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可以下载台湾王鸿泰载于《明代研究》第10期《世俗空间与大众广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4 05:0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22:22
全文要去图书馆查
什麼是社会?」或者「社会生活如何构成?」这是本论文试图探索的根本问题。
唐中期以来的中国传统社会,除了主要的农村形态外,商业城市也在发展中。明中期以后,城市更成为重要的文化发展场域,而中国文化也由此开出新局。本文即选择由商业活动达到高峰,而城市生活也随之臻於极度丰富的明末清初时期切入,试图对此期间内商业城市中的社会文化活动进行考察,希望由此突破中国社会乃「封闭」、「停滞」之僵固印象,重新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
本论文主要以商业性城市为对象,针对这些商业城市的「流动」与「互动」现象进行考察。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已形成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在此一市场网络的伸展下也出现许多商业性城市,这些商业城市(包括部分市镇)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在此交会、集散,这种流动性是城市成为一个特殊社会活动场域的基础。一方面人与物从各地不断流入或流经此场域,另一方面,在此场域内的人与物也频繁地互动,人与人、人与物发展出各种不同的互动方式,而整个互动过程也逐渐形成社会形态的变化与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论文主要以城市的「流动」特色为思考起点,探讨流动在城市内部所造成的社会生活形式及内容的变化,尤其针对流动过程中各种人与人、人与物「互动」关系的发展进行考察,希望掌握这种互动所造成的人际关系、物质文化,以至於整个社会形态、社会文化的变化。简言之,本论文之要旨为:探究在「流动」基础上的「互动」如何重新凝结、构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社会与文化。
在实际的考察上,本文由具体的社会生活入手,从不同的层面来讨论社会形态的变化,主要分为几个部分:空间、社交、资讯、物质。第一部分以「空间」为主题:考察商业作用下人、物的流动与互动,如何在城市中造成各种公众活动空间的开启或变化,主要以园林、寺庙、茶馆酒楼三种性质各异,却同样具有「开放」意义的社会活动空间为探讨的对象。第二部分以「社交」为主题:考察城市内人员频繁流动的过程中,人与人密切的互动关系如何进而发展出各种人际网络,以致於凝结出新的社会群体与社交文化。第三部分针对青楼及青楼文化进行考察,这可说是前面两个部分的整合——就空间上来讲,青楼本身是城市的流动性所推展出来的特殊活动空间,同时,就人际关系的发展来讲,它是一个人伦礼法之外的男女社交场所,晚明以来更由此发展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情色文化,本文试图将此纳入当时的社会脉络中,进行具体的分析。第四部分以「资讯」为主题:本文尝试对流传、散播於城市中的各种资讯活动进行考察,进而剖析这种资讯的交织如何在现实世界之上构成一个虚拟的交往场域,以致形成一个抽象性的「公众社会」。第五部分以「物品」为主题,首先考察流动、聚散於城市中的商品如何流入一般人的生活领域内,进而剖析个人的感官追求与市场商品如何产生互动关系,以致於构成「流行文化」。
整体而言,本论文最终的主旨,乃试图建立一个「城市社会」的概念,所谓「城市社会」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公众场域」的构成,而所谓「公众场域」则可定义为:个人与个人之间在生活领域上的「交集」,这种交集展现在空间上是「公众生活空间」的开展,在人际关系上是经由社会关系的创造后,所出现的自主性社会团体的凝结,在资讯方面是大众传播媒体中介下「想像的社会」的构成,而表现在物质层面上则是:个人的感官欲望可以整合为市场中的商品,而个人生活表现与市场商品样式交相作用,以致形成「流行文化」。
经过具体的考察后,可见:明清间商业的发展,已促成社会中各种人员、商品、资讯的流动,这些流动的事物集散於各大商业城市,在其中展开频繁的互动,造成城市社会中生活情境的变化,这些变化展现在生活领域、人际关系、情感生活、资讯交流、生活表现等方面,从而促成了公众生活空间的开展、社会关系的创造与自主性社会组织的成立、情色文化的滋长、大众传播媒体的成立、流行文化的蔓延等发展。这种种发展在农村「乡里社会」的基础上,更推出一个「城市社会」,而这个「城市社会」的存在及其所孕育出来的社会文化,也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流,这个支流形成后且与既有的文化形态展开新的辩证关系,整体中国文化也就在这种辩证下开展出新的局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22:24
建议你到豆丁网或是百度文库里找下,或许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