人,广说法要,不以为烦;开教愚顽,不辞劳倦。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其精进。故曰广精进。
〔五、广一心〕,一心者,心不杂乱也。谓菩萨修行禅定之时,一心寂静,离诸散乱。于孝事父母,尊敬师友,断爱远俗,空闲寂寞,皆当专一其心;乃至多欲、多诤、多作、多恼,或誉或毁,或利或失,于是等处,并当专一其心,不挠不动。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于一切时处,皆一其心。故曰广一心。
〔六、广智慧〕,智慧者,照了万法,通达无碍也。谓菩萨修行之时,若堕见闻,则有一切尘境所蔽,当以智慧一一照了,观其所起,察其所灭;处爱欲中,心在道品之藏;寄浊恶界,心游清净之乡;入险隘路,心思方便之道。故能绝三界之妄想,证涅盘之真空。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修智慧。故曰广智慧。(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六度相满者,谓菩萨修行六度之相圆满也。
如尸毗王代鸽,即檀度满也。
普明王舍国,即戒度满也。
羼提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慈忍不动,血变为乳,即忍度满也。
大施太子抒海,即精进度满也。
尚阇黎鹊巢顶上,即禅度满也。
劬嫔大臣分阎浮提为七分,城邑山川均等,故能息诤,即智度满也。
如上六人,皆释迦往昔所修之行,是为六度相满。
(梵语尸毗,华言与。代鸽者,遍割身肉与鹰以代鸽命,身肉俱尽,不恼不死,自誓真实,感身平复也。梵语羼提,华言忍辱。梵语歌利,华言恶世无道。大施太子求如意珠济贫,得珠堕海,抒海取之,言欲酌海干而取之也。筋骨断坏,终不解废,诸天见而问之,答曰:吾生生不休。诸天愍之,助其抒海,海水减半,龙恐海干,令夜叉送珠还之。尚阇黎者,螺髻仙人,名此人得四禅定,出入息断,鸟谓为木,于髻生卵。定起欲行,恐鸟母不来,即更入定,待鸟飞去,方始出定。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密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波罗密。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波罗密。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密。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毗梨耶波罗密。不乱不昧故,应具足禅波罗密。于一切法不着故,应具足般若波罗密。’
有二义:一对治之故,二次第生之故。对治之故,对于善法有六事:一悭法,二恶业,三恚心,四懈怠,五乱心,六愚痴也。以此六法因缘之故,不得无上菩提。为欲坏六法之故,说六波罗蜜。次第生者,菩萨舍一切世俗之物,出家学道,名为檀波罗蜜。既出家,受菩萨戒,名为尸罗波罗蜜。以护戒之故,虽有骂打,亦默受而不报,名为羼提波罗蜜。戒既清净,勤修善道,名为毗梨耶波罗蜜。以精进之故,五根调伏,名为禅波罗蜜。五根既调,知真法界,名为般若波罗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5 05:08
精进--努力,用功
禅定--如如不动,不受欲望和环境影响思绪
智慧--六渡前五个修得好,集合起来就是智慧
祝福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5 05:16
我的能力只能从字面上解释一下
精进就是努力学习和实践佛法
禅定就是保持心不散乱
智慧,这里应当称为般若,是对事物,对世界和人生的正确认识,是由禅定所产生,而不是我们说的小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