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22: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2:06
有位朋友非常怀念她已过世的先生,问她先生是什么病往生,她支吾了半天,说好像是跟「狂牛病」有关。细问之后才了解原来是「库贾氏病」,并非狂牛病。
这两者都是普利昂蛋白所引起的海绵样脑病变,发生在人身上是库贾氏病,在牛身上是牛海绵样脑病变(俗称狂牛病),但这两种致病的普利昂蛋白质在组成结构上稍有不同,两者不会互相传染,库贾氏病与吃牛肉也没有关联。
与狂牛病的牛肉有关联的是「新型库贾氏病」,并不是朋友先生所罹患的的病。既然如此,为何朋友不太愿意直接说出病名呢?也许是记不住「库贾氏症」的名字,但更可能是误解与狂牛病有关,而不愿提及。
其实,即便是罹患了新型库贾氏病,也不是什么不名誉的事,就好像得到任何一种病如消化性溃疡一样,只是「狂牛」两个字会令人联想到 *** 吧?
疾病或病名常有其象征或比喻,有时用明喻,有时是暗喻。这些比喻不一定正确,但因生动且耸动,反而容易记住,甚至用来做为骂人的名词,例如癫痫曾被称为「羊癫痫」或「猪母癫」。如此的负面标记对病人和其家属造成的伤害和贬低可能比疾病本身还严重。
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在其1977年出版的《疾病的隐喻》中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她指出,在结核菌及治疗药物尚未发现之前的19世纪,结核病常被认为是「浪漫文人的病」。病人咳嗽、发烧、逐渐消瘦,常戏剧化地咳出一口血在手帕上。它消解了肉体,却灵化了人格,让死亡美化。
癌则被赋于无情、噬人的意义,是恶性的、具侵略性、会到处转移。因此被用来形容*,如「四人帮是中国之癌」。
在台湾,曾有些医疗人员对难缠或有很多不合理要求的病人,会私下称之为「恶性病人」(malignantpatient),但后来因医学伦理的提升以及病人英文水准的提高,这个名词早已消失了。
不要拿疾病当形容词
古希腊罗马时代,疾病常被认为是天谴,因个人犯错、集体犯禁、祖先犯罪而产生。
而在中国,当伯牛生病,孔子前往探视,不也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吗?今天,也常会听到「这个人积了许多功德,怎么会得癌?」其实得癌与好人、坏人无关,否则医院的病房、诊间岂不是充满了坏人?
不论古今中外,癌症常被认为是精神压力、感情压抑所造成,其实压力、沮丧或许影响免疫功能,但癌症并非情绪造成的疾病。近代更有人视疾病为内在自我的呈现,而认为病是病人自己造成的,因之治疗主要靠病人的自爱与自愈能力,导致有些人不寻求正规治疗。其实,大部份癌症的致病原因不明,只有少数癌症与生活习惯(如抽菸之于肺癌)有关,因此要病人担起致病的责任是不公平的。如苏珊.桑塔格所说,每个来到这世界的人都握有双重公民身分──既是健康王国的公民,也是疾病王国的公民。尽管我们都希望仅使用健康护照,迟早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疾病王国的公民。
因此让我们把疾病回归疾病本身,疾病不论轻重,都只是病;致病的原因可能已知,也可能尚未找出;同样的,疾病也许能治疗,甚至根治,但也可能还在探索中。
疾病不是诅咒、不是惩罚、更不是个羞辱。疾病有了名人的代言,更可以破除其负面标记,例如当年美国雷根总统给美国民众的公开信,告知他得了阿兹海默症;福特总统夫人让大众知道她在接受乳癌的治疗等等。
不要拿疾病来当形容词,如以癌症形容恶性,以痴呆症形容一个人愚笨。疾病的取名要慎重,不要给人负面的联想,例如狂牛症、狂犬症。
然而,疾病无法完全抛开比喻,病名取得好,不仅与病情贴切,且令人有同理心,如运动神经元疾病称为「渐冻人」、小脑萎缩症称为「企鹅病」、痴呆症正名为「失智症」等。还有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说明和处理态度会产生有形无形的影响,所以由医护人员带头来去除疾病的负面标记是最合适不过了。